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记酱油怎样(李锦记酱油很厉害吗)

这两年,尤其是最近一年,我身边有很多企业家朋友开始问我关于“家族委员会”的事情,要知道,这可是个洋玩意,正宗的舶来品。家族委员会、家族宪法还有家徽家训被认为是传承的三大法宝,企业想走得长远,这三个东西必不可少。

我问他们怎么想起来问“家族委员会”,回答无外乎两个:钱难挣了;人也老了。

是啊,改革开放将近40年,野蛮生长的年代结束了,一部分企业面临淘汰;第一代淘金者岁数也到了,想找接班人,所以由“跟着感觉走”到使用科学的工具方法了。

李锦记酱油怎样(李锦记酱油很厉害吗)(1)

欧美那些豪门建立了这套制度,后来传到了亚洲。可能水土不服,亚洲很多家族把这套制度引到家里热闹一阵,就成了和尚的梳子,没有什么用了。说是儒家文化跟基督文化不一样也好,说东西方人际关系有区别也罢,总归是好东西用不好嘛。

第二代兄弟仨有矛盾,第三代兄弟俩还是有矛盾,到了第四代,李文达可是有四儿一女啊,这闹起来还能了得。所以,“人和”被李文达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为了“人和”,李文达请回来三大法宝。

这里我重点说说其中的家族委员会,因为规矩要人定,人与人的交流碰撞最重要,家族委员会是核心。我认为,要做好这个核心,有几个很重要的点。

首先是契约精神

李锦记家族的第四代都有海外留学背景,面包牛奶的吃了几年,也多了一点西方人可爱的耿直,这种“不圆滑、不变通”是契约的精髓。虽然都知道是为了家族好,为了企业好,但是你说我自己给自己做个套,束手束脚的,还得自己往里钻,这谁愿意干?所以说契约精神是个大前提。

发自内心的想把企业做好,并且愿意自缚手脚限制行动,很难得,但这也是家族委员会的创始会员必须有的素质和精神。

其次是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用一些非必要动作表达重要性。我做了什么动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通过这个动作表达什么。举个例子:女生经常抱怨男生不解风情,连花都不送。但女生在乎的真的是那一捧玫瑰花吗?

仪式这个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的毕业典礼,生日聚会,上班要穿西装打领带等,这些都是。

李锦记家族委员会表达仪式感最具特色的是见面问好,要像这样击掌,大家体会一下这个动作多有激情和感染力;问候语也很特别:“今天你爽了吗?”这句话有点东莞特色,你以为问问就算了,不算,李锦记还建立有“爽指数”,从一到十排出你的爽指数,就是你“爽不爽,有多爽,不爽的话怎么让你爽?”

最后就是强制性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李锦记家族委员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强大的执行力。家族委员会设立之初只有李文达夫妇和五个子女,总共七个人,但搞得就很正式。比如订立规矩之初,李文达媳妇,中间休息时上卫生间,结果晚回来30秒,按规定要罚款2000港币。30秒哎,又不是什么大错,再说在丈夫孩子面前被罚钱,面子上多过不去,所以就有点扭扭捏捏,老四李惠森坚持:“如果不交钱,我们就散会吧!”。

过了一会儿又中场休息的时候,李母又迟到了,结果又被罚了2000元港币,从那以后她再没有迟到过。你说儿子罚亲娘的钱,不孝哎。这就错了,不是儿子罚的,是制度罚的。

还有一个事情最能说明强制性。香港1971年才废除“一夫多妻制”,但是这个风气不是一下能刹住的,所以我们看香港豪门经常小三小四满天飞,李文达就提出“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小儿子李惠森补充了一条“不要晚结婚”,这就是“两个不准、一个不要”。钱文忠先生评价:“想得好,做不到”。果然李文达把这个提议放到家族委员会上投票,结果没有通过,最终没有收入家族宪法,只做为第三代和第四代成员之间的约定存在。

按照常理,李文达在家里应该是说一不二的,但偏偏被否了。这一点就很厉害了,封建王朝的法治和现代法治最大的区别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是不是也受法的约束。

