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

尼德兰、荷兰、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艺复兴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荷兰小画派的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人们购得油画,悬挂室内,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办公室、饭馆等公共设施,因此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这些画分类细、画幅小,美术史上就称这些画家为“荷兰小画派”。

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 1580-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是一个极有个性的肖像画家。在哈尔斯的画中总是充满欢快奔放的情绪,健康愉快的笑脸,富有感染力的生气勃勃的市民形象。因此有人称哈尔斯为“笑的画家”。1610年或1611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会。当他作为画家开始独立创作时,正是荷兰人民革命斗争获得胜利之初,荷兰共和国正处于蓬勃向上繁荣发展时期。在哈尔斯早期与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从20年代到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了荷兰各阶层的人物,如军官、市民、音乐师、酒徒、少女、孩子等各色人物,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骑士》1628年、《弹曼陀铃的小丑》、《吉卜赛女郎》、《扬克·兰普和他的情人》等。他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使画面生动活泼,决不矫揉造作。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

哈尔斯的油画技法也别具一格,他的用笔轻快敏捷,流通奔放,带有明显的笔触,给人一挥而就的印象,作品就像速写似的生动。哈尔斯那短促、跳动的笔触,用于描绘那些醉酒的男子、蓬松的卷发、歪戴的帽子和欢快的场面是再恰当不过了。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

《微笑的骑士》

《弹曼陀铃的小丑》:画家选择了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流浪艺人,着意描绘他那乐观诙谐的小丑形象。他的装束和表情虽然显得滑稽可笑,却显示了荷兰平民的性格特征:他们幽默机智,忍辱负重,对艰涩的人生怀着乐观的态度,画家抓住了他那转瞬即逝的斜睨的眼神,透露出他那幽默机灵、充满欢乐的内心世界。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2)

《弹曼陀铃的小丑》

《吉卜赛女郎》:自由不羁的活泼少女;洋溢的青春活力和自然野性;神秘的微笑。画家在这幅画中采用了明快的大笔触,以加强形象的表现力,并有意给这个到处漂泊的穷苦女郎增加快乐的情绪,以表现吉普赛少女的热情、豪爽。这幅画与其说是肖像,不如说更像一幅风俗画。画中少女没有宫廷女性的矫揉造作,没有思想束缚,充满民间气息。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娴熟的技巧和热烈的色调,把这个吉普赛少女表现得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3)

《吉卜赛女郎》

除了单幅肖像之外,哈尔斯还创作了一系列团体肖像画,在构图上突破了呆板、平整的布局,人物安排错落有致,善于把众多的人物按照一定情节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时期,哈尔斯创作的肖像画中充满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他以流畅奔放的笔触表现了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构成哈尔斯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4)

《圣乔治民团军官宴会图》1627年

他的晚年作品《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理员群像》、《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等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画面上流露出一种忧郁的情绪。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5)

《哈莱姆养老院的女管理员群像》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6)

《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

在作品题材上与维米尔相近的风俗画家还有很多,他们着意描绘弹琴、唱歌、做些轻微家务劳动的妇女,歌颂荷兰市民美满的家庭生活。其中著名画家有:杰拉德··博尔奇(格拉尔德·特·特鲍赫Gerard Ter borch,1617—1681)、皮特·德·霍赫(皮特尔·德·胡格Pieterde Hooch,1629—1684)、加布里埃尔·梅曲(加布里尔·梅蒂绥Gabriel Metsu,1629—1667)等人。

杰拉德·特·博尔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名声虽然远不及维米尔,但他却以诗意般的描绘而收到大量上层社会的订单,肖像画和室内画深受人们的欢迎。多画室内景,其笔下人物往往静静地从事某种活动:妇女梳妆、弹琴、进行高雅的消遣或闲谈,对人物心理也有细腻描绘。杰拉德长于表现丝织服装的闪光和妇女的发饰等,而在形象上有时却超越了写实,以使笔下的人物更具魅力。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7)

《一个警卫室室内》

杰拉德晚期作品色彩比以前丰富,人物的动作也比较活泼。代表作有《音乐课》、《年轻姑娘一位妇人读信》1662年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8)

《音乐课》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9)

《年轻姑娘一位妇人读信》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0)

《年轻女子弹琴》1667年

皮特·德·霍赫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1)

《餐具室》1658年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2)

《母亲的职责》1658年

加布里埃尔·梅曲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3)

《维金纳琴旁的女士》约1660年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4)

《生病的孩子》1663年

这时期重要的风俗画家还有:阿德里安·勃鲁威尔(阿德里安·布鲁维尔Adriaen Brouwer,1605—1638年)、阿德里安·凡·奥斯塔德(Adriaen van Ostade,1610—1685)和扬·斯丁(扬·斯蒂恩Jan Steen,1626—1679年)。

布鲁维尔擅长创作一些堕落的女子、酒徒,以及愚笨的人物的形象,通过这些来反映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代表作有《吸烟者》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5)

《吸烟者》

他继承了老彼得·勃鲁盖尔农民风俗画的传统,善于表现农民的生活。除了描绘他们在田野中的劳动之外,特别喜爱表现充满戏剧性冲突的场面,如农民唱歌、争吵或者在小酒店里喝酒的情景。代表作有《村中的酒店》、《老百姓的殴斗》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6)

《爱吵架的农民》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7)

《农民打架》

《背部开刀》:江湖郎中正在给一个背部长疮疖的农民开刀。农民显出痛苦的表情。大概医术不甚高明,又无麻醉,农民扭歪着脸,现了一副滑稽可笑的面貌。医生正用那双粗笨的手在动刀,表情十分认真。后面有一上了年纪的农民,包着头巾,眯着细眼在傻笑,左手拿一个承接流血的医疗器。这两个人物处在暗处,被手术的农民形象据于画面中心。室内和谐的光线加强了露出背部的农民的整个侧面。勃劳威尔的色调比较粗率,有时还不大讲究轮廓的正确性,但其艺术特点是形象风趣,观察力敏锐。这幅画的3个农民形象构成完整的对话,令观者感到忍俊不禁,油然地感到自己也参与到这幕戏剧中去了。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8)

《背部开刀》

凡·奥斯塔德也曾经是哈尔斯的学生,1634加入画家公会,一直在故乡哈勒姆工作。早期作品也多为农民风俗画,描绘农民酗酒或斗殴的场面较多,人物形象活泼而粗犷。晚期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与动作都趋向平和。上述两位画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困顿、苦闷的状况。

扬·斯丁的作品大多为风俗画,在他创作生涯的后期主要也是表现农民生活。《快乐的家庭》1668年,是画家的代表作。画面上不同年龄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尽情嬉笑,并且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充满了真诚的喜悦,构成十分活跃而热烈的场面。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19)

《快乐的家庭》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20)

《小酒店前的农民们》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21)

《打牌者》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美术特点(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22)

《梳妆的妇女》

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请glail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