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Dr.X说:

请输入

1. 体检不是越频繁越好。

2. 主动体检,而不是等待单位安排。

3. 没有不好的体检项目,只有不适合套餐的人。

4. 变被动为主动,变“套餐”为个性化才是体检的最佳方案。

体检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如升学体检、入职体检、每年的常规体检等。

对于发现疾病来说,体检当然有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假如每天都体检一次,肯定能最及时地发现疾病,但这显然不现实。人们都试图尽早发现疾病,并且减少时间、经济乃至身体上的消耗,但其实寻求这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体检的目的

然而现阶段,体检已经成为门槛极低、利润极大的医疗领域的“香饽饽”。你会经常看到价值888元的深度体检套餐,1888元的豪华体检套餐,3888元的奢华体检套餐,还有8888元的至尊体检套餐。

这些名带“奢华”的体检套餐真的可以带来健康吗?另外,应该多久体检一次?哪些体检项目才是最有价值的呢?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1)

寻求尽早发现疾病与时间、金钱消耗的平衡才是体检的目的 | 图虫创意

哪些体检项目应该避开?

请输入

1.肿瘤标志物检测

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够高。指标异常不代表一定有肿瘤,指标正常也不能肯定地说没有肿瘤。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常是疑似癌症患者的检查项目之一,或者用来监测癌症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对于常规体检来说,这项检测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2. 基因筛查癌症

市场上有一种针对普通人的基因检测,宣称“一滴唾液就能筛查出癌症”。强烈不建议把它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基因检测只能提示一个人是否具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但目前我们能够清晰确定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还不多。有,患癌风险不一定明确;没有,也不能排除患癌的可能。

有家族遗传史的癌症高危人群,如美国著名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来判断患癌风险,从而请医生提供预防方案。但对于并不存在家族遗传史的朋友来说,这样的检测就纯粹是白花钱了。

3. 微量元素检测

这项检测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体内的微量元素水平。另外,只要饮食均衡、出现生病等特殊情况后注意补充,孩子一般也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早在 2013 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已经明确规定: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对违规开展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处理。而仍然提供这项检测的机构,目的就只有一个——多赚钱。

4. 用 X 线胸片排查癌症

发热、咳嗽、怀疑肺部感染炎症时,X 线胸片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查方式。但如果把 X 线胸片作为常规体检项目,用来排查癌症就不那么明智了。

实际上,胸片对早期肺癌的漏诊率比较高。这是因为在正位胸片上有很大一部分,肺部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合在一起,导致医生不太容易看到早期病灶。

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是体检机构在推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时经常使用的宣传语。

PET-CT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对癌症分期、转移复发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意义重大。但是,它在常规体检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的统计,PET-CT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仅为 1.3%,概率很低。因此,专家普遍认为,PET-CT并不适合作为普通的体检项目。

至于为什么有很多机构会推荐这项检查,是因为做一次PET-CT常常要花费近万元。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2)

有的体检项目是应该避开的 | 图虫创意

哪些体检项目应该选择

请输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有了定期体检的意识,这是好事情。如果大家在这样的健康意识基础上能再多了解一点,避免被无良的体检中心忽悠就更好啦!

其实,现在许多完全标准化的单位体检套餐并不适合所有人。大家最好能在体检之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咨询一下专业医生的建议。比如,以下几类人群可以在专科医生的建议下,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

1. 10 ~ 18 岁的青少年

总的来说,年轻人各项疾病的发病率都低于儿童和中老年人。如果你有些肥胖,记得做肝胆胰脾的B 超检查,看看有没有脂肪肝;如果你身材矮小,可以检查内分泌激素,做一下垂体磁共振检查;如果你长期伏案工作,同时有脖子酸痛或者手麻的症状,建议做一下颈椎 X 线平片或者磁共振检查。

2. 成年女性

20~39岁的女性,建议每3年由乳腺专科医生检查1次乳腺,包括乳腺外部的观察与触摸;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查1次乳腺钼靶;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高风险女性,则建议每年查1次乳腺B超。

另外,建议21~65岁的女性朋友每3年查一次针对子宫颈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或者每5年做一次人乳头瘤病毒(HPV)和 TCT 检测(30岁以前的女性可以只做 TCT)。

3. 肾脏病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患肾脏病或者本人患过慢性肾炎、蛋白尿、高血压、糖尿病、眼睑水肿、血尿、尿少、厌食恶心等的,这类人就属于肾脏病高危人群。体检时建议监测血压、血肌酐、尿微量蛋白,以及做肾脏超声检查等。

