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1)

南明弘光政权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昙花一现"的王朝之一,仅仅存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还是覆灭了。

之所以如此唏嘘,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起义军兵临北京城的时候,明朝就已经一分为二了。

以都城为中心的北方与南方之间的联系已经彻底断绝了,以南京为中心的南方高级官员们在接到崇祯皇帝"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书以后就再收不到邸报了.

而明朝廷既已全部覆亡,作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地成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于是自立为王,成为了明朝遗留的正统朝廷。

这样一个王朝的建立对于刚经历王国的明朝遗民自然是无比欣喜和崇敬的。但未料,在北京失陷之后,南方虽然建立了政权,却长期处于混乱之中。

南明弘光政权只坚持了八个月,就在满清一路屠城的铁蹄下灰飞烟灭,百万义军也未能守住,现在我们就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所在。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2)

一、对形势和自身实力的错误估判:轻视了敌人的势力

实际上,不光是南明政权建立之初当时的官员们对弘光政权的积极想法,甚至在后世,站在现代的角度来看,南明弘光政权当时的确是有着十分明朗的发展前景,甚至运气也很好。

当时弘光政权虽然建立于明朝倾覆的内忧外患之中,但京城内部官员一切完备,直接可以开始新王朝的发展建设,其统治区域包括现在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

甚至还有当时未经受战乱迫害的全社会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疆域人口、军队数量、经济发展前景,政治建设,看起来一切都十分完美。

所以在当时的明朝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看来,弘光政权即便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吃老本都能够和当时初建起来的清王朝分立南北而治。

但却没有想到南明政权非北上收复失地,就连自己的这一块领土也没有保住。而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清朝作为当时的建立一个新王朝同时也面临着李自成和南方弘光政权的双重威胁。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3)

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和南明表面上相当众多的军队数量。原本清朝的计划是将军队一分为二,分别向西北和南方进攻,彻底统一天下。

但没有料到李自成突然进攻,发动了奇袭,将清军的计划打乱,且其主要力量都收回到了北方,南明政权又获得了发展和修养的机会。

但南明国内却是一片混乱,非但没有敌人就要攻进来的危机意识,反而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如此,在第二年清军修养整顿完成之后,脆弱的南明政权已经不堪一击了。

二、南明政权政局一片混乱:两派势力勾心斗角,内讧不断

1.党派斗争和军阀内战使得南明政权元气大伤

实际上,我们说南明政权实际上算是遗留的明王朝的一部分大臣们建立起来的延续明王朝的一个新朝,所以他们之间并没有共同的利益牵扯。

这也使得从建国一开始国内的内部斗争就十分激烈。首先是在关于拥立那个王上位的皇位继承的重大问题上,内部就出现了多种声音。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4)

立福王朱有崧,还是潞王朱常淓直接分为了两派,而拥有决策权的大臣并没有掌控住局面,坚定的选择一派拥护,而是选择在两个派别之间来来回回的和稀泥。

最终导致朝中大权落入一帮宵小手中,党派斗争在南明政权建立之初就在国家内部发酵,整个政局党派林立,一盘散沙。

朝堂与朝堂之间,朝堂与武将之间,武将与武将之间都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都是瞠目以对,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其中东林党人对于南明政权的覆灭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除了无止尽的党派斗争在消耗国家力量,使得国家政局愈加混乱以外,几乎没有休止的军阀内战也使得国家元气大伤。

实际上南明的军队数量和经济发展根本不像字面上的那么充足,军阀混战和党派斗争几乎将国家仅存的一点势力消耗殆尽了。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阶层为主的一种官僚阶级统治集团,因而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朝堂上,而作为文官的他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自然就是武官。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5)

实际上,围绕他们之间矛盾的主要核心无非也就是在"争国本",也就是要立谁为皇帝的问题,自然,这背后代表着国家不同党派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

