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

在对香港国际创科展和数字经济论坛报道的间隙,我借机也把香港逛了逛,游览探寻了一番。

这大概还要从飞机落地的那刻说起。第一次来到香港,虽然我的表情管理还在线,但内心的激荡可以说相当剧烈和复杂。

作为9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人,我的童年充满着无处不在的香港元素——港片、港剧、港星、粤语歌。这是当时的流行文化。受到香港文娱业的熏染和启蒙,我对香港产生了很多想象,也对这方土地有着特别的憧憬和好奇。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1)

所以,当我拉着行李箱坐上接机车一路观赏沿途风景,与几天后走在人潮拥挤的街头小巷,以及离港前一晚在维多利亚港畔听音乐会时,心情都是大致的相似——哦,原来这就是香港吗?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2)

最快遍览香港的方式,自然是化时间为空间,“占据高地”。值得几乎每一篇旅行攻略里都着重标记的,是去太平山坐缆车这件事。不太到80元人民币的花费,包括了上山和下山两趟缆车。攻略里特别强调,如果可以,一定靠右边坐,当坐定的时候才惊觉这个提醒多么必要,右边转头看到的是辽阔的维港和苍翠的山坡,而左边看去全是山上的树木、沙砾和钢筋水泥铸的墙。

当缆车爬上极陡的坡道,将人置于平常不太能体验到的倾斜角度,缆车上的人沸腾了。坐在我后排的两位高大而黝黑的年轻男子,一边用激动的语气说着不知道哪里的语言,一边忙着拍照。还有位抱着宝宝的年轻妈妈表情由冷漠变得柔和,孩子一脸的好奇,她旁边的男人在热烈地说着类似俄罗斯语的话。

等上了山,也差不多是日落时分了。在太平山上远眺,余晖、飞鸟、山峦、港湾和船舶构成一幅让人内心宁静的风景画。走走山路,待星光闪烁,可找寻一处角度合适的地方,俯瞰维多利亚港的夜景。虽是陌生的画面,却因小时候常常在电视上看到,显得熟悉而久违,就像前来相会了一位未曾谋面的老友。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3)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4)

有了全景视域,接下来,就是近距离触摸港城了。

走入闹市,我不禁惊叹街上的年轻人真多。单凭长相,就已经能判断出是国际友人的不在少数。每个人都在说着自己的语言,拥挤却好像也互不干扰。这里的人走路很快,加上路窄楼高,置于人流中,自己的步伐也不自觉加快。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5)

到饭点了,每家餐馆外都排起长队。本想打卡的店前面竟有20位食客等位,我们遂转入旁边卖米粉的小店,同样围坐得满满当当,店家收拾出一张小桌来才将我们一行四人招呼坐下。我点了一份八宝米线,上来好大一碗,墨鱼丸、鱼片等铺满碗面。在我背后,穿着带泥点子的工作服的大哥一边看餐馆的电视一边吃粉,他碗里的肉大块又扎实。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6)

香港有几条著名的街道,其中,对我个人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弥敦道。歌曲《弥敦道》曾在我的耳机里反复循环,陪我度过了很多个夜晚。当踏上弥敦道时,我激动地哼起了这首歌,在弥敦道上唱《弥敦道》,这大概是此次香港之行我做过的最浪漫的事了。弥敦道很长很繁华,专卖唱片、手办和玩具的信和中心、因电影《重庆森林》而被广为人知的重庆大厦、永安百货等众多知名购物商场以及旺角、尖沙咀、油麻地等我们最为熟悉的几个地点都在这条路上。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7)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8)

沿着弥敦道往南走到头,便来到维多利亚港,走过星光大道,就与中环的摩天轮隔海相望。摩天轮我亦体验过,转得比较慢一些,可转三圈。摩天轮就在港畔,享有俯瞰整个港湾的最佳视角之一。而在江面上,乘坐“天星小轮”沉浸式感受老香港记忆是每个旅行者不会错过的,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安排了。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9)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10)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插曲,在登船前,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了“富豪雪糕”车,更幸运地买到了当天最后一根雪糕,谁知没找到可以优雅吃掉雪糕的地方,我们便面对着摩天轮,站在渡轮的入口处角落里,就地吃雪糕。好在雪糕的味道还相当不错,抛下“偶像包袱”也值了。

那几天,摩天轮底下,恰逢台湾流行乐团“五月天”开露天演唱会。没有买票,伴着维港的微风和飘散出来的音乐,一个惬意的夜晚就这样度过了。说到音乐,红磡体育馆大概是内地歌迷最神往的地方,它在弥敦道的东面。在本次展览的举办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往外看去,红磡就在对面,看得非常清楚。

而在弥敦道的西边,也就是西九龙区,这里坐落着两个文化新地标,一个是艺术范儿十足的香港M 博物馆,一个是故宫博物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品都很精致,前来两个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很多,部分展厅还需要排队进入。出来后查阅新闻,看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去年7月3日开幕至今已有100万人次到访,心想确实是受欢迎。

维港奇观(记者见闻维港漫步)(11)

张爱玲曾形容香港“兼有西湖山水的紧凑与青岛的整洁,而又是离本土最近的唐人街。有些古中国的一鳞半爪给保存了下来,唯其近,没有失真,不像海外的唐人街”,无论在半山、港畔还是街头,这种感觉都非常强烈。或许香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的地理的优势、历史的机缘和文化的积淀交织融合,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面貌。

很多人评价,“这是一座只去一次会意犹未尽的城市”,此话不假。防疫政策调整后的首个旅游黄金周即将到来,我打开旅行软件,发现香港已在列热门旅游城市。这应该也是香港的期望,因为在我的印象和亲身体验里,香港始终是以拥抱的姿态来面对所有远道而来的朋友的。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亚鲁 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