4.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这类人群的特点有:吸烟喝酒,吃东西口味重、爱放盐,时常头晕、头痛,直系亲属患心血管疾病等。体检时建议增加颈动脉超声、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等,来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5. 糖尿病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患糖尿病,本人患过妊娠糖尿病、冠心病、肥胖、高血压,时常觉得口渴,喝得多、尿得多、吃得多但消瘦等,这类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在体检中增加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检测,糖耐量测试,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胰岛素检测等。

6. 肺癌高危人群

肺癌高危人群的特点有:年龄≥55 岁,吸烟≥30 包年 A,且戒烟未超过15年;年龄≥ 50岁,吸烟≥20 包年,以及有额外的肺癌危险因素,如家族史、职业接触史等。这类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这比做普通胸片更安全有效。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3)

不同的人群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增加体检项目 | 图虫创意

到底应该多久体检一次

请输入

许多卫生政策专家都支持每年体检一次,因为这样做的可操作性比较强。但是,通过对几项大型研究进行仔细回顾,人们又发现这些年度体检对健康结果没有任何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一年看一次医生并不一定会让你不生病,甚至不会让你活得更长。

另外,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如此大基数的常规体检,对于医疗资源的浪费也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如果把这些资源用于有症状的患者,那对人群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

现阶段,大部分的体检还是被动的。在中国,近年来甚至有赠送老人体检项目的商业宣传。请注意,这里将赠送体检变成了一种孝心,而老人是在被动接受,无论身体有没有状况。儿女送了,就去体检;没送,就不去。这显然和主动把握自己的健康状态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然而,改变现有的体检状况需要从全民健康教育和观念的改变做起

积极感受到身体的问题,并且随时寻求帮助,似乎成了未来理想的体检方式。无论是体检项目还是体检时间,个性化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一年一次,项目固定,虽然操作方便,但绝对不是最好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套餐”为个性化,才是体检的最佳方案。

《学会看病》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4)

本文选自《学会看病》

·每个人看病时一定要知道的35个问题

· 三甲医院海归博士Dr. X亲身为你答疑解惑

· 人人都需要知道的5类医学常识

知识小锦囊

关于体检你应该知道的常识

1. 虽然现在有一些号称服务特别好的私人体检机构,但是大型公立医院还是体检的首选,毕竟那里的医生见多识广,经验丰富。

2. 体检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不要饮酒,不要剧烈运动,如果准备做妇科检查要尽量避免夫妻生活。因为这些行为都可能给体检结果带来误差,导致指标异常,引起不必要的担心。

3. 晚上10点之后不能吃东西,但是喝点水是可以的,对体检结果不会有影响。有些慢性疾病需要吃药,药可以继续吃;如果在服用短效避孕药,也不用停。

4. 体检当天早上要早点去,因为体检中心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绝对人满为患。而像抽血这样的检查,到10点半就结束了,下午也不能做,只能等到第二天。

5.到达体检中心的第一件事是去排B超检查的队,先去排个号,后面等叫号就行了。B超检测是最慢的,一个人至少要做几分钟。

6. 第二件事就是把血抽了,这样就可以喝点水、吃点东西了。

虽然肝胆胰脾胃肠的 B 超检查原则上要求不吃不喝,但是稍微吃一点东西是不会给 B 超医生造成太大影响的,他们分得清胃里的东西是食物还是肿瘤。

7. 虽然肛门指检可以发现许多早期的直肠疾病,不过大多数人都会放弃检查。你不是唯一一个放弃检查的。如果你长期便秘、腹泻、便血等,还是建议做一下这项检查。

8. 未婚女性是不做妇科检查的,这里的未婚女性默认是没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如果你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要求做,或者去挂妇产科的号做详细检查。

9. 对于医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所隐瞒。医院里每天有那么多患者,他们不会在意你的私生活,相反有些错误的信息会误导医生。

比如,怀孕了一定要跟医生说,不然做了一次有辐射的胸片可能会让你在整个孕期都提心吊胆。

10. 不知道体检做什么项目,也不要被体检中心的套餐给唬住,有时候贵的不一定好

11. 血压、心率、身高、体重,在哪里都可以测;五官科和口腔科的问题,大部分你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12. 如果体检结果有异常,要记得去复查,或者进一步就诊。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记得要去专科就诊,不能完全依赖体检。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5)

作者名片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6)

作者:徐昊

编辑:赛赛

排版:雷颖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7)

本文版权属于“我是科学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iscientist@guokr.com

怎样选体检项目(如何选择体检项目)(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