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抑郁国(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这是一个严肃且令人心痛的话题我们每一个对待生死的态度,都关系重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世界十大抑郁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抑郁国(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十大抑郁国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这是一个严肃且令人心痛的话题。我们每一个对待生死的态度,都关系重大!

为什么有的人会放弃生命?

面对种种生不如死的困难或者痛不欲生的经历,怎样去接纳与改变?

如何帮助身边的他们走出自杀的漩涡?

敬畏生命,给生命一个出口。

请相信,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疗愈自己、抚慰他人。

天台上的来电

小李是个很顾家的男人,一心想着让家人日子过得好些。然而,去年投资失败,他损失了100多万元。为此,妻子埋怨他,带孩子回了娘家。父母也不理解他,没有帮他还钱。一个多月他寝食难安,瘦了15斤。经过无数次的内心挣扎,他走上了高楼的天台……

小李跳下之前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他拨打了心理援助热线。“你好!感谢你信任热线,我非常愿意帮助你。请问你现在在哪儿?”“在天台。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唯有一死才能解脱。”

“你现在站在天台上,我很担心,也很揪心。你现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我们好好谈一谈。”小李拒绝了咨询员小韦的要求。小韦继续劝慰:“我虽然很难体会你的困境和感受,可我能理解你在那样的处境下出现自杀的想法。既然电话接通了,我们一起想办法。”

小李或许被小韦的真诚打动,顺从地走下了天台。小韦的心踏实了一些,询问道:“听得出来,你好像遇到了一些难题,慢慢说,我会在这里陪着你。”小韦的询问触动了小李,他开始倾诉心中的委屈、无助、无力和绝望。

更多的问询让小李开始客观看待困境及自杀问题。“如果真的自杀了,会有什么是你不想看到的后果?你的生命中是否还有什么让你割舍不下?”60分钟的交谈,小李的情绪稳定了,带着希望挂断了电话……

预防自杀,心动便要行动

自杀是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个体故意损害甚至毁灭自己生命的主动或被动的行为。根据结局的不同,自杀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杀死亡,即一般意义上的自杀;另一类是自杀未遂,即采取了自杀行动,但没有导致死亡,身体基本上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标。关于自杀行为的分布特征,全球范围内都是自杀死亡男性高于女性,自杀未遂女性高于男性。一般认为,这与男性使用更为暴力、致死性更高的自杀方法有关。

自杀率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青少年自杀事件常常成为社会焦点,但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仍然是老年人,65岁以上人群的自杀率一般是青壮年的3倍~4倍。老年人应当成为自杀干预和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如何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完善老年人的自杀预防工作,是当前很迫切的一个问题。

阻断抑郁者的自杀路

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但为什么会发生自杀行为呢?自杀可由精神障碍导致,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在幻觉和妄想支配下自杀;也有抑郁障碍患者,因为心情郁闷、悲观失望产生自杀意念,继而产生自杀行为。但自杀者并非都是精神障碍患者,也可能因社会文化因素而导致自杀,比如遭受重大创伤事件。

抑郁障碍导致的自杀是否会有一些可辨别的前兆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是出现了抑郁症状,如情绪低,没兴趣,无快感,睡眠差,浑身疼,缺动力,随后就想到死,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一死了之就解脱了。

一旦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我们要刻不容缓地采取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应首先排除精神障碍。而对于确诊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应该及时诊治。

自杀成功高发在周五晚上或者凌晨时段,如果有抑郁症状的人言语中表示“活着没有意义”“死了更好”,嘱咐和安排后事,表示无助、绝望和自身没有价值等意念,就应该在自杀成功的高发时段予以警惕,多注意这些人的行为。

帮助

如果身边有人想自杀,该怎么做?

首先,不要忽视他、指责他、抱怨他,多站在自杀者的角度去考虑,关注他求助的信号。也许他们不过是想要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有时哪怕一句“先找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喝杯热水”等,也好过千万句“一切都会过去”“你死了别人会很痛苦”“你看我以前也这样,不要矫情……”“你就是太闲了才会这样……”

对待有自杀倾向的人,最忌讳用怀疑、震惊、害怕、嘲笑的方式。请镇定地对待,并去理解他们。不要用激将法刺激他们,不要承诺说你不会告诉别人,不要任其独处、任其发展下去。

记得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为了自杀,专门找了一本讲解自杀办法的书来看,并开始模仿。他在心理咨询时讲到,跳楼必须要超过多少层楼,但他们学校没有那么高的楼,所以最终选择了上吊。但在上吊的过程当中,因为窒息,很痛苦,他挣扎了。他从绳子上掉了下来,基于身体的本能反应和痛苦程度,他突然对自杀这件事产生了怀疑。在心理医生的积极引导下,他最终走出了这个漩涡。

发现自杀的高危信号,应先稳定当事人的情绪

一旦我们识别出自杀的高危信号,该如何去帮助当事人呢?首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稳定当事人的情绪。

1.激发当事人的内在力量:可以帮助当事人找到自我调整情绪的办法,比如说做些什么样的事情,他可以情绪好转,放松一些,让自己能够从情绪的漩涡中缓解一下。

2.客观构建支持系统:要让当事人意识到无论是来自亲人,还是朋友的社交网络,乃至工作系统、宗教信仰的支持,都是有力的保护因素。一方面可以建议当事人分散注意力,多思考自己存在的支持系统;一方面利用情感的支持,助其走出阴霾。

3.防止意外发生:如评估当事人存在自伤自杀的风险,需要监护当事人,保证身处安全的环境,消除危险的工具。

4.最后,如评估有风险,建议可以带当事人尽快到精神科医院就诊,以鉴别精神疾病,最大程度上消除自杀风险。

当极端情况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正在目睹当事人进行自杀行为,首先判断情境,选择应对方式,注意讲话节奏,注意倾听,注意异常的声音以及举动,敏锐警觉,语气不要急切,要温柔而坚定,适当鼓励引导当事人讲话,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安慰,表达自己的关心。紧急时刻需要呼救,请更多人帮助,或者选择时机拨打“110”“120”进行紧急干预。

心理

援助

热线24小时畅通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或010-82951332)2002年开通,最主要的任务是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全年24小时畅通,至今已经接听40多万次的来电。通过热线的干预,来电者自杀危险人数下降到35.6%;平均希望程度比来电时增加了8.8%,平均痛苦程度下降了23.4%,想死程度减轻了23.5%。

为了便于群众记忆和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短号码(如95195)。只要在中国,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及时、免费、专业的心理服务。所以,朋友,需要倾诉时,甚至想到生命的终点时,给我们打个电话,我想跟你聊聊。

(来源:健康中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