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一碗水谭世珍简介(一碗水)

#创作挑战赛#

文/杨万功

万州一碗水谭世珍简介(一碗水)(1)

明朝皇帝朱元璋(1328~1398)。开国之初,一次到民间微服私访,适逢炎热的夏季,烈日当空,路过一座破庙时口渴难耐,看到旁边的地里有一个正在干活的农夫,于是就让身边的随从向他讨水喝。

赤日炎炎,农夫也是又累又渴,仅带的一壶水,自己都不够喝。即便如此,他还是热情地把自己的水送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喝后,特别高兴,也很欣慰。

朱元璋道了声谢,然后问道:“此处离县城还有多远?”

农夫知道水不够喝,他们没有喝好,向朱元璋说道:“客官,我们这地方比较偏僻,十几里地才有一口水井。我看你们远道而来,天气这么炎热,一定又渴又累,不如先到我家喝口水,休息一会儿,把水壶灌满再走,这样方可撑到县城。”

朱元璋听了,感动不已。于是,朱元璋和随从就跟随农夫一起回到家里,打了两壶水,坐在他农家小院的阴凉处,喝了一碗茶,休息了一会。

万州一碗水谭世珍简介(一碗水)(2)

聊天时,朱元璋发现农夫这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和一个儿子,人品非常憨厚,言谈举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一种善良淳朴的本性。朱元璋让随从记下了这是哪里,农夫姓甚名谁,随后便离开了。

回到京城不久,朱元璋就下了一道圣旨,提升那个农夫做了县令。当地那些苦读功名的学子们得知这件事后,流言四起。他们聚在一起,牢骚满腹:“咱们十年寒窗苦读,竟不如老农一杯茶水。今后谁还头悬梁、锥刺股,安心读书考取功名?”

“这个农夫的命咋那么好呢?施舍一碗茶水就能飞黄腾达?”

其中一位秀才竟然跑到那个破庙里,在墙上留下两句打油诗泄愤:十年寒窗苦,不如一碗茶。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一年之后,朱元璋故地重游,再次踏入这座破庙。他着意绕着寺庙转了一圈,看到墙上那两句打油诗后,又气又笑,挥手附诗道:他才不如你,你命没他好。

万州一碗水谭世珍简介(一碗水)(3)

世间之事,无巧不成书。正所谓:狭路相逢,冤家路窄。朱元璋附完诗,把手中之笔递于随从,正欲离开。偏巧那名秀才不期而至,刚好到此。

因朱元璋微服私访,未穿官服,秀才见有人在他的打油诗下面赋诗,反对自己,心里甚为不悦,质问朱元璋:“我满腹诗书,才高百斗,难道还不如一个山野村夫不成?”

朱元璋怒目如炬,瞥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他才华不如你,你人品不如他。你只知道他施舍了一碗茶,却不知道他平时做了多少善事。你只会拿抱怨的心态、嫉妒的目光看待别人取得的成果,却没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

“我大明朝从来不缺文化人,缺的是知恩图报,感恩戴德之人。”说完,露出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

秀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请皇上恕罪,请皇上恕罪!”吓得磕头作揖,连连求饶。

后代的文人墨客听到这个传说后,感叹这位农夫命好的同时,不免陷入深思:这个农夫的命确实是好。他的命运转折是怎样得来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啥馅饼唯独落到了他的头上?

万州一碗水谭世珍简介(一碗水)(4)

纵古论今,那些文人骚客们也都认为,农夫的好运,来自他的善良。赋诗以记之:

善为福之本,

长树先长根;

根乃树之基,

树大先有根;

立人先立德,

德乃人之本。

老百姓看到这首诗,无不心诚悦服、颌首称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