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峤/原创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我们都以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但是,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却知之甚少。

一、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

简言之,他们开启了互相征战的先河,打破了长久安宁的生存状态,使华夏先民的命运第一次出现重大转折。

炎帝和黄帝是否实有其人?他们生活于什么时候?至今尚无考古方面的确证,我们只能依据现有的材料进行推测,目的不是考证史实,而是说明观点。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1)

炎黄二帝巨型石雕

现在已经确定,殷周更迭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前后(武王伐纣,“天再旦”就在这一年),商代的时间也可以大概确定,而夏朝的有无,仍无定论,姑且因袭成说,视其为有。因为,西周初年的遂公盨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事迹,可信度较高。大禹应当是4000年前的人物,“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前1600 年间,夏朝共传17代帝,延续约500年 ,最后被商朝所灭。”由此上推,黄帝炎帝当在5000年前。近年来考古界发现一个奇特的时间节点,5300年前,许多一直很繁荣的文明,此时突然间消失了!

“5300年前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年代,中国的大部分考古文化都在5300年前发生了变化——中原的仰韶文化西迁了;安徽的凌家滩文化被夷为平地;南边江浙的崧泽文化被终结了,变成了良渚文化;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被终结,变成屈家岭文化。我认为这都是红山文化南下引起的连锁反应。如果认可古史传说,这可能就是古书中称为轩辕黄帝的时代。”“到了4600年前,位于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演化出龙山文化,西进中原,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少昊时代替换了轩辕黄帝的时代。又过了100年左右,我们看到在大汶口文化里面大量的上层墓葬,变成了良渚文化的特色。说明什么?说明良渚贵族的一支北上,又把大汶口和龙山的那个族群给灭了,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颛顼取代少昊的这个过程。又过了100年左右,入主中原的这支良渚文化被帝喾所败,不得不跑到了西北,于是我们现在发现西北的齐家文化,特别是陕北的石峁古城,里面有大量的良渚玉器。齐家文化在西北,接受了来自西方的青铜铸造技术与驯化麦子和羊的技术,再次壮大了起来,回到了中原,开创了夏朝。历史文献中对夏禹有矛盾的记载,一说“夏为越后”源自东南,一说“禹出西羌”源自西北,在这个假说中,可以把这两种说法串联起来,大禹的祖先出于东南的良渚,后迁西北的齐家。”(李辉)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2)

大禹石雕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面积的文明被终结的呢?我认为无外乎天灾和人祸两个方面。极有可能是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导致生存条件恶化,生活资料锐减,于是,部族之间开始互相争夺,互相攻伐。“红山文化南下”,是因为他们那里首先出现了生存危机。传说中的炎黄大战、诛杀蚩尤,颛顼霸道,共工造反…都发生在这个时段。之前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规模化的争斗,史书上记载的从“天皇氏”到“伏羲氏”,大约上万年都是太平宁静的状态,那时的所谓“王”或“帝”,大都是因为首创或发明某种生存技能而被人们向往、拥戴所获得的地位,不是通过暴力达到的。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伏羲氏首创八卦,发明烹调术;炎帝神农氏也因开辟农耕、以身试毒寻找草药而王天下。

从炎黄开始,社会分化加速,“生存斗争”的大幕拉开,中间经历尧舜禹三代短暂的“太平盛世”,便进入夏商周的“革命”时代。如果说以往人们的命运主要由自然因素规定,那么,从炎黄时代开始,人们的命运主要由社会斗争支配。至于当时人们的命运意识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后来的卦爻辞中也可以窥见一二。所谓“革命”,就是变更天命,至少当时的统治者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改变他们命运的,主要是人,而不是天。这个时段大约3000年。我们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相对于战国以后的争斗形态,这期间的斗争方式还很原始,斗争的烈度还很有限,甚至双方都表现出某种“风度”,讲究某种“规矩”,直到春秋时代,从宋襄公的“愚蠢”还可以看出古代作战的遗风。

炎黄之前之所以长期安宁,是因为上天赐予人们的生存资料已经很丰厚,用不着争夺,加之民智未开,想不到争夺。我在前文强调过,6000年前的华夏大地,是一片富足安宁的乐土,现有证据证明当时这里人们的食物是何等充足。考古发现,9000年前,贾湖人来到河南舞阳定居,男人平均身高1.7米,最高1.9米,女人平均身高1.67米,最高1.74米。可以肯定,那时人们的体格强于现在的我们。如果没有富足的食物,是不可能的。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3)

黄帝画像

二、命困于斗,斗狠于力——命运的第一条定理

炎黄开启了互相攻伐的先河,使华夏先民的命运第一次出现了重大转折。因为,在剧烈的争斗杀伐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更难以预测和自主。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将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所有人的命运都时刻受制于“生存斗争”,此处,我们先引用马恩的论述作为论据。

恩格斯:“这个战争,这个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为了一切而进行的战争,因而必要时也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仅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进行,而且也在这些阶级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一个人挡着另一个人的路,因而每个人都力图挤掉其余的人并占有他们的位置。”马克思:“每个人都妨碍别人利益的实现,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所造成的结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定。”

