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陕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题(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星宿(sù) 门框(kuàng) 贮蓄(chǔ) 屏息凝神(bǐng)

B

确凿(záo) 翘首(qiǎo) 烟囱(cōng) 潜滋暗长(qiǎn)

C. 矩形(jù) 矗立(chù) 擦拭(chā) 强聒不舍(qiǎng)

D. 殷红(yān) 遒劲(jìng) 勾当(dàng) 不屑置辩(xi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星宿(sù)——xiù,贮蓄(chǔ)——zhù;

B.翘首(qiǎo)——qiáo,潜滋暗长(qiǎn)——qián;

C.矩形(jù)——jǔ,擦拭(chā)——cā;

故选D。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帐篷 辐射 鸠占鹊巢 大庭广众

B. 照璧 泄气 矫揉造做 喜出望外

C. 独裁 狼藉 无精打彩 眼花缭乱

D. 取缔 决别 望眼欲穿 断章取意

【答案】A

【解析】

【详解】B.照璧——照壁,矫揉造做——矫揉造作;

C.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D.决别——诀别,断章取意——断章取义;

故选A。

3. 经典诗文默写。[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_______________,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4)_______________,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

(5)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8)“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

,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9)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10)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答案】 ①. 窈窕淑女 ②. 小大之狱 ③.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④. 舂谷持作饭 ⑤. 感时花溅泪 ⑥. 何事长向别时圆 ⑦.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⑧.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⑨.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⑩.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窈、窕、淑、舂、抚、蛛”等字词容易写错。

4. 请根据圈点内容,对鲁达做点评。

《水浒》选段

点评

鲁达又道:“①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子两个告道:“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②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③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答案】 ①. 直爽,热心。 ②. 爽快,仗义疏财。 ③. 耐心,做事周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作点评。

选段描写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

①鲁达听说金家父女被镇关西强媒硬娶,虚钱实契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立即恼羞成怒,且结合“洒家与你些盘缠”可知, 鲁达十分同情素不相识的金家父女并给予他们钱财,表现了他直爽和热心。

②“摸出五两来银子”体现鲁达仗义疏财,很爽快地答应帮助贫苦的金氏父女。

③“坐了两个时辰”可见鲁提辖虽然性格暴躁,但粗中有细,有耐心。他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金氏妇女,向店里拿了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到状元桥。他最后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说郑屠诈死,然后迅速离开,从而给自己和金氏父女留下安全撤离时间。这些都表现出他的智慧,做事周全。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②生逢盛世,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③青春是用来奋斗的。④对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⑤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中国青年将以________、________,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1)请提取第③句的宾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青春之我 B.奋斗之我

【答案】(1)用来奋斗的

(2)对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

(3)A 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成分辨析。

第③句中,“青春”作主语,“是”作谓语,“用来奋斗的”是宾语。据此回答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与“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是两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故两句之间逗号应该改为分号。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辨析。

由“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可知,“青春”是“奋斗”的前提,故“青春”在先,“奋斗”在后。故横线依次填A B。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 陕西山川壮美,人文荟萃,涌现出许多文化巨人。他们被誉为“三秦大先生”。请你参加“三秦大先生·文化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做调查 寻足迹】

(1)请完成下面的调查提纲,开展“三秦大先生”调查活动。

调查提纲

调查对象:司马迁、张载、柳青、路遥。

调查目的:了解事迹成就,挖掘精神品格。

调查过程:

项目

步骤

调查方式

调查任务

_____(1)_____

了解生平事迹

请教专家

挖掘精神品格

交流汇总

_____(2)_____

【活动二:抒胸臆 赞品格】

(2)请用一组排比句完成演讲稿的开头部分。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千秋太史公,精神永流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他的精神依然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链接资料】

《史记》在描绘三千年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勇于革新,敢于革命;忧国,爱国……司马迁曾写下自己身处逆境的思索——“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若选择功业未竟而死,则“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只有发愤图强,完成《史记》,才能不负太史令立言之志!

