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是本人《春江花月夜》系列的01篇文章,本期主题是:青春觉醒的孤独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1)

曾经有这样一首乐府诗,狂抛赋笔记录了扬子江畔一位寂寂无名的青年诗人,在霁色冷光下的【芳情冶思】,同时也记录了这位诗人享尽旷远幽独之后的骚动留白。这抹留白以极淡之笔蕴藏了极深之情,骚动出了一位青年追梦人青春觉醒的孤独,同时也骚动出了他脚下浩瀚的宇宙意识。

这首乐府诗到底有什么魅力?它被历史烟尘掩埋了800多年后,依旧没有沦为时光遗梦与落日残烟。这首乐府诗孤篇横绝,却没有在初唐转向盛唐的唐诗星空里〝孤光一点〞。它足以丈量与点数唐诗星空的璀璨辉煌,它就是《春江花月夜》,这位寂寂无名的青年诗人便是张若虚。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2)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宋代大型类书《文苑英华》中没有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5家7首《春江花月夜》,但也并没有特别推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明代以后《春江花月夜》成了〝逆袭天王〞,咖位逐渐跻身一线。晚清学者王闿运这样评价它:〝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于是被后人误解为〝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在隋炀帝《春江花月夜》的基础上,变五言为七言,变短篇为长篇。如果把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比作未经雕琢的绿色声音,隋炀帝版本则是最高音乐学府――中国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演唱会的保留曲目,日后可能有机会获〝五个一工程奖〞或〝文华奖〞。张若虚版的《春江花月夜》,则有望飞出国门,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和肯尼迪艺术中心,说一定有朝一日获得格莱美音乐大奖的提名。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奔流入海,江海相连春潮涌动,一轮明月正脱离大海这个母体,缓缓升入中天。波涛汹涌延绵不绝的海潮,为我们勾勒出了广阔无垠的横向视觉。缓缓升入中天的这轮明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泻千里的纵向视觉。大海的万顷碧波和月亮的千里清辉,让我们感受到明月似乎要与海潮母子连心,一起纵横在天涯的交错,消逝在海天一色的尽头。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4)

《春江花月夜》除了〝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外,全诗几乎再也没有提及过大海。只是最终这轮明月西斜之时,又一次提及到了茫茫海雾。于是有人便提出春江才是张若虚真正目之所及的范围,扬州离海似乎还有一段距离,春江奔流入海,似乎只是张若虚个人凭借臆念的想象。

怎奈后人只记住了〝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钱塘潮,请看南朝时期便有〝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的诗句;再看较张若虚所处时代稍晚一些的万齐融笔下也记录了与扬子江相应的广陵潮:〝海潮与春梦,朝夕广陵江〞。从文学角度分析,海潮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无论江潮还是海潮,涨落都有确定的时刻,所以潮水是音信的象征。如罗隐〝两信海潮书不达〞;顾况〝近得麻姑音信否,浔阳江上不通潮〞;徐铉〝海潮回处寄书来〞等等。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5)

音信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深闺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起笔,写到后面的天涯游子与楼头思妇,就在情理之中了。《西洲曲》中〝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将海水与君情妾心紧密相连。这算是张若虚的灵感来源,所以王闿运才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后,唐代李白笔下〝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唐代白居易笔下〝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宋代林逋〝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均是将江潮或海潮与君情妾心紧紧相连。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写作地点可以确定是在扬州,但具体位置有如下三种争议。一是认为在扬州南郊的曲江,二是古镇瓜洲的江畔,三是扬州江都区大桥镇的扬子江畔。由江到海被后人赋予了浩瀚的宇宙意识,或者说是征服宇宙的狂喜。这种宇宙意识体现了初唐诗风征服宇宙的风流雅措,直接开启了后来蒸蒸日上的盛唐气象。

明月的清辉紧紧追随江水的脚步,丝毫没有停歇须臾。升入中天的这轮明月,似乎继承了大海(春江)这个母体广阔无垠的特点,将清辉洒向千里万里,自然也回馈到了波光粼粼的江面之上。江水作为母体,接收到子体明月的回馈,自然多了几分母性的温存。江面水波涨满漾起阵阵涟漪,不再像之前那样孜孜以求奔入大海,进而承接后文天涯游子与楼头思妇的芳温一念。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7)

〝何处春江无月明〞,直接启发了杜牧创作诗句〝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一个怒放的生命正在以波澜壮阔的方式进行血脉喷张。〝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经历了血脉喷张后的内敛,漾起了生命本源静谧充和的底色与注脚。

如果把《春江花月夜》的前四句诗比作一幅中国画的话,对浩瀚宇宙征服的欣喜若狂正在潜滋暗长,朦胧月色下的芳情冶思,氤氲了空灵毓秀的海天一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欲用披麻皴、折带皴等技法将整个波澜壮阔的纵横空间征服。〝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则是转入了无穷无尽的白描技法,既有对浩瀚宇宙的描摹,也有对人生前路与生命底色的描摹。

近黄昏的夕阳无限好(何处春江无月明)(8)

张若虚在间接告示我们一个人生哲理――潮起是一种澎湃,潮落是一种荡漾。一位寂寂无名的青年滚动青春的热血,正在用生命最坚实的注脚与底色,去寻觅人生平衡的天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开元时期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笔下,升级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感到时间空间似乎都在此时此刻凝固成永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