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艰难之中见英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一生之中,总有某个阶段或者某个时刻,我们会觉得自己“太惨了”,甚至是最惨的那一个。

佛说:“众生皆苦。”

可是当苦难降临到具体的某个人甚至是自己身上时,我想几乎每个人都曾质疑或者抱怨过命运的不公。

为什么有些人一出生就拥有了一切,而你奋斗一生都不曾拥有万分之一;为什么有些人既拥有财富智慧又拥有美貌才华,而你却可能连基本的健康都没有;为什么有些人如此幸福,而你却要经历那么多的苦难......

最近读到了一句话,对此有一种释义,那就是: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于艰难之中见英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1)

这句话出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少时的语文课本中我们都曾读到过这篇文章的节选,但具体内容其实我早已记不太清,只记得讲的是北京一个叫“地坛”的公园,作者史铁生是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

也许是因为课业“强迫式”的阅读,也许是因为年少的懵懂无知,当年竟然完全忽视了这篇触动人心的散文,就像忽视了史铁生这位作家一样。

从前未曾细读过他的作品,也未曾认真了解过的他人生,对史铁生的所有印象都停留在外界的评价上。

提到史铁生想必很多人会说他是一个“身残志坚”的榜样,一个面对苦难却乐观坚强的作家,甚至可能除了《我与地坛》,再也说不出与之相关的其他作品。

但在细细读过他的作品之后,我觉得“身残志坚”这样的形容词太过“刻板”也太过“敷衍”了。

就像《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留在少年的我印象中的,不过是描写了一座公园而已。可经年之后再次读来,才发现原来在那一方小小的公园里,发生了那么多“人生与命运”的故事,里面又承载了那么多作者对“生与死”的苦苦思索,以及带给读者关于生命的感动与启发。

于艰难之中见英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2)

试想一下,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本以为人生才刚刚开始,可是上天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毫无预兆地让他忽的残废了双腿。但上天却仍然不愿意放过他,在往后的人生中,各种病痛接踵而至,肌肉萎缩、肾病、尿毒症......最后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

史铁生的大部分人生几乎都是在病痛中艰苦挣扎的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无法想象面对这样的命运到底怎样做到人们口中的“乐观与坚强”,甚至让人觉得他好像完全忽视般地忍受了长期的病痛和与之带来的精神折磨,我对此带着天然的“怀疑”。

而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身残志坚”抑或“乐观坚强”这类的形容词太过刻板和敷衍,这样的形容词像是给人定制了一套统一的制服,再化了一个迎合大众审美的妆容,而其下真实人类的面貌与骨血、性格与情绪、人性与欲望都被轻易地遮盖了,或者说是让许多人轻易地忽视了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而非一个意象或“榜样”。

于艰难之中见英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3)

我私自猜想,史铁生他自己也未必喜欢别人这样形容他。

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史铁生很直白地表露了自己面对残酷命运时的痛苦与挣扎,就如呆在地坛的时光里,他最常思考的是“我要不要去死?”、“我为什么活?”这类的问题.......统统与“身残志坚”和“乐观坚强”无关。

相反,他的文字里总是带着一种忧郁和伤感,但这种忧郁和伤感又不至于让人感到绝望,而是奇妙地给人带来某种思考和力量,比如正视命运的无可奈何与无法逃避。

相比用“身残志坚”这类的词形容史铁生,我更喜欢的是另外一种说法,是我在史铁生的作家朋友徐晓的文章中看到的一句话:

“他的坚强不表现在他没有软弱,而表现在顽强地与软弱斗争。”

在朋友眼中的史铁生没有那么”完美“,却更加真实和感人。面对命运的长期折磨,史铁生不得不寻找自己能够活下去的理由,而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文字能够带给很多人力量,因为我们都曾问过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对此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也许有人能很快找到答案,也许有人很久都找不到答案,但其关键在于你能够坚持“一直寻找下去”,就像史铁生一样从来都不曾放弃,也从未敢放松过寻找的努力。

面对无公道可言的命运,无论是幸与不幸,这种顽强地与软弱斗争的精神,也许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吧。

*流觞阵地公众号:takuse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