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1)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2)

源流演变

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仪式,起初是祭祀祖先,后佛教传入中原,受其影响,腊八开始佛教化。

腊祭仪式是古代年尾的一个重要节日,唐宋之前非常兴盛,唐宋时期腊祭之日的地位开始下降,分化成了两个节日,一个是具有浓郁佛教色彩的腊八节,一个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

最早的腊祭有两种祭祀形式——蜡祭和腊祭。蜡祭主要是祭祀农业神,它的仪式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祭品、祭祀的神灵、祭祀程序等在不同的朝代不尽相同。

周朝时,蜡祭主要祭祀八位农业神,祭品主要是五谷杂粮。到了隋朝,祭祀的神灵增加到了一百位左右,唐朝时持续增加到了一百九十二位,包括了三界各路神仙。蜡祭在古代民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由当时的社会体系决定的,农业是古代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立国之本,因此那时节日都和农业或自然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腊祭则主要是指祭祀祖先,年终祭祖也是上古时期的主要风俗习惯,感恩祖先的赐予,也祈求祖先的保佑庇护。

蜡祭和腊祭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原来的秩序打破重组,因腊祭和蜡祭时间很近,所以二者逐渐融合,统称为"腊祭","腊月"也由此得名。

先秦时期的腊祭活动会持续很多天,直到南北朝时期腊祭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形成因素中除了腊日节的衰落,还有一个就是佛教的影响。佛教传入我国后,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使得佛教日益兴盛。因传说释迦牟尼成道日为腊月初八,这天,佛教信徒要举行纪念活动,所以帝王祭祀和佛祖成道便合二为一,腊八节也借此机会扩大了其影响。

唐宋时期,腊日节开始衰落,逐渐被腊八节所取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腊八节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同步态势,加上佛教的推波助澜,腊八节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宋朝时,腊八节进一步稳固地位,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由此成为腊八节的主要标志。

清末,中国社会进入动荡不安的年代,废除旧传统、学习新思想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腊八节难逃被改革的命运,呈现出衰落趋势。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3)


传统习俗
  • 喝腊八粥

腊八节这天流传最广、最被大家所喜爱的习俗就是喝腊八粥了。腊八粥其实是一种宗教节日美食,意为佛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周密《武林旧事》云:"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今天的腊八粥和佛家腊八粥相比,更加色美味香,还象征吉祥福寿,喜庆丰收。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因地域和年代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大多包括米豆和果品两类,而且分别有些寓意,像百合代表百事和睦、桂圆表示富贵团圆、核桃意味着和和美美。

腊八粥熬好后,要先供奉神灵和先祖,然后全家人才可以享用。部分地区还有施粥的风俗,腊八当天只要有乞讨者上门,就要为了积德而舍饭。

  • 做腊八蒜

我国很多地区有制作腊八蒜的习俗,这最早和收账有关。商家会在腊八这天清点账目,俗称"腊八算"。另外,快要过年了,债主也会在这天去要债,腊八一大早,债主就派伙计给欠债的人家送去账单,还有的会一起送些"腊八蒜",暗示欠债人该算账了。

做腊八蒜的材料也是有讲究的,以前是用紫皮蒜,因为这种蒜又小又脆,容易入味又不会打蔫。剥皮后的蒜用水洗过后晾干,加醋、封口,放在屋子里。等到除夕晚上吃饺子的时候,腊八蒜就差不多腌好了,到时候将瓶口打开,全家一起吃。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4)

  • 驱灾避病

腊八节驱灾避病来源于"大傩","大傩"是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傩仪始于商周至战国时期,一般在腊月及其他时间,举行一系列傩仪驱疫。汉代以后,傩仪集中在腊八或除夕举行。

随着时间的流转,驱疫辟邪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有些地区会在腊八这天沐浴,一方面是为了清洁,但主要是为了去除身上的邪气,赶走周围一切不吉利的事物,祈求身体健康。

而像山东的一些地区,会用荞麦面、菜叶、朱砂和兔子血混合煮熟成丸状,让小孩吃了解毒;庆云等地则会给女孩穿耳眼,他们认为"腊八腊八,穿耳不发"。


  • 祭祀

汉代的腊八节就像现在的除夕一样重要,人们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祖先和神灵,表达人们对过去一年里保佑自己的祖先和神灵的感谢,也希望新的一年里可以继续得到他们的庇护。所以,腊八粥熬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祭祖,然后才能全家一起享用,或送给亲戚朋友。