具体而言,斗争必然导致以下恶果:

1、斗狠于力。你死我活的斗争首先迫使人们拼尽全力,包括人力物力、体力智力,以及一切能利用的自然力。

2、斗争使人变得残忍歹毒。世间最残忍的动物就是人类,最擅长并乐于折磨同类的就是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谁最无情,谁才能胜利。”

3、斗争使人变得虚伪狡诈。在斗争的环境中,诚信是最大的愚蠢,必将懵懂丧命。天地间,只有人会说假话,只有人不可信赖。说假话,已经成为人类的本能。“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画猫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4、斗争使人变得极度贪婪。欲壑难平,则斗无止境。

5、斗争使人心充满仇恨,爱心荡然无存。

人人都生活在充满暴力、残酷无情、阴险狡诈、贪得无厌、相互仇恨的环境中,人人都是不幸的,这就是“普遍的否定”。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也是一部人类灾难史,亦即人类命运史。这段历史已长达上万年,在中国也有6000年,所以,人类文明在本质上就是自相残杀的折射和投影,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其观念都被利益和斗争绝对主宰,都是“利—力”主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是人类的宿命!西方人无非更直白些,他们从来都只相信实力和利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只有上帝的孩子们才能如此诚实地表白如此赤裸裸的心态。其实,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都是斗争性的东西。可以说,“生存斗争”四个字是理解命运的总钥匙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炎黄时代发生的真实故事,意义就在这里。自从炎黄开启互相征战的恶例,人们才强烈的、自觉的意识到命运的威力,这是人的第一次觉醒。至于如何理解这次觉醒,我们以后再讨论。

三、如何解读史书关于炎黄事迹的记载

前面依据考古材料推测当时可能发生的故事,现在再看看史书的记载。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4)

武王伐纣插画

“炎帝之世,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臣箕文谏而被杀。炎帝益修厥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其地。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传八世,至榆罔而亡。”黄帝轩辕氏出生后,“是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弗能征。于是轩辕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榆罔侵凌诸侯,诸侯益叛之。轩辕修德治兵,艺五谷,抚万民,度四方,与炎帝榆罔战于阪泉,三战而后胜之。又擒杀蚩尤于涿鹿。于是诸侯咸归轩辕氏,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于是始立制度,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其土地东至于海,西至崆峒,南至于江,北逐熏鬻”。(袁了凡王世贞《纲鉴合编)第一册)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5)

炎帝画像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传说中的炎黄阪泉之战,并不是黄帝和第一代炎帝之间的战争,而是与神农氏最后一位叫榆罔的炎帝之间的战争。我们过去大都误认为炎帝和黄帝是同时代两个部族的第一代首领,其实非也,此炎帝不是彼炎帝,而是末代炎帝。

在第一代炎帝时期,出现诸侯反叛,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这是首次有记载的争斗事件。而轩辕出世之后,便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他在青年时代就做好了斗争的准备。这说明当时斗争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炎帝末期就出现“诸侯相侵伐”的乱象,后来果然争斗不止,黄帝先对榆罔三战而胜之,接着擒杀蚩尤,为天子后,始立制度,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总之是一直在战斗。排兵布阵,作战谋略,也自黄帝始,他的大谋士风后及其《风后握奇经》,就是兵家和兵学的鼻祖。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6)

蚩尤画像

黄帝首次正式设置官职,划分层级。这些都是后代政治、军事和国家的雏形。这与考古发现基本吻合。尧舜禹基本继承了黄帝所创的体制,夏朝即是在此框架下建立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意义上的文明进程是从黄帝开始的。自夏以后,压迫和反抗、叛乱和讨伐、内斗和外战,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原始的命运观必然经受新的现实命运的考验,这种考验是漫长而严峻的。在此过程中,易卦系统越来越垄断在王室手中,甚至完全被国王所独霸,因为那是“以通神明”的话语权。(甲骨卜辞发现于殷墟,而殷墟甲骨卜辞貞卜的主人集中于武丁及其子孙三代人,即从武丁到武乙,卜辞的主人异常集中。1991年秋,在花园庄东地出土1583片甲骨,其中刻字甲骨有579片,记载内容丰富,而且问卜者都是武丁时期的王族成员和高级贵族。说明这个时期占卜活动已不限于最高统治者国王,王室贵胄都可以利用占卜来预测吉凶了)文王、周公在总结前代数千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怀疑天命观,提出“道命观”和“德命观”,当然,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他们不可能抛弃天命观,而是天命观和德命观并用,这集中体现在经过他们重新诠释的易卦系统——“周易”中。这就是中华道统的新开端,后世百家之学皆源自新的易卦系统。

传说中的炎黄时代(炎黄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7)

周文王画像

了解炎黄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确定那是中华远古史的重大转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的分析还很粗疏,诚恳欢迎各位读者各抒己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