且明朝末年和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之初的党派之争大多是起源于由士大夫阶层组成的东林党,由于他们几乎垄断了政局,威胁到了非东林党人的利益。

于是他们为了自保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以地域、官职等为因结成自己的党派,因而一时间国家内部党派林立,原本两个派别之间的斗争进一步被激化,规模和影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6)

2.政局内部的腐败和文武官员的内乱使得王朝无心发展

南明政权自建立伊始就展开了与清廷的南北对峙,先后经历了弘光朝、隆武朝、鲁王监国朝、绍武朝和永历朝,从建立到覆灭,南明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

而就在这仅仅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内,在五个政权内部,无一例外的都发生了文武官员之间的内斗。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7)

实际上,历朝历代,文官和武官之间的斗争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像南明这样文官和武官贯穿了整个王朝的例子却很是少见,这一矛盾最终也直接促进了其倾覆的进程。

文官和武官实际上是整个王朝能够正常运作的必不可少的两个分支,但在南明,一个是自视甚高的文官,一个是守卫国家有军功的武官。

原本双方不说合作,至少可以相安无事,但明朝时期却留下了一个"文官高于武官"的祖训,更是激化了文官和武官之间的矛盾。

南明最初建立时的第一个政权就是在武官的拥护下进行的,因而武官对于社会权力和地位也有了要求,但文官阶层对此却相当抵触。

然而国家还需要武官来打天下,所以文官的话也并不能起什么作用,因而一时间文官和武官之间的内部斗争愈加严重。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8)

此外,文官和武官之间的内部斗争甚至还影响到了外交方面,使得南明失去了一大助力,1649年,孙可望派使者表示要归顺永历政权,条件是能封他为王。

结果朝廷中的文官们死活不同意,抬出了明朝的祖训,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孙可望)以兵胁朝廷索封"秦王"。

大学士严起恒、杨鼎和、兵科给事中刘尧珍、吴霖、张载述建议不从,可望遂命部下杀五人,投其尸于水,乃自称秦王。

三、统治者没有担负其统领军队和治理国家的责任

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因素在消耗国家内部的势力之外,造成南明虽然由将近百万的军队最终也没能打赢清军的另一个重要的愿意就是南明政权的统治者。

从第一个执政者到最后一个,这些统治者非但没有担负起保卫、治理国家,维护百姓安康的责任,反而懦弱无知,荒诞淫乐,在国内大兴土木,完全不顾国家和百姓的生死存亡。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9)

而不能独当一面的皇帝,最终都会沦为权臣的傀儡,弘光帝沉迷酒色,不思进取,文臣之间相互倾轧。

弘光帝被拥立为帝,对马世英等言听计从,无上进心,即使被清军俘虏后,依然笑嘻嘻的,问马世英何在。

甚至,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弘光帝喜爱搜罗美女,卖官献爵。隆武帝时,大权在郑芝龙手中,当时鲁王和隆武帝为了争夺皇位,不顾战机不惜贸然出击,损害了一大半的兵力。

到永历皇帝的时候,南明的管辖范围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原本富庶的江南地区早已沦丧。

就算这样,永历皇帝也无法摆脱对权臣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的依赖,这一时期权臣之间的内斗也消耗了南明不小的军事力量。

南明王朝的延续(34昙花一现)(10)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说为什么南明政权的近百万的军队也无力抵挡清军的攻势的话,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南明政权内部从皇帝到臣子的"自作自受"。

自弘光政权建立以来,全国上下对于守卫国家,发展军队,壮大实力的愿望和利益就没有达成一致,或者说在他们看来,个人利益是远远在国家利益之上的。

相反,清朝从攻陷北京城时,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摄政王多尔衮为核心的政权团队,而南明纯粹是因为内部的党派争斗损耗了国家大部分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参考文献:

从南明政权的文武之争,看明朝祖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明亡清兴:明末清军入南京时的南京城众相

南明为何未能延续大明国祚,仅几十载便覆亡?

文/南宫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