在对神灵和祖先的祭祀过程中,人们表达出了祈求平安幸福、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和面对未来的勇气。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5)

故事传说

腊八粥的来历

相传释迦牟尼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是国王父亲眼中最重视的儿子,因此父亲曾许诺以后会将王位传给他。

但释迦牟尼从小就对将人划分成三六九等的神权制度和统治非常不满,因为心里想着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他整日寝食难安,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十二月八日的晚上,偷跑出了皇宫,踏上了寻找帮助人们的道路。

释迦牟尼开始了修行,这期间,他每天只吃一点麦子,喝一点水,等到修行期满的时候,他已经骨瘦如柴了。

一天,他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河边,结果被一个放牧的女孩发现了,姑娘将自己带的几种粮食用牛奶和泉水煮成粥喂释迦牟尼,他醒后继续到树下修行。

终于在他三十五岁那年的十二月八日晚上立地成佛,找到了帮助世人摆脱苦难的方法。人们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就将他得道的日子定为腊八节,并在腊八节这天学着那个女孩煮腊八粥。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6)

历史典故

朱元璋和腊八粥

有一种传说称腊八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

朱元璋的家乡在安徽凤阳,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又维持生计,他只好到地主家放牛。那家地主既凶狠又刻薄,只要稍有差错,他就对朱元璋又是骂又是打,还常常不给饭吃,让他挨饿。

有一次,朱元璋牵着老水牛过独木桥,这桥板太窄,老水牛一脚踏空,跌下桥去,摔断了腿。虽然这不是朱元璋的错,可是狠毒的地主还是将他暴打了一顿,关在一间堆放杂物的破屋子里,不给他饭吃。

正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一只老鼠从他前面窜过,钻进一个洞里。朱元璋为了活下去,想着抓老鼠来吃。他找来一把铲子,顺着老鼠洞往里掏挖。挖着挖着,快到洞底也不见老鼠的身影。虽然老鼠已经逃跑了,但是他意外地发现这里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红枣、芋艿等,虽然不多,每样也都有点。

朱元璋喜出望外,连忙捧起来,装在破锅里,又想法请一起帮工的老伯弄了一些水放进去一起煮,结果煮成了一锅杂粮粥,朱元璋一口气吃下去,味道香极了,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有味道的东西。吃饱了的朱元璋,就地躺下睡大觉,竟做起美梦来了。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被关在破屋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就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7)

诗词文化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8)

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宋代书法家。以书法闻名天下,金人尤其珍爱其翰墨。

作者于腊八当天一觉醒来,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他近些天翻看簿书,发现田地减产,不禁忧从中来。昨晚梦到了家乡,也不知道那里怎么样了。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9)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上书谈新法的弊病,惹怒了王安石,王安石让御史在皇帝面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就此请求出京任职,于是他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同年十二月,苏轼游孤山时作了这首诗。

乌云密布,看起来像是要下雪了,层叠的楼台和青山隐约可见。作者漫步在山中,溪水清得可以直接看到水底的石块,里面有鱼在游来游去,旁边的树林里一个人都没有,只有鸟儿在互相喧闹。这天是腊八节,作者不在家陪妻子儿女,而要去寻访僧人。僧人的禅房就在宝云山前面,这里的路曲折难行,位置又偏僻,也只有僧人愿意在这里住了。竹屋幽深又暖和,惠勤和惠思正在蒲团上打坐呢。天气寒冷,路又远,仆夫催我赶快回家,和僧人告别时还不到黄昏。再回头看山里的景色,到处都笼罩着烟云。这次出游虽然很短暂,但我心里很开心。从山里回到家中,就像是从梦里醒来一样。作者急忙写下了这首诗,怕是稍一延迟,山中的清丽景色就从脑海中消失了,再也写不出来了。


-

END

图文来源:《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部分图片为摄图网版权图片


延伸阅读

有关腊八的传说和故事,过了腊八就是年(10)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