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份历史(河北省历史以及人文特征)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据夏<<禹贡>>记载,夏禹治水后,中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yǎ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河北省份历史?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河北省份历史(河北省历史以及人文特征)

河北省份历史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据夏<<禹贡>>记载,夏禹治水后,中国分为九州(冀州、兖州(yǎ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河北省部分地区古属于冀州,故又简称"冀"。

春秋战国时代,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先是属于晋国,韩、赵、魏三卿分晋后,

大部属于赵国,邯郸曾是赵国都城。保定当时是燕赵的分界线,故又有"燕赵"之称。

汉朝,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河北北部主要属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属冀州刺史部,张家口地区北部为匈奴活动地区。

汉代以后,幽州、冀州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在河北境内,经历了魏(三国曹操儿子曹丕建立的大魏)、晋、南北朝。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文帝废郡置州,以州直接辖县。到炀帝时,又更州为郡,以郡统县。郡治在河北的有北平、恒山等14郡。从隋朝始,冀州、幽州作为一级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

唐朝初年,以山河大势将全国分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今河北辖域主要为河北道,小部分属河东道和关内道。

“河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出现了,但作为大行政区的名称是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并省分道后才出现的。安禄山曾任河北节度史,就是从这里起兵反唐。

唐朝灭亡以后,形成“五代十国”。当时河北境内的中南部,先后为梁、唐、晋、汉、周之属地,北部则主要为契丹辽政权。

宋朝初年,曾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河北被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属于辽国,是两国经常交战的地方。林冲曾被发配沧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位于元朝大都(今北京)附近的今河北大部为“腹里”地区,归中央中书省直辖。

明朝初年,建都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今河北大部为北直隶省。

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顺天府(今北京),改北京为京师,今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归京师管辖。

清朝继续实行行省制度,河北为直隶省。 河北仍为中央直辖。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

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今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河北省。

后来将原察哈尔、热河省的一部分并入河北省,省会设在保定,

1952年撤销平原省,将武安、涉县、临漳三县划归河北省,同年还撤销察哈尔省,将其原察南、察北两个专区划归河北省;

1956年撤销热河省,将其原大部分辖区划归河北省。

1958年天津市并入河北省,省会迁往天津。 同时将河北省的顺义、延庆、平谷、通县、房山、密云、怀柔、大兴等县划归北京市。

1966年天津升为直辖市,省会迁回保定。

文化大革命期间保定局势混乱,省会于1968年迁到石家庄市。

1973年,将河北省的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五县划归天津市。

至此,形成河北省的辖区规模。

河北历史上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

战国时代名医扁鹊。

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

南北朝时南朝科学家祖冲之。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唐朝初年的政治家魏征。

宋王朝的创建者赵匡胤。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戏曲家关汉卿。

清代文学巨匠曹雪芹等等,其他历史名人就不一一列举了。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文化历史环境构成河北人区别于其他地域人群的性格特征和脾气秉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河北人独特的人文性格特征。主要特征大概有以下几点:慷慨悲歌 、刚强勇敢、勤劳朴实、正直率真 、重义守信、聪明睿智 、心灵手巧 、民俗古朴厚重、性情纯真、惰性保守,盲从依赖。

河北人文性格特征的成因

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几个原因如下 :

1. 地理环境

在历史上中国大陆的文化类型 主要有两种,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它们一直在此消彼长中发展着。游牧文化逐水而居、性格剽悍。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和稳重。

河北处于南部农耕文化与北部游牧文化相互碰撞 、交融的区域,处于这两种文化的缓冲地带,河北文化就带有这两种文化交融的特点 。一方面河北人有一股侠义之气 、一种悲壮之美 ,秉性耿直 ,性格直率待人诚恳朴实 ,充满着骨气和血性,另一方面,又有和颜悦色 、温文尔雅 、谦和忍让 、老成持重 、富于耐性的特点。这 是一种柔和之美。有人说 燕赵文化是一个 “混 血 ”文化,这话不无道理 。

2. 经济结构

经济状况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因而对区域文化产生显著影响 。不同经

济类型的文化 区域又导致人文性格的差异。河北以农耕经济为主 ,是一个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滋生的小农意识在人们的性格中积淀较深,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劳动方式,使农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形成了勤劳 、朴实 、诚信的性格,但相对艰辛的生存条件,客观上又限制了人们的过高追求 ,形成满足现状 、小富即安 、过于现实 、缺乏进取精神的生活态度。

3. 政治制度

河北大地长期处于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核心地区 ,元 、明 、清三代均建都于北京,在将近七百年的时间里,河北地区始终是京畿重地。由于长期处于君主脚下,皇帝的龙威 和封建的专制 ,使河北人失去了“天高皇帝远 ”的自由,他们践行 “越轨”,便会导致严厉的惩罚 ,甚至是灭顶之灾 。于是斗转星移 ,河北人的闯劲和刚性越来越少了。他们多了惰性 、保守 、盲从和依赖 。河北又是 中国战乱最频繁的地区 ,这种生存条件既培养了河北人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性格。也使河北人在太多的战乱与动荡面前迟疑和恐惧,久而久之,求稳怕乱的心理逐渐演变成了河北人惰性保守的性格 。

4. 历史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内化到人们内心中去就形成人文性格 。河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历史文 化传统必然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相一致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长 期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规范人们的行为。由于儒家思想注重道德,推崇仁爱 、忠孝 、中庸 、宽恕 、忍让 、诚信 ,因此,古代中国人眼中的理想完人应以道德为本,仁爱为怀,待人宽恕,为人诚信,事事忍让,处处中庸,追求名节,严于律己。几千年来,这种在中国上层建筑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也就成了河北人的文 化传统观念。这种影响的积极方面表现为讲究道德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易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较强的向心力。消极的方面是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安于现状、怯于冒险、过分崇拜权威,束缚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人文性格不仅要随着客观环境变化而变化,而且人还具有对人文性格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因此,河北人文性格的优势需要格外珍视,不适应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方面也需给予更多的反思。我们必须结合时代要求,积极进行人文性格的创新,提升河北人的人文素养和形象,培育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人文性格特征。

引用:

1、搜索引擎平台

2、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社会科学论坛》

3、司敬雪书院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