(摘编自张新科《“千秋太史公”司马迁》)

【活动三:表心志 继精神】

(3)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

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句话深刻诠释了柳青、路遥两位先生的精神追求。

【活动四:铭教诲 树丰碑】

(4)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个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2022陕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题(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1)

【答案】(1)示例:(1)搜集资料 (2)起草调查报告

(2)示例:司马迁,他秉笔直书,记载历史人物;他不负使命,成就史家绝唱;他坚忍不拔彰显生命价值。

(3)示例一:像蜜蜂一样酝酿,像鲜花一样绽放。

示例二:像山一样巍峨,像海一样宽广。

(4)答案:

2022陕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题(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2)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调查提纲。

一般情况下,调查步骤为:首先,制订调查计划。拟定调查提纲,明确分工;其次,开始调查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再者,整理资料,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据此回答即可。

示例:(1)收集相关资料 (2)撰写调查报告。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作答时,围绕“千秋太史公,精神永流传”的主题,结合演讲稿内容来补写,注意采用排比句。

示例:司马迁,是一个不畏困难、不愿低头的人,是一个不灰心丧气、甘受屈辱的人,是一个隐忍抗争、自强不息的人。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作答时,按照例句“像……一样……,像……一样……”的格式仿写,表达对柳青、路遥两位先生的赞美。

示例:像大树一样挺拔,像天空一样广阔。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

抄写时要用简体字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注意“继、绝”等字易写错。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

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

2022陕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题(2022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3)

(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

【材料二】

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②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③“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

【材料三】

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②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陕西智慧”将继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摘编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2022.2.28《陕西日报》)

【材料四】

①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实验课。

②……

③太空抛物实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④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⑤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天宫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让“航天梦”成为激发青少年奋进的力量。

(摘编自《天宫课堂第2课圆满成功》,2022.3.24《西安日报》)

7.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陕西智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哪些“助力”。

8. 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而言,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请结合【材料四】分点概括。

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青少年专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承载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开启了空间站的新时代。

B.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努力压缩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C. 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领先世界发达国家,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

D. 精彩的“天宫课堂”为日常课堂教学注人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答案】7. ①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②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③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④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8. 一是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二是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研究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 9.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材料二第②段“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可知,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

由材料二第③段“‘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可知,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

由材料三第①段“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可知,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

由材料三第②段“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和第③段“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可知,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题干“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找到材料四第④段对应的句子“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而原因的分析就在本段中,由第④段“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即可概括作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观察材料一的结果图可知,“开启空间站的新时代”占比64.6%,并非选项所说“近一半”;

C.由材料一结果图中,“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大发展、大进步”占比75.3%,以及材料三第③段“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可知,材料并没有提到选项所说“领先世界发达国家”;

D.由材料四第⑤段“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知,材料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并非选项所说的精彩的“天宫课堂”,理解有误;

故选B。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秦思语

陈风波

1

“到壶口看瀑布去”,儿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到壶口看瀑布。

前几日,从延安回西安的路上,几名同学不约而同地想绕道去壶口看瀑布,便欣然前往。

“黄河,梦中的壶口瀑布。”汽车还行驶在黄河岸边高高的山梁,远远的,就看见壶口两岸黑压压的人群。下了车,一溜小跑奔向壶口,才算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山人海:无论是黄河对岸的山西,还是我们这边的陕西,把壶口围得水泄不通,只闻轰隆咆哮的瀑布声,看不到飞流直下的瀑布影。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挤到瀑布边上的缆绳处,满眼都是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人。看吧:有的举着双手大声高喊,有的做出卖萌模样,有的三五个一起合影,还有的恋人拿着手机自拍杆秀恩爱。侧耳听:有的说,还有完没完,照顾一下别人行不行;有的说,能不能快点,我们还去黄帝陵呢,太阳落山到那儿就照不了相了;还有的说,我们开车十几个小时,就为能在壶口照张相,照顾一下行吗?……

苦等了近半个小时,我也没和壶口瀑布合上一张影。无奈中一扭头,见一个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者,手扶揽绳全神贯注地盯着奔流远去的黄河,吵吵嚷嚷的“照相大战”与他没有丝毫关系。

“没有和壶口瀑布照上相?”见我看他,老者微笑着向我打招呼。我礼貌地问:“您为什么不去照相?”他说:“能留住美丽风景的,不是相机拍照,而是心灵感悟,把最美的风景,留在灵魂深处。”

老者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精神象征,美丽的风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领悟民族精神。”

