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及康复评定方案)

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及康复评定方案)(1)

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义

周围神经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遍及全身皮肤,黏膜,肌肉,肌肉,骨关节,血管及内脏等。周围性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多为混合性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损伤的原因

造成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大多可分为两大类:

1、解剖因素:周围神经在解剖学通道内,有一段或一点受某些坚硬的,狭窄的组织结构压迫或肢体活动中,神经不断遭受摩擦而致神经损伤。

2、损伤因素:主要指外力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及康复评定方案)(2)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

周围神经可因切割,牵拉挤压等而损伤,使其功能丧失,按损伤程度,可分三类:

1、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暂时失去传导障碍,神经纤维不发生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无运动障碍,持续钝痛,数日或数周内恢复,无后遗症。

2、轴突断裂:神经受钝性损伤或持续性压迫,轴突断裂导致远端轴突和髓鞘发生变性,神经内膜管完整。临床表现为神经分布区感觉运动丧失,肌肉萎缩,但多能自愈。

3、神经断裂:神经完全断离,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需手术恢复。

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后,主要临床特点为受损伤神经支配的运动,感觉,交感神经及反射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1、运动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其所支配的肌肉呈迟缓性瘫痪,主动运动、肌张力及反射均消失,随着时间延长,肌肉逐渐发生萎缩,程度和范围与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

2、感觉功能障碍:可因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局部麻木,刺痛,灼痛、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消失或实体感消失等。

3、疼痛: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可发生在神经损伤后的各个阶段。主要表现有:灼性神经痛,刺激性神经痛,还有幻觉痛及神经瘤引起的残端疼痛等。

4、皮肤营养性改变: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皮肤无汗,光泽消失,表面粗糙并开出现脱屑,指甲可发生嵴状突起。

5、血管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交感纤维同时受到了损伤,损伤神经支配的肢体血管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减弱。最常见于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损伤后。

6、骨质疏松:周围神经损伤与中枢神经损伤一样,可以引起支配的肢体发生骨质疏松,最常见于周围神经的高位完全性损伤,如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伤的时间越长,患肢的骨质疏松越明显。

康复评定

1、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

2、运动功能恢复的评定:

恢复等级

评定标准

0级

相关肌肉无收缩

1级

近端肌肉可见收缩

2级

近远端肌肉均可见收缩

3级

所有重要肌肉可抗阻力收缩

4级

能进行所有运动,包括独立的或协同的

5级

完全正常

3、感觉功能评定:浅感觉和深感觉;

4、感觉功能恢复评定:

恢复等级

评定标准

0级

感觉无恢复

1级

支配区深感觉恢复

2级

支配区浅感觉和触觉部分恢复

3级

皮肤痛觉和触觉恢复,且感觉过敏消失

4级

感觉达到3级水平外,两点辨别觉部分恢复

5级

完全正常

5、肌电图检查:

①轻度失神经支配;

②中度失神经支配;

③中度失神经支配;

④完全失神经支配。

6、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利用肌电图测定神经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神经冲动的距离,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神经再生及恢复情况。

7、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8、ADL能力评定

康复治疗方向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防治并发症,促进受损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促进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再恢复,解除心理障碍等。治疗时,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周围神经损伤及康复评定方案)(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