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

吴贯因,我国著名史学家、语言学家、民主主义者。(原名吴冠英,别号柳隅)系前清举人,广东澄海名宿。莲阳永新村槐泽“红宫仔”人。早年曾执教于莲阳许厝村岭梅私塾和澄海县景韩书院,他与潮州籍城南学堂的国文老师李秀升(清末任潮安府朝议大夫)是好友。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辛亥革命前几年,他与好友李秀升、李南笙(潮州人)、李秀才(澄海人)4人相约于厦门参加同盟会。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1)

吴贯因

—— 经 历 ——

1905年,吴贯因在莲阳许厝村岭梅私塾教书。

他在友人家见到《策论》一文。此文痛斥日、俄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他拍案叫绝,大加赞赏。该文是15岁的杜国庠写的,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当时吴贯因主动提出,要杜国庠到他身边免费就读。从此,杜国庠在吴贯因的悉心栽培下,进步更快。尤其可贵的是,杜国庠能够在吴家阅读到当时在上海出版的各类进步书籍和刊物,眼界大开,遂接受先进思想。不久,吴贯因应聘至澄海景韩书院任教,仍携国庠于身边就读。三年后,在吴贯因先生的大力举荐和澄海乡贤之倡助下,杜国庠得到杜氏大宗祠及县邑同善祠之资助,东渡留日。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2)

杜国庠

1907年,吴贯因赴日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史学系,获政治学士。1909年他负责编辑《宪政新志》。杜国庠写的文章,如《资议局记事》等多篇,都在该刊发表。

在留日期间,吴贯因还结识了流亡在日本的梁启超,成为好友,从此他追随梁奔走呼号,探索富国强民之路。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3)

梁启超

1912年学成归国后,便和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庸言日报》和《庸言月刊》,梁任主笔,他当编辑。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4)

吴贯因说过:“国家为重,而人民为轻。苟人民之利益与国家之利益冲突时,只能牺牲人民之利益,以殉国家……,盖国之不存,人民且无所托命,而系论其利益也。”国权就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5)

吴贯因与梁启超都参加到民国初期关于行政诉讼模式的大争议之中。梁启超则主张设立平政院作为独立的行政裁判机构,在其为进步党所拟的宪草第81条规定:“行政诉讼于平政院裁判之。平政院之组织及其官吏之任免,依法律所定。”吴贯因所拟的宪草第68条关于此点的规定,从内容到措辞都与梁氏完全相同。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他追随梁启超南下两广,揭起反袁的旗帜。

吴贯因在《丙辰从军日记》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1916年3月4日上午10时,梁启超自上海乘日船密赴香港转广西,同行的有汤觉顿、黄溯初、黄孟曦、蓝志先、吴柳隅(吴贯因)、唐伯珊、蒋方震等,(梁等均冒充日人),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乘日本邮船“横滨丸”离开上海。在船上,他蛰伏于船舱最下层锅炉旁的一个很小的房间里,饮食睡眠都在其中,潮湿闷热使人难以忍受。等到夜深人静,才蹑手蹑足偷偷地来到船舷,凭栏远眺和呼吸新鲜空气,感到非常爽快,非常舒服,这使他领悟到“天下之至乐,但当于至苦中求之耳。”船上的生活极为艰苦,为了实现反袁的目的,从军往广西,他们只能在苦中求乐。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6)

1917年秋季,吴贯因的好友李秀升18岁儿子李春涛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北上到北京,住在吴贯因家里。他依照父亲的嘱咐,以门生之礼拜见了吴贯因。

吴贯因早就喜欢李春涛,欣然收他为门生。当时杜国库也住在吴家,李、杜两人一见如故。李春涛说出自己北上,求学的目的是要寻找革命真理。吴贯因建议他到日本去留学,他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多数是爱国的,日本翻译的新知识的书比较多,出版也快,可供学习时选择。李春涛写信回家告诉父母,说依从吴先生的意见,要到日本去留学。其父李秀升十分高兴,他希望春涛成为有出息的人,给弟弟们做个好榜样。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7)

1919年,吴贯因在北平任内务部参事兼编译处处长。适逢杜国庠由李大钊介绍到北京大学任教,他便让杜国庠住于其家,并任用杜兼编译处编辑。

严峻的社会现实还表明,中国“非大力兴办新式教育,培植新式人才,无以求存图强”。可以说,“教育救国”是当时社会进步人士的一个共识。有许多潮籍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师范,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部门,致力于新式人才的培养。当时出任大学教授的就有吴贯因、郭任远、黄际遇、蔡翘、方棣棠、黄天鹏等多人。

1927年弃政从学,任东北大学教育、文学院院长,平民大学、燕京大学史学教授、华北大学校长。

张学良出任东北大学校长后,1928年8月延聘和新聘一些专家和学者。文学院聘请的名教授有:文法专家章士钊、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和梁漱溟、原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罗文干及林损、余启昌、吴贯因(梁启超私人秘书、北平华北大学副校长)、江之泳、李光忠等。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8)

—— 代表作 ——

1930年6月1日,他的代表作《史之梯》(一名《史学概论》)在上海联合书店初版,印数1500册。吴贯因是继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而撰写的,在30年代的中国史学界颇具影响。《史之梯》划分史学为五大时代,诗歌时代与小说时代均在科学时代之先。

1933—1937年,曾受陈济棠聘请,多次到广东讲学。

1935年起,吴贯因在天津创办《正风》半月刊,发表史论专著多种。

1936年,因脑溢血病逝于北平,终年57岁。

他的代表作有《宪法问题之商榷》、《中国共和之前途》、《中国古代之社会政策》、《中国经济进化史论》、《丙辰从军日记》、《东西印章历史及其品性之变迁》、《中国经济史眼》、《史之梯》(又名《史学概论》)、《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变迁》、《中国语言学问题》等。吴贯因一生所著甚丰, 且擅诗文,工书法,于文史学和语言学均有研究。时人把他与“岭南诗人”侯节和知名学者许伟余合称为“澄海三才子”。

关于梁启超的低调故事(他是34)(9)

—— 名人门生 ——

他的两位门生杜国庠和李春涛都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富强贡献出毕生精力。

解放后杜国庠以解放区民主人士首席代表的身份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府委员、省文教厅厅长(至1955年)。后又任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杜国庠是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担任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

李春涛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他1921年2月留学回国后任潮州金山中学校长。1922年8月,李春涛是北京中国大学、平民大学、法政大学、北京华北大学和高等女师的教授。1925年12月5日《政治周报》创刊,毛泽东是主编,李春涛任编辑,他在《政治周报》发表了《东征纪略》、《杀尽知识阶级的是谁?》等重要文章。1925年底周恩来任命他为《岭东民国日报》社社长。1927年‘四·一二’之后,蒋介石电令汕头国民党右派,于4月14日诱捕了李春涛被,4月27日李春涛被反动军警强行装进麻袋,用船运到汕头石炮台外海,用刺刀乱戳杀害,抛入海中,壮烈牺牲,他年仅30岁。

来源:澄海100、莲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