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桃花和真爱的识别(一场婚外情引发的)

烂桃花和真爱的识别(一场婚外情引发的)(1)

但愿它能象征故事中盛放的美好的道德之花,或在这个关于人性脆弱与人生悲哀的故事结束时,给黯然神伤的读者带去些许亮色。——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50年。霍桑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他还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开创者。因深受原罪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人皆有罪恶的倾向与希望人心向善的愿望。他擅长运用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他的作品影响了美国文学史上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家,比如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

《红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爱情悲剧。年轻美丽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却嫁给了又老又丑的学者罗杰·奇林沃斯,在移居美洲新大陆的途中,齐林沃斯被印第安人劫走,下落不明。于是海丝特独自一人生活在美洲新大陆,在孤独中海丝特与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发生“奸情”,并生下女儿珀尔。

在这个被“清教”统治的国家里,海丝特被教义判定为犯了“通奸罪”,被拉上行刑台。为了保护情人,海丝特拒绝说出情人的名字,因此被当众惩罚,并让她戴上了象征耻辱的红色A字。这个时候,海丝特的丈夫奇灵渥斯回来了,看到行刑台上的这一幕,心生恨意,便隐姓埋名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而另一边丁梅斯代尔因为没有勇气与海丝特一起接受惩罚,又无法接受自己背叛虔诚信仰的事实,内心备受煎熬。

这本书是由一场婚外情引发的“原罪”。但是每个人的“原罪”又不一样的,并且各自对待“原罪”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从海丝特、丁梅斯代尔以及齐林沃斯等人在沦陷犯罪和完成自我灵魂的救赎当中,我们也解读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而作者霍桑用象征的写法向读者展现了自己对于清教教义和人性的思考。

烂桃花和真爱的识别(一场婚外情引发的)(2)

作者:霍桑

01、一场婚外情引发的“原罪”

故事背景发生在早期清教徒移民到美洲的时期。作者霍桑的祖先就是清教徒,他们抵达北美之后,开始奴役和迫害当地土著,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事件就是1692年的塞莱姆女巫审判案,致使数名女巫被送上了绞刑架。霍桑创作《红字》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写作替祖先赎罪。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叫海丝特,在花一般的年纪却嫁给了一位面容苍白、眼色阴沉、身材略有畸形的年长学者齐林沃斯。他们随着清教徒准备移民到美洲新大陆,就在移民的途中,丈夫齐林沃斯失踪了,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于是海丝特独自来到美洲新大陆定居。

海丝特与齐林沃斯的婚姻并非爱的结合,齐林沃斯娶年轻貌美的海丝特,或许只是抚慰自己晚年的孤独,这段婚姻也预示了后面故事发生的可能。搬来美洲新大陆的两年里,齐林沃斯可以说音讯全无,甚至于还传有他葬身大海的消息。这个时候,孤苦无依的海丝特与才貌相当、德高望重的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产生了爱情,并生了女儿珀尔。

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爱情肯定会被世俗所不齿。政教合一的清教教廷判处她监禁,海丝特也因此担上了“通奸”的罪名,被迫终身佩戴红字A,精神上也是受尽了折磨和屈辱,而海丝特至始至终都没有说出情人丁梅斯代尔的名字。

当海丝特站在行刑台上,被众人指责伤风败俗,行为不检点的时候,她的丈夫齐林沃斯出现在人群里,当他知道海丝特在他不在的时候,与人发生奸情,顿时心生恨意。他化名齐林沃斯,伪装成医生,接近丁梅斯代尔,成了丁梅斯代尔最好的朋友,暗暗地诡探着别人的内心秘密。

有一天,趁着丁梅斯代尔沉睡之际,齐林沃斯拨开了他的法医,终于发现了惊人的秘密,丁梅斯代尔的胸口同样有个A字,于是齐林沃斯开始了他残忍的复仇计划。他利用丁梅斯代尔因为没有勇气与海丝特一起站在行刑台上的负罪心理,来折磨丁梅斯代尔的灵魂,最终,丁梅斯代尔在痛不欲生的情况下,走向了行刑台,向众人坦白自己的“罪行”。

看似齐林沃斯最后取得了复仇的胜利,但是在他报复的对象死了之后,他的生活仿佛没了重心,黑暗阴沉的心灵也因此失去了精神寄托,一年之后郁郁而终,把所有的财产赠予了“珀尔”。使得海丝特和珀尔之后移居欧洲的时候,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人是上帝创造的,但由于亚当犯了“原罪”,所以人生来皆有罪,理应受到惩罚,而要得到救赎,则完全靠上帝的宽恕。