扭过脸,看看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者,回过头,再看看眼前凝望着黄河沉思的老者,一瞬间,我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2

初中时,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毛泽东那篇《为人民服务》,至今还能倒背如流。也正是从那时起,脑海里刻下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

没想到20多年后,我来到毛主席当年给张思德开追悼会的革命圣地延安,站在庄严肃穆的张思德墓碑前。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

凝望着墓碑上那张年轻乐观的脸庞和金光闪闪的“张思德”三个大字,万千思绪随风飘远。沿着岁月的足迹,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毛泽东挥舞着那双指点江山的大手,听到他操着浓重而铿锵有力的湘音,讲述着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

墓碑后面的山梁上,漫山遍野的红花槐迎风怒放,红艳艳的花海就像这个年轻生命的热血在燃烧;放眼远眺,宝塔山上那座曾指引中华民族前行的千年古塔,依然巍峨矗立,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万丈光芒;俯首望去,滚滚奔流的延河水,承载着与张思德名字一样不朽的精神,滔滔东去、一往无前……

有人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我也想说:“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有的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利已是人的本能,利人更是人的本性。我们不是圣人,皆是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一个年轻的逝者,用生命启迪我们活着的人: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

3

朝阳从八百里秦川爬上来,吐出万丈金色的阳光,亲吻着古老而又年轻的长安城——西安。

周末的清晨,漫步在大雁塔广场,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浓郁的中华文明的气息,焕发着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身后,那座饱经岁月洗礼而依然高大雄伟的千年古塔——大雁塔,向人们诉说着大唐盛世的一个个故事;面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手持禅杖,执佛礼,炯炯有神的目光遥望着远方,仿佛在讲述着西天取经路上艰辛而美丽的传说。

驻足于玄奘法师雕像前,思绪万千,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现。面对妖魔鬼怪的威胁,他毫不畏惧;面对王权富贵的诱惑,他毫不动摇;面对儿女情长,他痴心不改;面对艰难险阻,他一往无前。春秋冬夏,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两肩霜花,一路向西,取得真经。

面对眼前的玄奘法师,一个大大的问号从内心深处跳出来,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强大的前行力量?

默默凝思,许久,我懂了:信仰和信念,是玄奘法师的精神支柱。有了它,才会朝着一个方向,沿着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会有专之意——专心凝神,专心致志;才会有深之意——沉浸其中,深钻细研;才会有勇之意——踏平坎坷,勇攀高峰。

行走在路上,心中有魂,坚定前进的方向;脚下有根,迈出坚实的步伐;头顶有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非此,而不能远行。

(节选自2017.9《散文百家》,有改动)

【注释】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为了纪念他,毛泽东写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

10. 文段1中,老者所说的“美丽的风景”和“最美的风景”分别指什么?

11. 文段1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拍照的游客,有什么作用?

12.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言外之意?)

(2)仿佛在讲述着西天取经路上艰辛而美丽的传说。(既然是“艰辛”的,为什么又说是“美丽”的?)

13. 结尾句中的“此”指什么?其中的“远行”寓意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4. 本文已被校刊“精神的力量”专栏选用。请你再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给该专栏,并说明理由。

【答案】10. “美丽的风景”指黄河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观。“最美的风景”指黄河象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11. 侧面烘托出壶口瀑布景色的壮美;交代作者无法与壶口瀑布合影的原因,为偶遇老者做铺垫;与老者作对比,反映了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2. (1)表现张思德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精神的伟大。或:表现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伟大。

(2)“艰辛”指取经之路艰难困苦,千难万险;“美丽”指对信念的坚守,对信仰的执着。

13. “此”指“有魂”“有根”“有光”。“远行”指个人的健康成长、学业进步、事业发展等;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生生不息。

14. [示例一]我推荐《黄河颂》。《黄河颂》既写了黄河的自然特点,也写了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表现了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其思想内涵和情感均与文段1相近,

[示例二]我推荐《纪念白求恩》。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有益于人民的精神,与文段2中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致符合专栏“精神的力量”的主题。

[示例三]我推荐《老山界》。《老山界》描写的是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景,表现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必胜的信念。这与文段3的意旨相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字词含义的理解。

