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会如何(IPO重启后的操作全攻略)

据证监会1月19日晚消息,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7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由于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后,新股申购不再有冻结资金,巨额资金打新现象将不复存在,新股发行不会对市场资金面产生影响考虑到新股申购系统刚上线,为保证新规实施初期交易系统的安全运行,上述7家公司将在春节前陆续安排发行,发行日同一天全市场只安排1家新股进行申购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ipo重启会如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ipo重启会如何(IPO重启后的操作全攻略)

ipo重启会如何

据证监会1月19日晚消息,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7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由于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后,新股申购不再有冻结资金,巨额资金打新现象将不复存在,新股发行不会对市场资金面产生影响。考虑到新股申购系统刚上线,为保证新规实施初期交易系统的安全运行,上述7家公司将在春节前陆续安排发行,发行日同一天全市场只安排1家新股进行申购。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沪深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

解读:

该来的总会来,股市也需要融资功能,由于是新股发行新规定,因此对于大量被套的高位机构、国家队资金来说,新股恢复也等于增加了新的收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新股收益率下降,中签更像是买了,不过由于市场没有新股申购冻结,也算是利好的一面,(数据显示,2015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发行时,冻结资金峰值最高为5.69万亿元,如取消预缴款,则投资者仅需缴纳申购资金414亿元。可以看出,取消预缴款可大幅减少新股发行中投资者需要动用的资金数量。)整体看,玉名认为该消息属中性。

利空的方面是新股发行毕竟是抽资,而且注册制之后,会有更多地上市公司登陆A股,且不要求盈利等业绩要求了,破发的事儿也将很常见,中签率也会很低,所以后期申购要格外注意了,但当下肯定还是会爆炒新股的。利好的方面就是不冻结资金了,大家都会参与打新,也多了一个盈利模式吧,万一中签了就是一份利润,也并不会占用大量申购资金了,因此至少这7只个股是建议大家都参与申购的。

须知重要事项

以上7家企业为今年1月1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新规施行后,首批适用新规发行的公司,发行流程以及申购、缴款等环节较之前进行了调整,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各公司的发行公告并关注以下主要变化:

一、投资者申购时(T日)无需缴纳申购款,T 2日根据网上中签结果公告或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公告确认获得配售后须足额缴纳认购款;

二、投资者须自主表达申购意向,不得全权委托证券公司代其进行新股申购;

三、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申购;

四、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含)以下且无老股转让计划的,直接定价并全部向网上投资者发行。本次将有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直接定价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已发行上市的317家企业中,31%的企业新股发行数量在2000万股以下,平均筹资额为2.7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根据最新规定,意味着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新股不再通过网下询价。对于网上打新来说,配售比例将由原来的90%提升至100%。

这同时意味着,2000万股以下的新股发行,公募打新基金不再具备网下配售的优势。以2000万股的发行数量为例,单张身份证申购上限在千分之一,也就是2万股,而顶格申购所需要配置的市值在20万元,这将使对应市场市值在2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大幅受益,虽然整体中签率会有所下降,但是中签概率和机构均等,这时显然没必要通过打新基金参与,因为一旦中签,散户通过单只个股所获得收益将远远超过打新基金。

配仓技巧:

沪深市值各配置20万~30万此时沪深新股可申购股数在2万股~3万股,这个区间的市值配置基本可以覆盖发行数量在8000万股以内的新股,比如按8000万股计算,网上发行比例按40%,则发行数量在3200万股,申购上限3.2万股,对于市值配置在30万元的投资者而言,此时是最有效率的市值利用,只要低于这个发行股数,也同样存在递减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从2015年截至11月30日发行的192家新股来看,发行数量在5000万股以上的仅有43家,沪深各配置20万市值,其实已经基本可以覆盖接近80%的新股;而发行数量在8000万股以上的仅有14家,也就是说,沪深各配置30万市值,基本上可以顶格申购90%以上的新股。

作者:玉名

请加高端guquancn 上流人士的大本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