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曹操到底有多爱才(曹操为何爱才又杀才)

1

东汉末年的文士祢衡,是一个狂傲之人,虽然有几分才学,但性格极端,平素最喜好讽刺别人,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

这其中就包括素来以“爱才任贤”的曹操。曹操善笼络人心的手段早已闻名,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多数是笼络而来。祢衡却不是,他完全是因孔融的推荐,才走到了曹操的面前。

三国中曹操到底有多爱才(曹操为何爱才又杀才)(1)

时值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各地,孔融给曹操出主意,欲与袁绍争锋,必须要扫除南方的障碍,也就是刘表、张绣和孙策,手段则是招安。

2

曹操本想让孔融去办招安的事情,但孔融推荐了他的朋友祢衡。曹操素来爱才,也知道祢衡此人有些能耐,于是召见了祢衡。

谁知道祢衡一见曹操,遂将曹操和其手下的能臣将相批评一通。曹操一向对天下人摆出爱才的面孔,自然不能因为恼怒祢衡而杀了他,为自己招来恶名声。

再如像孔融这类比较耿直的人,在曹操面前直言敢鉴,曹操虽然欢喜,但也因与自己的利益有冲突,不得不除掉孔融。

4

爱才若斯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这些他千辛万苦笼络过来的文人呢?说白了也就是政治立场的问题。

一直以来,曹操都会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不管对方对他如何,他都不遗余力地讨好对方,将之尽可能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这是曹操的用人机制。

例如陈琳曾写了一篇文章将曹操骂得狗血淋头,甚至牵涉到了曹操的祖宗,可是曹操依然因为爱怜其才情,重用于他,还与陈琳时常进行文学交流。

5

这样的曹操,并不像是屠杀文人的暴徒。然我们要看到,曹操所杀之人,其实不是政见上与曹操相左,动摇了曹操控制刘氏的基础,便是参与到曹操的家业斗争当中。

比如崔琰,此人阳奉阴违,表面上在曹操手底下做事,但却有反意,对曹操甚为不满,不但诋毁曹操,还结党说曹操有颠覆汉室的野心。

三国中曹操到底有多爱才(曹操为何爱才又杀才)(2)

曹操之心如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崔琰却不知好歹将此事挑了起来,触了曹操的逆鳞,曹操如何能饶他。所以说,崔琰之死“死有余辜”。

6

本身作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曹操深知“唯才是举”,重用知识分子是非常重要的,况且他喜好文学,也是文化上的名人,对文人的喜爱更是发自内心的。

但作为一个野心十足的统治者,曹操要实现“以曹代刘”的计划,就必须要以“铁血政策”对待那些违背它意志且不识时务的文人。这就叫杀一儆百,以正视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