由文段1第六七段“能留住美丽风景的,不是相机拍照,而是心灵感悟,把最美的风景,留在灵魂深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精神象征,美丽的风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领悟民族精神”可知,“美丽的风景”指的是“黄河的风景”,“最美的风景”指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精神象征”“民族精神”。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

由题意可知在第四五两段主要叙写的拍照的游客。由“满眼都是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人”可知,壶口瀑布照相人之多,表现壶口瀑布很受欢迎;同时下文“无奈中一扭头,见一个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者,手扶揽绳全神贯注地盯着奔流远去的黄河,吵吵嚷嚷的‘照相大战’与他没有丝毫关系”可知,下文出现的这位老者和“照相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气定神闲,并没有关注照相这一件事,而是关注“壶口瀑布”真正表现出来的美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精神象征,美丽的风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领悟民族精神”,所以叙写拍照的游客也是为了突出老人的精神,反映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1)由文段2第二段由“站在庄严肃穆的张思德墓碑前”“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万丈光芒”可知,作者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是因为自己站在“张思德的墓碑前”,感受到的是他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所以作者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2)由文段3第四段“面对妖魔鬼怪的威胁,他毫不畏惧;面对王权富贵的诱惑,他毫不动摇;面对儿女情长,他痴心不改;面对艰难险阻,他一往无前”可知,“艰辛”指的是“妖魔鬼怪的威胁、王权富贵的诱惑、儿女情长、艰难险阻”;“美丽”是指“他毫不畏惧”“他毫不动摇”“他痴心不改”“他一往无前”这些他身上具有的品质是这个传说“美丽”的地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能力。

由文段3第七段“行走在路上,心中有魂,坚定前进的方向;脚下有根,迈出坚实的步伐;头顶有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可知,这是“此”指代的内容,即“心中有魂、脚下有根、头顶有光”;“远行”根据文段3 的第四段内容可知主要讲的是玄奘克服万难西天取经,这也意味着玄奘成功的远行案例,所以文章中的远行可以像玄奘那样为了自己的目标前进;同时我们可以进行延伸思考:对于国家而言,这样的远行,也就是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于民族而言,这样的远行,其实就是生生不息、长久发展。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要注意“精神的力量”在不同文段的体现还不同,在文段1指的是“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在文段2指的是“为人民服务”;在文段3指的是“心中有魂、脚下有根、头顶有光”。所以根据不同的精神品质,我们可以进行课文的选择。

示例一:我推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写到的是作者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感想;写出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强盛和人民共同富裕,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的精神品质;正好和文段1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相近;

示例二:我推荐《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以下内容:“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是非判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符合文段2为人民服务的主旨。

示例三:我推荐《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红军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行军120公里抢先赶到泸定桥下,面对危险英勇无畏,终于夺下泸定桥,奔向抗日前线,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是表现了要有坚定地意志才可以渡过千难万险。符合文段3讲的道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 )

(2)先天下之忧而忧( )

(3)始治官舍( )

(4)引流种树( )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或异二者之为 B.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 予至扶风之明年 D. 以为休息之所

17.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亭以雨名,志喜也。

18. 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答案】15. ①. 这 ②. 在……之前 ③. 修建 ④. 水,水流 16. B

17.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18.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1)句意为:这(他)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是,这。

(2)句意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

(3)句意为:开始修建官邸。治,修建。

(4)句意为: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流,水,水流。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

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为:助词,的。

A.助词,的。

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助词,的。

D.助词,的。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为:

(1)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2)以,用;名,命名;喜,喜庆,值得欢喜。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想表现的是做官之人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使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的认为应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的乐之后去乐,所以他的忧乐观是先忧后乐

根据【乙】文“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林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可知,百姓因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忧愁,后来终于天降大雨,百姓和乐,苏轼在修建亭子时也不忘百姓,可见苏轼是关心百姓疾苦,处处思虑百姓的,表现苏轼的“与民同乐”的忧乐观。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下此事,认为今年会是丰年。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 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0. 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答案】19. 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20. [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

[示例二]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

四、作文(50分)

21. 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

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往往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

请以“__________挺管用”

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你能行,这句话挺管用

看到作文题目,我有无数的话想说——说给我的老师,因为您的那句“你能行!”对我真管用,真的很管用!

