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设计方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知识无论是在各省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应以全题型备考,客观题经常会考到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主观题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因此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下面老师将和大家分享这一知识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设计方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皮亚杰认知发展设计方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设计方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知识无论是在各省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应以全题型备考,客观题经常会考到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主观题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因此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下面老师将和大家分享这一知识点。

在学习知识点之前,中公讲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皮亚杰的主要贡献,他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并且提出了三个理论(建构主义发展观、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品德发展阶段论),希望同学们做好总结与归纳。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这里的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所呈现的思维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因此在皮亚杰看来,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从而实现为按一定顺序相继出现四个主要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下面我们将从每个阶段及对应的年龄段和主要的特征来论述。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适应环境,主要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认识,比如此时的儿童饿了,则会用哭声来召唤妈妈来给她喂奶;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有另一个特点是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指的是物体处于被隐藏的状态下,仍然客观存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9个月之前的儿童是没有客体永恒性的,例如果你在这个阶段的儿童面前用白布遮住了玩具小象,那么她就不会再寻找了,因为她认为小象在她眼前没有了,就意味着小象消失了。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2-7),在这个阶段儿童首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不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证明此观点皮亚杰做了著名的三山实验,他让这个阶段的小孩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三座山的形状和大小,并拍下相应的图片,然后让这位儿童选出坐在他对面小布偶所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是什么?结果这时的儿童选的是从他自己角度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综上所述,这时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坚信万物有灵轮,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你经常会见到此时的儿童会和自己的小布偶说话,也比较喜欢爸爸妈妈给他讲童话故事;第三,思维具有刻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不守恒,皮亚杰做了量筒实验,他用粗量筒里的水倒入细量筒里,问这个阶段的儿童哪个量筒里的水多?小朋友回答,细量筒里的水多,因为细量筒里的水面升高了,这说明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从一个维度考虑问题,弄不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守恒;另一方面,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换句话说这阶段的儿童只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却不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即弄不清楚事物前后逻辑关系;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这个阶段的儿童所表现的特征正好与前预算阶段的特点相反,因此建议同学在进行复习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比较好。这个阶段的儿童首先表现为去自我为中心,开始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其次,该思维具有守恒性,即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告诉你一个苹果和这个苹果被切成四瓣后一样多,并且该思维具有可逆性,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而且也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但是此时的思维必须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坚持直观性原则;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6),这个阶段已经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会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二,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如理解“生”和“死”的含义;第三,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不仅具有可逆性、补偿性,而且还具有灵活性,例如,若有一天平,左边放5g的物品,右边放10g的物品,问这个阶段的儿童,怎么可以使天平保持平衡,他的回答可能是移动天平之间的支点,根据杠杆原理保持天平的平衡。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给我们教育者两点启示,一是认知发展阶段将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二是教学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相关推荐:揭秘智慧巨人的奥秘-皮亚杰

http://www.zgjsks.com/html/2015/xlx_0430/115904.htm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