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如何写子夜(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从1916年抵沪到1949年定居北京,其间有20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在商务印书馆,茅盾从一名默默无闻的青年学子成长为《小说月报》的主编,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

茅盾如何写子夜(为一个人逛一座城)(1)

茅盾 来源:网络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巨作不仅写于上海,写的也是上海。他的其他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以及大量的翻译作品,也多产生于上海。茅盾这一笔名也诞生在上海。

商务印书馆是起点

茅盾1916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茅盾自己曾说,如果不是到上海,不是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可能就没有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和文学事业,也不会有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的地位。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先派飞机投掷6枚炸弹,后派日本浪人潜入东方图书馆纵火,商务印书馆和商务印书馆办的东方图书馆被大火整整烧了一天,46万册珍贵古籍和孤本被毁。

当年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旧址,现为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中共创建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即有20种。茅盾更是商务印书馆第一位中共党员。

如今,经过数年修复,位于天通庵路190号的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向公众开放。

首次使用茅盾笔名

茅盾如何写子夜(为一个人逛一座城)(2)

景云里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摄

1927年,茅盾与夫人孔德沚因通缉在身,他们秘密住进了景云里11号(今东横浜路35弄11号甲),茅盾住在三楼,当时和叶圣陶、鲁迅是邻居。1928年2月,经陈望道建议,茅盾离开景云里东渡日本,他住过的三楼就让给了冯雪峰居住。

茅盾当时用了四周时间完成小说《幻灭》,刊发在1927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上,署名为“茅盾”,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笔名的第一次呈现。茅盾写作《幻灭》近一半时,曾叫妻子孔德沚拿给住在隔壁的叶圣陶看,想听听他的意见。叶圣陶当晚一口气读完送来的稿子,第二天便登门拜访,并允诺马上在《小说月报》上分两期连载。

景云里,建造于1925年,前后三排,总高三层,砖木结构,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宅。1925年1月,中共四大就在距景云里不远的虹口东宝兴路石库门弄堂里顺利召开。

在沪写了几部巨作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沪,先寓居在静安寺附近。1933年4月化名“沈明甫”迁至大陆新村3弄9号(现为山阴路156弄29号)。1935年3月下旬,茅盾迁出大陆新村搬到沪西居住。1946年茅盾夫妇从香港返沪,入住大陆新村1弄6号(现为山阴路132弄6号)。山阴路132弄6号的茅盾旧居为坐北朝南、红砖红瓦、三层砖木结构建筑,现为民居。

在上海居住期间,茅盾连续创作发表了《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大视野反映现代中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巨作。尤其是1933年1月,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为茅盾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声誉。没有在上海的生活,茅盾不可能写出《子夜》这样的巨作。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