小说里的“原罪”就是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婚外情,虽然说各有各的原罪,但是他们面对原罪的态度和方式却完全不同的,所带来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烂桃花和真爱的识别(一场婚外情引发的)(3)

02、各有各的原罪,但是面对原罪的态度和方式却完全不同

《圣经》里面说:人生而有罪,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是因为有原罪。

①海丝特的原罪及她的自我救赎

作者霍桑把海丝特描述为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矛盾统一体。

海丝特一方面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誓死捍卫情人丁梅斯代尔。当她站在行刑台上时,拒不说出情人的名字,我们就知道她有多勇敢,她以无畏的反抗精神来对抗狭隘、虚伪的宗教信条。

另一方面,她愿意永远佩戴代表惩戒的红字“A”,她公开地经受罪恶所带来的惩罚,并在此期间,生活地极其清苦,仿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完成自我的灵魂救赎。

她带着孩子住在市镇郊外的一间小茅屋里,即使被人们孤立、唾弃,她仍然能靠自己灵巧的针线活谋生。除去必要的开销,她把剩下的钱都用来施舍贫苦的人,还无偿替穷人缝制衣服。

海丝特所展现出来的女性的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生活的热爱,对宗教的反抗,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处于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静、乐观和自尊自爱,这些都体现了海丝特完美的人性。

海丝特的行为和思想也正是作者霍桑所想要表达的。海丝特具有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勇气和欲望,但是无法完全摆脱宗教思想对她的束缚和禁锢,其实这也反映了霍桑对请教主义持有的一种反抗的态度,但是反抗的又不彻底,说明还没有完全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而敢于承担并坚强的生活又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一面。

最终海丝特在漫长的七年时光中,完成了自我救赎,她公开经受罪恶所带来的惩罚,并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养成了一种自由与独立思考的意识,而正是有了这般觉醒,才能在丁梅斯代尔死后从容而又有尊严地生活,并靠自己的努力将胸口代表耻辱的红色A字变成了美好的象征。

烂桃花和真爱的识别(一场婚外情引发的)(4)

②丁梅丝代尔的原罪及他的自我救赎

丁梅斯代尔是一位才貌双全、德高望重的年轻牧师,对清教极其虔诚,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按照教义来行事。

然而,他与海丝特的爱情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轨道。与海丝特有了私情后并生了女儿珀尔,他没有勇气和海丝特站在行刑台上公开并承认自己的罪行,无法接受自己背叛虔诚信仰的事实,不敢承受违反宗教教规带来严重后果,害怕受到公众的谴责和谩骂,因此没有勇气公开地承认与海丝特的爱情。这也是丁梅斯代尔为什么一直处于脆弱无助的心理状态。

他内心清教徒的道德观念、严厉的宗教教规、虔诚的宗教信念,对海丝特和珀尔的亏欠和内疚感、公开忏悔的愿望与懦弱的天性之间的冲突,使他不停地徘徊于善与恶之间。他虽然正直善良却又懦弱无能,宁愿一直痛苦地躲在假面具后流泪自责,悲痛度日,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他用皮鞭抽打自己,绝食,彻夜忏悔,在曾在自己胸前刺烙出一个火红的A字,长期以来不断的自我鞭挞和自我折磨,逐渐地耗尽了他那痛苦和可悲的生命,最后终于在精神和肉体都濒临与崩溃之际,在行刑台上展示了胸口上的红字,最终倒在了海丝特的怀里,在死亡中实现了灵魂的自救。

在教义中,一个罪人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愿望获得赎罪,他的灵魂拯救完全取决于上帝的“选择”,他作为一个虔诚的牧师,最接近上帝,甚至被封为圣人,感化了众人却无法拯救自己失足的灵魂,甚至无法对自己的罪孽作出弥补,足以淹没他的赞美与崇拜使他的良心受到了深刻的谴责。

我们说丁梅丝代尔伪善也好,事实上,他源自于人性深处的自私、恐慌与手足无措的自我保护,对于他,我们应该给与他中肯的宽宥,毕竟这份难以坚守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代表着难以救赎的罪恶,他牢牢地存在于上帝的戒条之中。

作为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他最终选择逃出来重新开始,而从本质上说是他对自己信仰的叛逃和否定,所以当他心力交瘁地死在忏悔的行刑台上的时候,这个结局其实早已注定,或许这样的一个结局才能完成最终的灵魂救赎。

