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的情感和手法,鉴赏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的情感和手法,鉴赏边塞征战诗(1)

边塞征战诗是唐宋时期较为盛行的优秀诗歌,多通过描写边塞奇异风光、艰苦战争、壮烈牺牲等客体形象,表达作者报效国家的热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感叹,或对连年征战、背井离乡的怨恨。

如李益《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头月中看。

边塞征战诗的情感和手法,鉴赏边塞征战诗(2)

这首诗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一幅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通过“雪后海风寒”这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行军的环境气氛,用“横笛遍吹《行路难》”一句,间接写出了行军的艰苦,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悲壮的境界当中。尤其是通过一个回首看的动作描写,含蓄写出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寓情于景,情在景中。诗中抒发的既是客体形象“征人三十万”的感情,更是主体形象诗人自己的感情。

边塞征战诗的情感和手法,鉴赏边塞征战诗(3)

再如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征战诗的情感和手法,鉴赏边塞征战诗(4)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诗人渴望尽快解脱人民的困苦,希望有才能的将军出现。三、四句表示,只要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绝对不会允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的。

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表达了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以及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边塞征战诗中,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就是客体形象,但作者写作诗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边塞景物和人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主体形象)对边塞征战的态度和情感。阅读时要注意分析和概括客体形象的特征,从而感悟作者的感情。

边塞征战诗的情感和手法,鉴赏边塞征战诗(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