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谈散光色变(不要谈散光色变)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高度远视1000度的孩子有机会摘镜吗?有位孩子妈妈说能不能再有一篇,有关散光的文章?

在谈散光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step1:摘掉眼镜(无论是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

step2:手持手机与眼睛同高,从远到近水平移动手机,到刚刚可以看清 线条的位置时,保持此位置;

step3:轻轻遮住一只眼睛,用单眼看下图,分辨图片中虚线的颜色深浅情况。

不要谈散光色变(不要谈散光色变)(1)

● 如所有虚线均匀排布,没有特别的深浅区分,则不存在眼睛明显的散光现象。

● 如单眼看虚线在某一个方向上特别清晰黑亮,则说明眼睛有一定程度的散光。

注:以上测试仅为初步评测(高度近视/远视的散光情况较难测出)。如需进一步了解眼睛各项参数,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科学验光!

再讲一个故事

谈散光想起之前咨询过一个孩子妈妈,5岁散光500和475度,跟孩子妈妈详细沟通孩子眼睛问题应该是在今年5月份,由于孩子妈妈已经提前做了很多有关散光的工作,所以交流起来并没有很困难。妈妈的焦虑主要是近视的加深,孩子现在还没有上小学,等到用眼比较多的时候,肯定会加重视疲劳。我说:近视防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放松,放松,再放松。弱视问题,可以在我们这做调理,效果会很好,还不会过快加深近视,后期我们再给孩子做好近视防控的方案。妈妈说8月份吧,孩子暑假。

后来7月份的时候又找到我,说孩子眼轴不到4个月的时间涨了0.4,更有点着急了(一般来说眼轴平均增长速度一年的0.3左右)在排除了用眼习惯、户外时间、营养等方面的因素以外,再后来孩子妈妈说有可能孩子眼镜验配的有问题。高度散光弱视,眼镜的处方可能往近视方向配了,欠矫的太多了,于是妈妈走了两家知名医院的医生确定以及高大夫检影后,准备给孩子换镜。

不要谈散光色变(不要谈散光色变)(2)

详谈散光



人们大有谈散光色变之势。其实散光是大部分人眼的一种客观存在,只是是否在生理合理值以内而已,100度以内散光属于轻微度散光,100度到200度属于中度散光,200度以上属于高度散光。

散光定义是这样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焦成一个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对于家长来说,这一句话可能只能明白一半。

不要谈散光色变(不要谈散光色变)(3)

散光其实就是角膜弯曲度的改变,大部分的散光来自角膜,所以散光度数高的孩妈都对角膜地形图不陌生。在角膜180°方向也就是水平方向有4200度弧度的屈光力,而在90°方向也就是垂直方向有4400度弧度的屈光力,那么角膜散光就是4400-4200=200度,这就是角膜散光。用照相机来作比方,就是在镜头的位置不是平整的,用球类做比方,没有散光的孩子是一个圆形篮球,而有散光的孩子像一个橄榄球。所以外面的光线在进入了眼睛以后,不平整的屈光介质就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上聚焦成一个焦点。很多大散光的孩子看东西喜欢眯眼,歪头,因为看东西有重影感,所以眯眼歪头的话在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看的更清晰和舒适。

散光不仅来自角膜,还有晶状体,残余散光(包括房水,玻璃体等),但是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有些晶体散光还可以代偿一部分角膜散光。

不要谈散光色变(不要谈散光色变)(4)

谈散光要注意弱视

单纯高散的考虑弱视问题。散光通常的表现是远视力和近视力都不好,所以也非常容易弱视问题。对于弱视的孩子来说当然还是早发现早干预。还有散光弱视的孩子为什么医生建议在弱视训练中,也会减少或者说缩短精细训练和光感刺激的时间,就怕孩子弱视康复了,近视又加深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利弊之间的取舍又变得至关重要,要知道高度近视的孩子后期眼底病变的几率更大。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也要定期检查(所以王氏梅花针疗法更适合散光弱视的孩子)

圆锥角膜

对于散光高于300度、角膜曲率均值大于4500度、角膜厚度低于500微米(一般正常是530微米)、家里有一定不明原因致盲或圆锥角膜史的,建议每年都查下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等,排查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致盲性较高的一类眼病,在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部分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遗传引起,角膜移植是最后重获光明的一项较好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