家族企业中,“情”和“法”站在跷跷板的两头,而家族委员会就是两者微妙平衡的产物,跷跷板一旦碰地,就game over,游戏结束,很多企业把握不住这种平衡,所以设立起家族委员会就难上加难。比如情多了,小错嘛,打个马虎眼就过去了,其他人肯定有样学样,家族委员会的崩溃就难以避免;但是如果过分重法,那也失去了家族委员会的本意——一个联络感情,解决内部矛盾,谋取共识的平台。

我认为要达到这种平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两个东西分开,像李锦记做的那样,“法”规定形式,“情”填充内容。你管你的,我管我的,这或许是对当下的家族企业们一个有益的启示。

李锦记酱油怎样(李锦记酱油很厉害吗)(2)

李锦记酱油怎样(李锦记酱油很厉害吗)(3)

十年提案 为家族企业成长发声

李惠森先生,是香港百年老字号“李锦记”第四代传人之一。

乃李锦记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的幼子,在李锦记家族第四代中,排行最小。作为经典家族企业掌门人的代表,从2008年开始至今,李惠森已是连续十年为家族企业发声,呼吁有关方面及全社会关注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十年提案列表

2008

为家族企业传承换代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09

进一步关注经济危机下家族企业持续发展

2010

关于国家关注家族企业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2011

关于重视培养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建议

2012

关于鼓励建立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分享平台的建议

2013

关于重视家族企业“创二代”培养,扶持家族企业群体自主成立组织的建议

2014

关于重视和鼓励家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建议

2015

关于改进和创新家族企业新生代培养方式,实现由拥有财富的“富二代”向创造财富的“创二代”的成功转变,再次延续“创二代”培育问题的建议

2016

关于对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展开调研建议

2017

关于深化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培养工作的建议

王健林盛赞有深度

我国家族企业在未来10-15年,将迎来一个交接班的高峰。如何做好交接班,将是中国民企继续发展的第一热点,也是第一难点。如果说,财富、知识、技术等等,这些显性的资源与能力,在接班时比较容易做到,可企业家精神,可能就最难于传承。

还有,家族企业传承,是以“家族”为大,还是“企业”为大呢?是要追求“基业长青”,还是“家业长青”?此外,未来,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是选择做“企业家族”,还是选择做“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传承,这是一个大课题呀!

多年以来,很多企业都在探寻“富过三代”的基业长青之道,并作出了一个个重要的企业决策。几年前,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突然遇害,其子李兆会后来传承折翼的深刻教训,使得更多企业家开始正视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权力、利益和角色,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几个重要元素。为了杜绝将来内斗的隐患,李锦记成立家族委员会,每个家族成员对以上元素的问题都分得很清楚。而将企业事务与家族事务完全分开,李锦记事实上已经走上现代企业治理方式。家族内部成员互不干扰,既保证了家族对企业的完全控制,又为社会资源如职业经理人的进入敞开了大门。

李锦记酱油怎样(李锦记酱油很厉害吗)(4)

李惠森的家族企业传承两会提案,道出了许多企业家的心声和愿望。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当他看到李惠森传承提案相关报道,连连盛赞“不错,有深度!”

李锦记酱油怎样(李锦记酱油很厉害吗)(5)

传承 既是“家事” 亦是“国事”

俗话说得好,百年树人!无论是家族企业还是非家族企业,培养人才都不是一件一撮而就的事情。全国仅广东一个省,每年的留学生出国留学费用,就达100亿美元左右。这个庞大的数字下面,不仅仅有来自父母的“望子成龙”之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的培养,希望让子女学习欧美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让自己的企业代代相传、持续成长。

中国民营企业主“权杖”交接的种种对策,看似一件“家事”,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结构转型“新常态”这一大背景下,家族企业的延续和发展,已不仅是家族企业的“家事”,更还是“国事”;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能否持续成长,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就业问题解决,乃至保持社会稳定,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