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俞大猷被谁杀的(抗倭名将俞大猷)

文丨易小星

1579年9月16日,明朝大将俞大猷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临终前,俞大猷担忧的还是北虏是否会蚕食大明帝国的版图,大明的江山如何才能保证千秋万代。不幸的是,没有多久,事态就照着俞大猷生前所担心的那样,开始了渐变。俞大猷辞世三年后,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十年改革告终,万历新政失败了。到了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12月19日,戚继光也在贫病交加中凄凉离世。

万历末年,满洲八旗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至此,大明王朝的辉煌时光开始不再,再往后就是满人入关,明清换代,俞大猷担心的就像是这样,山河都变了颜色。

明朝俞大猷被谁杀的(抗倭名将俞大猷)(1)

01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俞大猷也不例外

明朝俞大猷被谁杀的(抗倭名将俞大猷)(2)

民族英雄俞大猷的塑像

俞大猷出生在泉州府辖区内的一个村落濠格头村,父亲俞原瓒是一名世袭制的下级军官,有一份固定收入,维持生计尚可,但也不是特别富裕人家。母亲杨氏勤劳节俭、持家有方,俞大猷受到的家教对于他日后的成就事业算是打了个不错的基础。

俞大猷胆子很大,至今他的出生地还流传着很多和俞大猷相关的传说。有关于他一个人独食下一条大大的鳝鱼昏睡三天三夜的,有一个人和村子里游手好闲的惯偷正面交锋的,还有和学友打赌半夜去墓地的,故事多种多样,可见民间对于俞大猷的喜爱和尊敬,这些故事也多少带了点理想化的神话色彩。

明朝俞大猷被谁杀的(抗倭名将俞大猷)(3)

这也是俞大猷的塑像

俞大猷从小念书习文,非常用功,算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虽然没有通过科举之路进入仕途,但是他也确实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一个名将,真正出色的文人学士。

俞大猷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参加了武科乡试并脱颖而出,第二年武举会试在京城,俞大猷顺利参加,并在会试的论策考试时,写出了很棒的文章对于“安国全军之道”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深得考官好评。这篇文章后来经过修改收进了俞大猷的个人著作《正气堂全集》一书中。

02志存高远的俞大猷驻守各地海防时,其文治武功得到当地民众的推崇

明朝俞大猷被谁杀的(抗倭名将俞大猷)(4)

俞大猷守护金门时,家属都在泉州,靠他的夫人打理上下。俞大猷在当时的驻守,政策上来说是研究了当地防务松动的关键,并且对于如何震慑海盗出台了很多得力的措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推崇和感恩。但是后来俞大猷却被小人中伤,调离了金门,当地民众都替他抱不平。

可是俞大猷面对着屈辱的待遇和指责,既不抱怨,也不气馁,还是胸怀大志,一如既往地严格自律。

明朝俞大猷被谁杀的(抗倭名将俞大猷)(5)

离开了金门的俞大猷后来得到了监察御史徐宗鲁的推荐,亲往京师兵部,期待着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有大展拳脚的新舞台。到京城期待了很久,也没有得到重用的消息,俞大猷索性写了自己对于北疆边防和明军问题的认识与见解上书给兵部尚书毛伯温,毛伯温大为惊叹俞大猷的才学,马上派他去宣大总督翟鹏那里辅助军务。

再往后就是俞大猷对于海军边防和海疆的看法和策施逐渐彰显了俞大猷用兵的神武。福建倭寇后来听到俞大猷的名号就战战兢兢,俞大猷一纸谕告就能吓退几万敌军。俞大猷离开某地,这地方的百姓都念念不忘,感恩戴德,为俞大猷设立生祠,为他祭祀祷告,供奉着图像或是塑像,期望依然能得到他的护佑。

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名号在倭寇中是他们闻风丧胆的名字,但是即便如此戚继光和俞大猷也遭到了冤狱,在某种意义上说,让俞大猷对于人生的意义产生了一些怀疑,不知道自己多年的追求到底是不是值得。

俞大猷操练的兵士军队被称作俞家军,他们训练有素,斗志昂扬,令倭寇大受打击。

03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名号在倭寇中被并称,都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明朝俞大猷被谁杀的(抗倭名将俞大猷)(6)

戚继光的塑像

俞大猷和戚继光是挚友,并肩作战了多年,两个人的名号在倭寇中被相提并论,“继光如虎,大猷如龙”,这两个名字都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万历六年(1578年)春,俞大猷已经76岁了,他准备告老还乡时担心的是挚友戚继光的处境和朝廷日后的状况。

算下来,文武双全的一代名将俞大猷在军营里居然服役了47年还多,对于家人来说,他是亏欠的,这次的告老还乡,他感觉自己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这本《抗倭名将俞大猷》用详尽的史实资料做考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抗倭将领的戎马一生,值得我们阅读和展望俞大猷英雄的一生。(全文完)#陶子桃花源读书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