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诵读培训(海韵教育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小学生语文诵读培训(海韵教育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

  让经典诵读进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观念,了解经典作品,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现阶段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增多,不少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探讨过诵读的意义,教师所采取的方式也只是泛泛而谈,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阅读量作出相应的规定。为了使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发挥应有的效果,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需要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筛选高质量名著,提高学生诵读的价值

  要体现出诵读的意义,教师必须保证学生诵读的文章是有探讨和学习意义的,需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习惯,或与学生的课内文章相联系,或与大纲中要求的学生阅读的方向相符。首先需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其次要挑选出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适宜学生诵读的诗词或文章。

  比如,一年级教材中的《静夜思》就十分适合学生诵读,教师在课上讲解诗句时就应该注重韵脚、重音和停顿,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体会作者在诗中传递的情感。在以课内内容为主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为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类型。例如,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根据教材内选取的文章片段去搜集原文,组织学生诵读其中自己感悟最深或最想阅读的部分,并鼓励学生在课上发表自己的诵读看法。能选进课本中的文章选段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利用好原文中的其他部分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中的人物,还能够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对阅读产生更多的认识。

  二、指导诵读方法,带领学生体会经典文化

  诵读并不是简单地识字或是一停一顿地朗读,正确、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学生理解文章、感悟道理的不二法宝。教师在阐述有关诵读的道理或是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诵读情况、学生对诵读的了解、学生的诵读习惯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诵读方法。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渗透诵读中的情感,让学生在用普通话交流的基础上能够流露出自己的感情,随后将自己在生活实际中所采取的方式应用到文章的诵读中。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诵读的视频资料或语音包,组织学生在课上根据视频或音频中的语调、语速、停顿方式来进行诵读。其次,在针对全体学生诵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照顾到个别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诵读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师范读的方式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足。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和点拨,容易引出学生丰富的情感。最后,采取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诵读能力,如集体读、男女对读、竞赛读等方式,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不断对学生投入关注,如竖起大拇指、赞赏的目光或实质性的小奖品等。学生只有采取正确的诵读方法诵读经典,才能够理解诗词或文章中的精华,积累语言材料,体会经典文化。

  三、定期考查成果,组织学生书写诵读感悟

  定期考查学生的诵读成果是检查学生诵读效果的基本手段,也是教师发现学生诵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仅仅进行诵读是不够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完成诵读和感悟的过程,那就应该强调对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考查。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课上介绍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发现的优秀诗篇等,鼓励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起初,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跟上笔者的教学节奏,渐渐地,大部分学生开始在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积极发表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诵读感悟。不止如此,还在课下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与各年级的语文教师积极商议,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诵读比赛,为学生设定好诵读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文章。观察不同学生选取的文章体裁和形式,分析学生所采取的诵读形式,通过诵读氛围的营造、诵读活动的组织,充分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

  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诵读时的感受以及对文章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他未参与诵读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诵读同学的感情流露,自己对于诵读作品的直观感受等。将考查目标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意识到诵读的意义,意识到自己在诵读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该阶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将经典作品通过诵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学生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