烂桃花和真爱的识别(一场婚外情引发的)(5)

③齐林沃斯的罪与罚

齐林沃斯是一个精通医术、博学多才的智者,又是一个怀有复仇之心,置人于死地的狠毒、罪恶之人。

他年事已高,面容苍白,性格阴沉,身材略有畸形。

他娶年轻美貌的海丝特为妻,不为爱情,而只是让海丝特来温暖他年至将近的、孤独而又凄凉的生命之火,这直接导致了海丝特后来的不幸。

在齐林沃斯那丑陋的外貌和畸形的身材中隐藏着他那丑陋的畸形的灵魂。他表面上沉静文雅,内心却无比邪恶。

当他发现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的私情后,他以一个医生的身份,并伪装成一个最可信赖的朋友出现在丁梅斯代尔的面前,随时随地跟踪这可怜的丁梅斯代尔,表面上和他谈心,帮他排忧解难,实质上是打探他内心的秘密,对他进行精神迫害和折磨。

在西方人的宗教意识里,人的躯体由于生活的煎熬和命运的变迁而受到各种磨难是正常的。然而人的内心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齐林沃斯如同魔鬼一般,为了达到个人的复仇目的丧失理智,残忍地去侵害丁梅斯代尔的灵魂和内心,这在宗教里是不可饶恕的。然而,当奇灵渥斯百般努力地把丁梅斯代尔折磨的生不日死并最终走上行刑台的时候,奇灵渥斯并没有因此达到报复目标而快乐,相反,他陷入了沮丧,没有了生活目标和动力,不到一年,便萎缩而之。

当齐林沃斯成为一个复仇的“恶魔”时,他是不管不顾的,也最终让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罪人”,他的恶也是纯粹的“罪恶”。他的郁郁而终也是对人们的告诫,当一个人的心灵变得如此恶毒时,那么他必定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也必将走向自我毁灭。

烂桃花和真爱的识别(一场婚外情引发的)(6)

03、作者霍桑运用象征手法向读者展现了自己对于清教教义和人性的思考

作者霍桑在书中对于宗教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他没有全盘否定宗教的作用,从小说里人物心理刻画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很矛盾,既受清教的影响,认识到清教教规对于人性的摧残和毒害,却又以一种善恶观来看世界,认为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恶”所引发的,这个“恶”就是原罪。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对于请教教义的思想,同时也展示出美国文学史上“象征主义小说”开山之作的魅力。比如,海丝特胸前佩戴的红色A字是有多种含义的:

第一层含义,红字A代表“Adultery”,通奸的意思。主人公海丝特和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生下女儿珀尔,为了保护情人,海丝特独自一人承担了所有的罪过,被当众责问,并被惩罚带上了红色的A字。

第二层含义,红字A代表“Able”,能力的意思。海丝特在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孤独地生活,把唯一的爱都放在孩子身上,她以做针线活养家糊口。这时的A代表海丝特的能力,即生存能力及高超的手艺。

第三次含义,红字A代表“angle”,天使的意思。海丝特并没有把人们的不待见放在心上,而是热心地帮助别人,后来由于她的这种品德,大家认为A是美好的象征。

除此之外,它还有慈爱、艺术、传教士等含义。实际上它的内涵随着情节和人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观察者的立足点不同而不同,展现出游移和飘忽的特性,也正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

书中还有一个角色就是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女儿珀尔,她是罪恶耻辱与神圣爱情的矛盾结合体。

虽然珀尔自小被社会所抛弃和不齿,跟着母亲受到众人的歧视和嘲讽,但是珀尔的身上却洋溢着一种桀骜不驯的生命力。在目前海丝特精心打扮下,她可爱的像个天使,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希望的光芒和生活的活力,带给人们冲破请教思想的束缚。

珀尔作为母亲罪恶的象征,她保持着自然的纯真,在作者霍桑的宗教意识里,珀尔就是“天使”的化身,代表着“希望”,是霍桑美好理想的寄托,也体现了他对宗教的幻想。

总结

《红字》这本书表面上是讲述一个女人的婚外情所带来的故事,但是还包含了上帝与信仰,爱情与通奸,勇敢与懦弱,以及罪恶与救赎。海丝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爱情让人觉得揪心,红字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生的羁绊。但是女主海丝特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感情的坚定,和从内心深处所折射出来的善良放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学习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