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管理学黄金笔记(专升本管理学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黄金笔记)

第三章 企业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中国民间流行的一句谚语可以非常生动地描述这种道德观的基本精神,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功利主义道德观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是基于动机的,动机就是期望行为带来一些有利的结果。如果该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功利主义道德观也存在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1)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

(2)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 分配不公,一小部分人利用手中的职权或资本获取了绝大部分的利益,而大部分人只得到了一小部分的利益,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也是不道德的。

二、权力至上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言论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保障权、工作权等)。这些权利不是 某个权威赐予的,而是人与生俱有的。政府法律与各级管理者应当尊重和保护人权,这是是否真正贯彻“执 政为民”思想的试金石。

权力至上的道德观对组织而言,在管理实践中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不可能完全一致。有时为了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个人不得不暂时放弃某些权利,否则组织的纪律、秩序和管理就无法维持。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所谓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情况却十分复杂。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

结果,与合理性无关。而且,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哲学家已经多次指出,许多东西是绝对不可以契约的,比如人格、道德、婚姻家庭。契约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这是对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儒家道德观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爱人”。实施“仁”的基本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道德观所追求的结果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无怨”的“和为贵”,也就是当今社会所讲的“合作”“和谐”“双赢”的结果。后来的思想家又把儒家的道德观归纳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规范。

中国儒家的道德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流传了几千年。在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人民大众中的影响极其深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人人皆知的做人的道理和绝大部分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则。同 时对构成中国现代的管理道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许多成功的管理者在决定管理行为时,都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他们十分重视对上级的“忠诚”,对下属的“仁爱”,对朋友的“义气”和“诚信”,以及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更多升本资讯,关注公众号:河南专升本考试。

专升本管理学黄金笔记(专升本管理学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黄金笔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