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的五大阶段(古代科举制度知多少)

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分科取士而得名。 隋文帝于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古代科举制度的五大阶段(古代科举制度知多少)(1)

隋炀帝于公元606年始设进士科。

唐朝于进士科外,增设明经、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还有皇帝特别举行的制科。武则天时增设武科。 宋代科举大体沿唐制,而注意增加录取名额和待遇。

元代规定以《四书集注》为答案标准。

明代只设进士科,明宪宗后以八股文取士。

历代通过科举也的确选拔了一些才识之士,如颜真卿、郭子仪、包拯、司马光、王安石、文天祥、于谦、海瑞、张居正、史可法、林则徐、翁同和等。在实行之初,曾激起人们读书的积极牲,但由于考试内容和方法的失当及其它种种腐败、黑暗现象,又逐渐使人们不认真读书,对教育影响极大。

清末在“废科举,兴学校”的呼声中,先对科举内容进行改革,再递减取士数额,终于在1905年宣布停止科举。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结束了。

古代科举制度的五大阶段(古代科举制度知多少)(2)

进士科-隋以后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设于公元606年。到唐代成为最重要的科举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是诗文和时务策。中选者身价陡增,为时人看重,宋以后其它科目无足轻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

明经科-唐宋两代常科之一,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采取帖经、墨义形式。录取名额经常远多于进士科。考中也比进士科容易得多,时人有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制科-皇帝临时设置并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始于两汉。唐代制科名目繁多,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宋代制科不多且废置无常。元明两代不曾举行。清代制科有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制科应试者不限于未仕士子。取中者给职从优。

童子科-唐宋两代特设考试科目之一。唐代规定十岁以下能通经者、宋代则规定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者都可以应试,合格即给予出身和官职。

武科-唐以后各封建王朝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考试科目。武则天于公元702年始设。以后各代相沿,至清代日趋完备并制度化。分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行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一般分内、外场。外场试骑射、步箭、开弓、舞刀、掇石;内场以默写《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等武经为主。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皆冠以“武”字,以别于一般文科。1901年清政府下令废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