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你真的了解她的来历吗)

因经常临帖的原因,我发现在古帖里找不到“她”这个字的原版写法。书法字海里也多是一些近现代人的写法。

我就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常用的一个字,竟然找不到古人的一个写法呢?然后我就去查古诗词,让人更加诧异的是,几乎找不到含有“她”的诗词文章。

你也许张口就来一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的,这是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但最早的版本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是“他”而不是“她”。

我先在新近出版的辞海里查一查“她”字,解释得很简单:“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女性。祖国、国旗、黄河等有时用她称呼。”然后我按读音查找法在东汉许慎撰、清代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中查找,但始终查不到“她“的存在。后来发现 “她”这个字在古代是存在的,但是读jiě,而不读tā。释义是: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亦作她。或作媎;《六书故》解释:姐古文或从也声作她,或从者声作媎。与今天的读音和涵义大相径庭,丝毫没有表示女性第三称的意思。

那么古代是怎么称呼第三人称的女性呢?在古代的诗词文章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对女性用“女”以及无差别的“他”来表示。比如唐寅的《相逢行》:“女弟新承宠,阿大李延年。”

那么,现在的“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要感谢刘半农先生。他在翻译英文著作和文章时,发现在汉语中找不到与英语“she”相对译的字,最初常译成“他女”、“那女的”。在一篇文章里往往出现大量的“他女”“那女的”的句子,读起来十分别扭。后来就借用吴语中的字“伊”来专门代表女性的第三人称。

1918年,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正式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当时刘半农在创造“她”字后,该取什么读音等问题上并不明确,如他曾建议读成tuo音,以在发音上有别于“他”字。

当然,刘半农的提议也遭到保守学者的反对,认为新创“她”字毫无必要,因为第一人称的“我”等,第二人称的“汝”等,都没有男女之分,那么第三人称的“他”怎么就非要分个阴阳呢?

1920年8月9日,《时事新报·学灯》正式发表了刘半农的《“她”字问题》,立马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并被使用至今。

她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你真的了解她的来历吗)(1)

作者简介:瑞青,字子方,号自怡堂主。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定居郑州。青年作家,文史学者。著有《雾太阳》《猎城》《别动我的心》等长篇小说;《十年江湖》《南二胡同》等中短小说;《故乡的小路》《长江吟》等诗词集。累计在大型文学刊物和网络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200余篇(部),计三百余万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