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1)

上一期,我们讲了“比”的手法在人物描写中的使用。今天,我们准备谈一谈,“兴”的手法在人物描写中的使用。

和“比”一样,历朝历代都对“兴”有着不一样的解释。汉代的郑众说:“兴者,托事于物”;西晋的挚虞认为:“兴者,有感之辞也”;南朝的刘勰认为:“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南朝的钟嵘写:“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宋代的李仲蒙表示:“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宋代的朱熹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由于“兴”含义丰富而又争议颇多,我们大致把它理解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象征”、“双关”、“烘托”、“渲染”。有说法认为,我们现在的“借景抒情”源自于“兴”。

这一期,小淇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怎么使用“兴”以及“比兴”的手法写喜欢的小哥哥小姐姐们。

目录

  1. “赋”、“比”、“兴”
  2. 借景抒情、渲染
  3. 下期预告

“赋”、“比”、“兴”

说到《诗经》的表现手法,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大概就是“赋”“比”“兴”了吧!上一期,我们具体讲了“比”,这一期,我们先一起看看,什么是“赋”、“比”、“兴”,以及“比”、“兴”、“比兴”有什么区别?

“赋”“比”“兴”和“比兴”算是几个比较难理解和区分的概念了。小淇也做了四组图片,希望可以协助大家理解这几个概念。

“赋”即“直陈其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说白了就是直接说,《将仲子》里的“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就是“赋”。

像下图,两张《山河令》的剧照,左图和右图完全一样,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想表达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赋”。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2)

至于“比”,“比”可以理解为比喻和类比。《诗经·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就是“比”。

“兴”呢,和“比”有些相似,但是“兴”不像“比”,有一一对应的“本体”和“喻体”。我们可以把“比”理解为“显性的”、“直观的”比喻;把“兴”理解为“隐性的”比喻。“兴”也可以理解为种“整体性比喻”,“彼物”对于“此物”在整体的氛围中体现出的近似、关联和相通,可以初略地理解为“象征”、“双关”、“烘托”、“渲染”。比如,《诗经·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写的桃花盛开时的茂盛鲜艳,以及花开后结出桃子的过程,同“适彼君子,宜其室家”的婚姻幸福和子孙满堂,虽然没有一一对应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但是却构成了一种整体性及过程性的近似、关联和相通。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只有“兴”,还有把“比”,属于“兴”中有“比”。

我们看看下面两组图,第一组图里左图的哈士奇和右图的温客行在五官上有极高的相似,是一种非常直观的,也是非常表面的相似,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比”。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3)

至于第二组图,了解电视剧《山河令》的读者应该知道,温客行虽然在五官上和孔雀完全不同,但是他张扬的性格,四处撩拨的爱好,以及招摇过市的习惯,像极了一只花孔雀。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内在的、隐性的联系,以及整体上的关联和相同,理解为“兴”。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4)

又因为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常把“兴”和“比”连用,作“比兴”,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像下面这一组《陈情令》里近乎同时出现的剧照,驴和兔子所在的环境如同“兴”一样,营造出了亲密温暖的氛围。同时,驴作为着黑衣的魏无羡的宠物,兔子作为穿白衣的蓝忘机的宠物,既在外观上与二人相似,又映射了二人的“断袖之情”。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5)

在小淇查到的文献中,使用“比兴”手法比较频繁且争议较小的,是对于“香草美人”的使用。从《离骚》里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到曹植《七哀诗》中的“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再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里的“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这些都以“香草美人”喻君子,用所爱之人喻君王,运用比兴的手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都深藏于美人遭妒的描写之中。

在这里,小淇也做一个勘误。在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后,小淇发现,上一期我们讨论的《清平调》里李白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以及小淇模仿《清平调》用杏花喻于朦胧,和用夜光白牡丹喻王一博的写法,不是单纯的“比”,其中也带有“兴”,所以归为“比兴”手法更为准确。

借景抒情、渲染

由于“比兴”手法比较复杂且争议比较多。小淇就在这个板块里面,讲一讲怎么用“借景抒情”和“渲染”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哥哥。

