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如良木顶天立地(身处险境难自拔)

人当如良木顶天立地(身处险境难自拔)(1)

诋毁苏秦

正当苏秦全力以赴忽悠齐宣王的时候,燕国国内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或许是对苏秦往日达成合纵六国心生嫉妒,值此苏秦疲于应付之际落井下石;或许是对苏秦所到之处皆遭他国打击的忧虑。燕国上下不断有人诋毁苏秦,他们认为苏秦是左右反复的小人,必将给燕国带来灾难。

苏秦虽远在齐国,但对燕国国内的一举一动均有掌握。由于担心谣言长久发酵,将来在燕国恐无立锥之地,甚至有可能会引来燕王问罪,于是,在说服齐宣王之后,苏秦立即启程回到燕国。果然,燕易王不但未奖赏苏秦收复失地,对于官复原职的事情也只字未提。一时间,苏秦深切地感觉到事情比预想的还要糟糕。

人当如良木顶天立地(身处险境难自拔)(2)

苏秦成功而归,燕王无动于衷

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苏秦决定面见燕易王。两人相见之后,苏秦先是一阵寒暄,坦诚表示自己本来就是洛阳的一名穷书生,穷困潦倒之际来到燕国,受到先王的礼遇才有机会得以施展才华。苏秦想通过这段寒暄,借以试探燕易王的态度。在确定燕易王不排斥自己所说的情况下,苏秦话锋一转,而今燕国不但收复失地,还加强了与齐国的关系,不但未能获得赏赐,还丢了官职,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恶意中伤。

燕易王对苏秦的直截了当未做任何回应。苏秦眼看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立即亮明观点,他认为,正是自己的不忠诚,才是燕国之福。苏秦此言一出,燕易王一阵冷笑。在燕易王看来,苏秦真不愧为口舌之士,一张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有理,不忠诚反倒对燕国有利。

人当如良木顶天立地(身处险境难自拔)(3)

苏秦陈述观点

苏秦捕捉到了燕易王心理的变化。他立即展开分析道,人之所以忠诚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进取却是为了别人而努力。在苏秦看来,他置洛阳家中老母于不顾,即是放弃了自己的名声,而帮助成就燕国不断进取。

另外,苏秦还列举了历史上享有“忠、孝、信”之名的曾参、伯夷、尾声。如果像曾参一样孝顺,弃家中老母不顾,他就不会千里迢迢来到燕国效力;如果像伯夷一样廉洁,宁肯而死也不愿侍奉周武王,他就不会为了燕国千里赴齐国收复失地;如果像尾生一样有诚信,即使被洪水淹死也不失约,他也不会为了燕国以权谋之术退却齐军。

无论苏秦说的再精彩,燕易王仍然坚持认为为人臣者,必须具备忠诚信义。

人当如良木顶天立地(身处险境难自拔)(4)

苏秦给燕王举例说明

紧接着,苏秦讲了个故事给燕易王听。

从前有一个人在外为官,而他的妻子却在家中与人行苟且之事。终于有一天,丈夫要回来了。于是,奸夫恐惧不已。而奸妇却劝奸夫不必担心,已经准备好了毒酒。过了三天,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立即在酒中下了毒药,让侍女端过去。侍女明知道酒中有毒,却担心说出来会被主母怪罪,但是如果不说出来,将来主父知道了也会怪罪。正当侍女在说与不说纠结之际,她想到了好主意,立即假装摔倒,把酒弄洒了。

侍女的行为令主父很生气,重重地打了她五十板子。侍女借摔倒既保全主母,也救主父,却遭一通毒打。

最后苏秦抱怨此时的自己正像那个挨打的侍女一样。

燕易王立即下令苏秦官复原职,且待遇更加优厚。

从苏秦的身上,可以真正领略战国纵横家的厉害之处,比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点也不为过。

欢迎关注“历史倪说”,与您一起分享历史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