初一时,您带了我们班的语文,你总是要求每节都有10分钟的练习写字。说心理话,我是不以为然的,都信息时代了,写好字有您说的那么重要吗?更重要的是我的握笔姿势远远达不到您说的要求。每次练习写字时,您走过我的身旁,我总是找出各种理由不写,可终究是逃不过你的法眼。每过一次你都示范一次,然后走开。我也试了好多次,我那横着的握笔姿势依然无法有所改变。你又一次示范时,我无奈的望着您,沮丧地摇头,我请求你放过我。您没有批评我,而是用你那温暖的手轻拍我的肩膀,低头轻声对我说:“我相信你,你能行!”然后握着我的手示范。试了几天,我那90度的手腕依然没有改变。我知道这样的写字姿势不好看,当然字也不好看,可真没办法了。

有一天,我真的无法装腔作势了,我到办公室向你坦白我无法改变的事实……没想到,我还没说完,你却告诉我:“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相信你能行。”说完,您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护腕来,黑白相间的颜色,很酷的颜色!“戴上这个试试,我相信它与能帮助你纠正写字姿势。”“来,我帮你戴上。”您不由分说的拉过了我的手。戴上有些僵硬,这个护腕多了一块硬硬的夹板,手腕不能左右随意活动。我立即会意了,感激地望着您。您拍拍我的肩说:“加油,我相信你能行!”从此,练字时我都戴着这帅气的护腕,开始书写很慢,字更不好看了,稍长时间,手会疼痛,但我依然坚持,我想我不能辜负老师信任的。一天天过去了,您不再给我示范,每次经过时,您只是认真地看,有时默默地点头。不觉间,一个月过去了,你让我取下了护腕,我也能正常书写了!你看着我笑了!我始终保留着那个护腕,每次书写前都先看看。

快毕业时,学校组织汉字听写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获得了正确率和美观度两项第一。接过奖状时,我看见您的微笑,突然耳边又响起了那句话——相信你,你能行!我高兴的想,这句话真的挺管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注意充分理解导语的“关键词”。第一句导语“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问题”,“问题”是什么?可以是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是和父母的沟通不畅,考试没考好的灰心失意,不被理解的痛苦,可以是疫情带给我们的影响,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其他挫折、困难和不如意的经历。“一句话一个眼神”中包含深情;“一曲音乐一本书”中汲取力量,“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中体悟百态人生……“令人欣喜的改变”为我们指明了写作方向。提示面对这些问题、困难,我们可以解决它改变它,唤醒学生克服困难、改变心态的情感体验。

其次,补题。挺管用,就是很起作用,特别好使,很有效果,很受启发,很受益。“ 挺管用”,需要补充的内容可以是品质、素养、坚强、冷静、认真、坚持、创新、策略、鼓励、方法等,也可以是具体事物等。可以围绕这些关键词写自己的独特思考、感受和理解。

最后,文体。可写成记叙文。如,生活中我们遇到了麻烦,遇到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非常实际的比如一道数学题的困惑,结果老师支招,发现一个方法挺管用。应讲述自己与立意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可写成议论文。如《坚持挺管用》,明确中心论点,如坚持是最有效的。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思路领航:

1.写一篇记叙文:一个眼神挺管用。公开课上,老师的问题难住了大家,我有了答案,但是却因为胆小不敢举手,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发现老师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眼神里满是期待和鞭策,我最终克服了胆怯,举手回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2.写一篇叙事性散文:坚持挺管用。可写八个自然段,三个片段,三个总阶段,三个小标题,分别从“坚持·终点”“坚持·成功”“坚持·梦想”三个方面选材,来表现坚持挺管用,可以让我们到达终点;坚持挺管用,可以让我们收获成功;坚持挺管用,可以助我们实现梦想。

3.写一篇抒情性散文:看书挺管用,写我每当有烦恼的时候,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每当我失败的时候,每当我伤心的时候,我都会用看书排解心中的烦恼,用看书抚慰我受伤的心灵,用看书来汲取我前行的力量。每次这样做,都会让我受益,都会让我从中找到答案,看书真的挺管用。

4.写一篇议论文:自信挺管用。通过写举例子和讲道理说明自信在人生路上的重要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