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认知的象限分析(对隐私象限的突破)

沟通视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又称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

意识与认知的象限分析(对隐私象限的突破)(1)

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由4个象限构成:

1. 公开象限,就是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事,比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

2. 隐私象限,就是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事,

3. 盲点象限,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的事,

4. 潜能象限,自己也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事。

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象限的有机融合。公开象限是良好沟通的基础,针对另三个象限,我们应该做些适当的突破来改善沟通。这其中我们能做得最多的就是对隐私象限的突破。

一. 弃暗投明

隐私象限第一层是DDS,即Deep dark secrets,深层阴暗隐秘,比如某些不正当的欲望、某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等等。

解决方案:弃暗投明。即通过对自身的修行,减少贪嗔痴欲念,与人为善,远离丑恶。如果本心光明,就没有多少隐秘需要刻意隐藏的。

二. 承担责任

隐私象限第二层是“不好意思说”,原因为人微言轻、怕承担责任、报喜不报忧、不忍心说,导致很多重要信息没有沟通;

当年美国挑战者号爆炸的悲剧就是这样造成的。一些底层的工程师早就发现了设备的隐患,但觉得自己级别太低,比自己级别高很多的专家都没有说,自己也就没敢说。

解决方案:用利他思维克服“不好意思说”的错误理念,把披露信息作为自己的责任所在,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尽早说出来。

三. 自我揭示

隐私象限第三层是“忘了说”,认为不用说别人也知道,所以没说。

最典型的就是“知识的诅咒”,就是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当我们自己知道的知识解释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我们很难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给对方解释清楚。最终,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

“知识的诅咒”很常见,比如某些程序员开发的App,因为程序员自己知道内部逻辑的来龙去脉,所以也想当然地认为用户知道在哪里地方按哪个键,但用户往往很茫然地看着屏幕不知所措,最终App跳失率高,被市场抛弃。

解决方案:用故事、用成功分享来克服知识的诅咒;

比如我以前的一位领导平时一直不断强调BA(Business Analyst,业务分析员)的作用和重要性。但从他对一些对IT事务的决策上我可以确定他始终没真正搞清楚BA的价值,于是我就用自家的装修故事形象地说明了BA相当于家装设计师的职能,让他很容易地就明白了,后来在做一些决策时就更多地听取BA的意见。

总之,通过弃暗投明、承担责任和自我揭示,我们更多地将部分隐私象限转为公开象限,我们的沟通效率就会有长足的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