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朝什么时候灭亡的(破灭前的飘摇汉王朝的衰落)

汉帝国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社会里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前后两汉加起来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到了桓帝灵帝时期已经步入了其晚年,百弊丛生,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可以说此时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加速其灭亡速度的是外戚宦官激烈的窝里斗,在两派势力窝里斗愈演愈烈之时,士大夫的加入进一步加速了汉王朝灭亡的速度。

三国魏朝什么时候灭亡的(破灭前的飘摇汉王朝的衰落)(1)

士大夫作为知识精英,被看作是社会的先进代表,这些人有时候也被称为清流,是当权者拉拢的对象,但是这些人自视甚高,好在他们都喜欢当官,也以当官为志向,所以容易被收买,能给他们官的自然是那些掌握着权利魔杖的人物,而后汉的权柄大多数时间在外戚和宦官之间不断易手,到了后期的大多数时间里却在宦官的手里,而宦官是刑余之人,很受士大夫看不起的,在他们眼里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所以有时候他们也称宦官集团为浊流。

在史书或者很多影视演义中,宦官集团一般都是恶势力,在脸谱化的是非观里这些人一律大花脸或者大白脸,而士大夫一般都是健康势力,都是正义的化身,可是这样简单贴标签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情况应该是宦官固然贪污受贿,陷害忠良,但是肯定也不是绝对的,士大夫同样会作恶,而且对付宦官的手段之狠毒残忍一点也不逊色于宦官对付他们,党锢之祸宦官对付士大夫也不过是有针对性的打击和株连,而士大夫对付宦官是极端的群体灭绝,袁绍之流甚至极端看见不长胡子男人就杀,这简直就是疯狂!

在很多的影视中,宦官由于刑余之人,身心残缺,偏激变态,行事极端,心理阴暗及心狠手辣,这显然是受掌握着话语权的士大夫们的一面之词的影响,其实士大夫对付宦官才是极端偏激,残忍狠毒!

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矛盾,还不光是清浊不两立,是非不妥协,甚至无关正义非正义,说到底还是因为宦官掌握权利,而士大夫们多很自负,但他们反倒要依附这些人才能当上官,他们对这些人不是打心底看不起,而是从骨子里就歧视!但是这些刑余之人,皇家奴才,不男不女,反而地位在他们之上,他们的前途掌握在这些人手里,自视甚高的士大夫他们的内心感受可想而知。士大夫对宦官羡慕肯定是没有的,但是嫉妒和恨肯定是十分强烈的,简直就恨之入骨,以至于士族子弟袁绍极力怂恿何进将凡是宦官,不问首恶胁从,一律屠杀!

三国魏朝什么时候灭亡的(破灭前的飘摇汉王朝的衰落)(2)

其实这并非袁绍一个人对付宦官这样极端,当时很多士大夫对付宦官都是很极端的,这当然是因为宦官当权的时候迫害过他们,其实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主要还是强烈的嫉妒,因为士大夫认为他们才有治国的能力,当权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这些怪物!

当时有个叫阳求的士大夫,官至司隶校尉,失势的大宦官王甫落在了他的手里,阳求亲自来审讯,王甫的义子王萌求阳求可怜王甫年老不要再毒刑拷打了,王萌说,我父子反正要被杀头了,看在以前我们是同僚的份上让我父亲死的舒服点。阳求说不要跟我攀旧情,你父子罪大恶极,想要舒服的死没门,偏要零零碎碎的折磨,要你们求生不能求死不成!求情不成的王萌气愤的说,当年你为了当官,一副奴才相,天天拍我父子的马屁你才有今天,现在我们失势了,你就这样的落井下石,你这样忘恩负义的小人老天爷也不会保佑你一直不出事。被揭了烂疮疤阳求恼羞成怒,塞住王萌的嘴巴,当场就把王甫父子二人活活打死!

历史上的宦官似乎很嚣张,弄权祸国,无法无天,谁也奈何不了他们,这也是在士大夫与宦官斗争大家普遍憎恶宦官,同情士大夫的原因,而士大夫那些残忍对付宦官的手段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但是以王甫为例,就会发现要宦官死,只要皇帝点头,势力再大的宦官都会死的惨不堪言,其实没有什么天生坏胚,宦官不是健全的人,但是也是人,他们也是苦人,也是专制制度的受害者,哪里有人天生愿意阉割的。他们种种的不法行为,有时候不全是他们自己的意思,宦官的势力不管多么大,他们始终都无法成气候,说到底他们不过是附在皇帝这张皮上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皇帝或者皇帝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覆灭,而他们种种的不法行为有的的确是他们自己干的,但是多半还是有皇帝的默许,有些根本就是皇帝的意思,他们不过是奉命行事,中国人素来有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传统,这一传统同样适用于只反奴才不反奴才的主人,明明就是皇帝有那样的意思,宦官不过是按照主子的意思行事,尽了做奴才的义务而已,难道非要皇帝亲自动手才算吗!

宦官迫害士大夫,难道皇帝会不知道,桓帝灵帝虽然才识平庸,但不是完全的白痴,实际上,宦官跟外戚的窝里斗,宦官的背后也是有皇帝,而皇帝为什么最信赖宦官,也不难理解,士大夫形成集团,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利,外戚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威胁更大,只有宦官能对皇帝构成的威胁性最小,且在生活上是最贴心的奴仆,保卫皇权是最得力的助手,家务事上是最可靠的管家,更让皇帝满意的是他们还是管理皇帝的大小老婆群最放心的人!

三国魏朝什么时候灭亡的(破灭前的飘摇汉王朝的衰落)(3)

图片选自于《梦三国2》曹操形象

对于皇帝来说,这么好的一群人,不亲近他们亲近谁,不信赖他们还去信赖谁,人心都是肉长的,帝王尽管多刻薄寡恩,但相对来说,做皇帝不够强的,做人反倒会厚道些,还知道回报,何况没有好处,宦官也会没有信心对皇帝忠心耿耿了!所以桓帝灵帝宠信宦官,甚至开了宦官封侯的先河,什么事情总是袒护着宦官,默许宦官索贿受贿,从不过问,灵帝更是奉十常侍如父母,大家以为这是灵帝昏庸,其实灵帝一点也不认为他这是昏庸,而恰恰相反,他认为这是他的英明之处,他的帝位是偶然得来的,本来就感到不安全,何况之前外戚势力过大,皇帝成为摆设,如果外戚士大夫走的那样近,没有自己的亲近的势力牵制外戚,他这个皇帝很快就会沦为傀儡,因此灵帝对宦官的宠信从不动摇,在他临死之前他把禁军的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宠信的宦官蹇硕,他知道,蹇硕会忠实的执行他的遗愿,扶立他属意的小儿子刘协继承帝王,这就为灵帝身后宦官和外戚加上士族之间新一轮也是最后一轮的宫廷斗争埋下伏笔,汉朝的丧钟也在宦官外戚最后的撕咬声中响起,同时仇杀多年的两股势力随着汉朝的终结同归于尽了,随着这两股势力的消失了,汉朝实际上也灭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