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

对于书法中的钩法,历来有很多讨论。因为“钩”是书法中一个比较难写的笔画,对于它的写法争议颇多。清代四库馆篆隶总校蒋和在《书法正宗》中将“竖钩”的写法归纳为“侧起、衄落、成点、顿、提走、力行、顿、围满、提挫、衄、重顿、提趯”等十二个动作。唐人张怀瓘(guàn)所著的《玉堂禁经》中则提倡用“踆锋”,即驻笔下衄,借势将钩踢出。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1)

当代学欧的名家田英章主张“跪笔弹锋”的办法写“竖钩”,在笔锋行至竖画末端后,先回转再下按,然后平弹出锋,收笔于点画之外。但是这种跪笔弹锋实际上是用了侧锋,不能很好表现欧体坚劲洁净的特点。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2)

欧阳询书法中的“竖钩”非常特别,它有腰有臀,下边钩画接近一个正三角形。这种竖钩究竟是怎样写出来的?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3)

唐朝大书法家怀素的笔法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可以用怀素《自叙帖》中的“捨”(舍)字为例(【释文】:"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後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看看它的提手旁“扌”中的“竖钩”是怎么写的。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4)

怀素《自叙帖》

很多人用偏锋将竖钩抹出来,但是用偏锋抹出来无法保证竖钩内外侧线条的干净爽洁。而且行草中的钩,在书写速度快的情况下,是没法去“抹”出来的。它要一笔写完,不应该有多余的动作。所以,不大可能用田英章所谓的跪笔弹锋,或蒋和所说的十二个动作写出来。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5)

我们看看欧阳询的行书,转折处有棱角,干净而坚劲,这种竖钩看似很难写。其实,它在书写时,只要顿笔后先借势反弹挫笔使笔锋立起,然后铺毫、翻笔换面,自然就可以用中锋将钩踢出。换面就是翻笔,这样写出来的线条很结实,不用多余的动作。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6)

这种行笔方式即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称为“独有四面”,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他所谓的“独有四面”,也被称为“八面出锋”,或“四面势全”。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7)

书法家黄简说:“毛笔的运行,等于一个人走路。他面对的方向就是前……当你抓住笔管行笔的时候,笔心弯曲的方向就是前进方向。这是你选择的方向,你已经放弃了其他方向……只有笔锋垂直时,才有八面锋的自由。 这规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人经常会犯规。”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8)

所以,要保持“八面锋”,就得竖腕“立锋”,使笔锋与纸面垂直,处于“八面锋”中心位置),所谓“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之后再使用不同的锥面向各个方向行笔。“立锋”的关键就是要先利用笔锋弹性自然反弹挫笔,然后就能使笔锋立起,自然转换为中锋行笔了。这种行笔方式,可以自然地利用笔锋的各个锥面来进行书写,行笔流畅而迅速。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9)

怀素的这个竖钩是这样完成的,欧体中转折的这个棱角也是立锋后写出来的,写心钩笔锋同样要立起来,再弹出。这个角度来说,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是对的,我们可以用怀素的草书,来证明我们用笔的正确性。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10)

写钩的一个难点就是聚锋。笔锋铺开大了之后,要笔锋一带,就能聚起来。很难聚回来,是练得不够。欧体属于初唐书法,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王羲之式魏晋风流的影响颇深,讲究用笔流畅,控笔技巧很高。比起笔法凌厉的魏碑,它的发力顿挫更为温和自然,需要勤下工夫才能做到。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11)

相比竖钩,戈钩是很容易的。同样的方法写戈钩,前后铺就很容易聚,越短越难写。笔法不熟时转折处可以适当捻管,略带点圆,然而一定要中锋行笔增加笔力,将欧体坚劲净洁的棱角写出。浮鹅钩中锋的线条是很结实的,很犀利的。心钩立起来换面,两条线都是很结实的。

欧阳询楷书竖钩的基本笔法(欧阳询书法中的)(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