小淇忍不住要先带大家看一首小淇特别喜欢的词——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小淇第一次看到这首词的内心OS:韦庄果然擅长刻画姑娘的内心……这不就是逛微博超话的我吗?!)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6)

韦庄先用“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渲染出了一个温暖、浪漫的气氛,为下文那一位“足风流”的小哥哥的出场做了铺垫,姑娘“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心理活动也变得顺理成章。这首词有一个地方特别厉害,通篇写姑娘的内心,虽然没有写那位“陌上年少”怎么“风流”,有多“风流”,却通过姑娘的痴情衬托出了小哥哥的“足风流”。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7)

在氛围感这件事上,小淇再安利一下李商隐对于“仙”的氛围的塑造。李商隐在诗中常常使用“蓬山”、“青鸟”、“翡翠”、“瑶池”等华丽且带有神话色彩的词,营造出仙界的气息。大家熟悉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都是这一类的诗句。小淇曾学习李商隐的方法,写以“古装仙男”于朦胧:“朦朦玉雨盛瀛沦,胧月光莹映绛唇。迭雪仙姿翩薄暮,繁霜粉瓣弄轻颦。冰肤面胜昆仑玉,秋水眸如北朔辰。应作瑶台前世宿,何缘下界入红尘?”如果大家要写“仙仙”的小哥哥,不妨试一试李商隐的这种方法。

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描写方法II兴)(8)

电视剧《轩辕剑》剧照,于朦胧饰徐暮云

下期预告

前七期,我们谈了《美目盼兮——眼睛描写》,《谁记当年翠黛颦——眉毛描写》,《和笑掩朱唇——嘴部描写》,《红脸杏花春——面部描写》,《皓腕凝霜雪——手部描写》,《蝉翼轻纱束细腰——体态描写》,《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服饰描写》,和《描写方法I——比》。

下一期,我们将用一期和大家一起看看《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用了哪些手法,用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我们又可以怎么学习这些方法?

再下一期,我们就到了小淇和一些姐妹们特别期待的明星solo篇!小淇会通过和大家分享如何写王一博、龚俊、于朦胧,三位帅哥哥,和大家一起看看,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又如何使用我们前几期讲的方法把看到的、听到的,变成文字。

由于近期情况的变化,以及小淇写作中自我的改进和调整,目录和计划有些改变。新的目录和安排已经附在二条里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哦~

此外,小淇和蕙纕热爱祖国,敬畏历史,我们向大家保证,在今后的文章里面,不会再出现任何与张哲瀚有关的内容了!

小淇目前计划每周六上午给大家更新一篇。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哦!大家有任何想法或者建议都欢迎评论或者在后台给小淇和蕙纕留言哦~

参考文献:

【1】温庭筠,韦庄. 《温庭筠词集·韦庄词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2】王秀梅. 《诗经》. 北京:中华书局,2018.

【3】刘继才."古典诗词比兴研究漫论." 博览群书 .12(2018):68-71. doi:CNKI:SUN:BLQS.0.2018-12-020.

【4】刘芳."兴之所向,艺之所成——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比兴”探析."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9.06(2016):58-61. doi:CNKI:SUN:SYZJ.0.2016-06-016.

【5】薛寒冬."浅谈比兴寄托手法对词学发展的影响." 艺术评鉴 .17(2017):184-185. doi:CNKI:SUN:YSPN.0.2017-17-088.

【6】高波."“赋、比、兴”的思维层级及中国特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36.01(2021):33-39. doi:CNKI:SUN:CXSZ.0.2021-01-007.

【7】刘佳利."曹植《七哀诗》对《离骚》“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接受."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1.01(2018):41-44. doi:CNKI:SUN:HDDX.0.2018-01-013.

【8】李燊."《诗集传》“赋比兴”次序发微——兼谈论比、兴兼用与专用问题."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38.04(2018):63-67. doi:10.16751/j.cnki.hbkj.2018.04.0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