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

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1)

国产科幻片,狂欢也落寞。

作者 | 秋名

科幻电影,一个舶来品的「新物种」,正在支撑起现实主义的东方想象。

与动辄扎堆上映的情感题材电影相比,视效拉满的高概念科幻片更像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稀客」。

而今年暑期档的科幻量着实算得上超标,前有《外太空的莫扎特》主打童话式科幻,后有《冲出地球》用动画开启科幻,更不必说在科幻之外畅想未来的《独行月球》和《明日战记》。

据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统计,科幻电影在今夏的「会师」已经创造了超33亿票房,占据2022年暑期档总票房的四成。同时,待上映的《流浪地球2》《群星闪耀时》《三体》等头部科幻作品无一不续存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属于科幻片的井喷时期正在到来。

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2)

图片来源:网络

自《流浪地球》开启大众意义上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后,科幻电影间歇却持续性地尝试着新的可能。但要成就一部高品质的科幻片,其显性的沉没成本与未知的市场口碑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更何况即便是暑期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独行月球》在26亿高票房下也只有6.8的豆瓣评分。可见,在电影市场上,科幻片的双赢并不容易。

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3)

图片来源:豆瓣

大荧幕中科幻电影正面临口碑与票房相去甚远的脱节式发展,小屏中高度赛博朋克化的虚拟偶像和钟爱机器人未来的网剧却已经实现点击量与口碑的双赢。显而易见的稍逊一筹,科幻电影的后续乏力已经不是井喷式的新鲜作品可以弥补的。

在集火式的「呐喊」之后,国产科幻片是时候该警惕外强中干的走向。

在「呐喊」中爆发

长久以来,有关东方想象的影视作品总是惯以浪漫主义为主流表达。

从刀光剑影到神话志怪,武侠与仙侠在不同程度上构筑着理想化的东方世界,也满足了观众从「人」到「神」的慕强心理。但近年来,过度饱和的武侠与仙侠题材不仅难以出新,更是显现出流于表面的弊端。在观众的怨声载道中,「古偶」逐渐取代武侠母题,成为了流量入驻的新表达。

尽管古偶的流量与市场响应仍旧承包着话题度,却也让更多人开始怀念最初的武侠核心。浪漫主义的东方想象正在不断流失仅剩的含金量,与之相反的是,科幻电影开始演绎后来居上的现实主义东方想象。

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科幻魔幻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市场接受度正在不断攀升,就数据来看,尽管男性消费者的对于该题材的接受度会更高,但相较于其他题材性别偏好的不平衡,科幻魔幻类的性别偏好差并非过于悬殊。

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4)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得益于趋于平衡的目标受众,在中国人的日渐凝结「科技情结」和古已有之的「慕强心理」正在加速市场对于科幻电影的需求。

自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国内对于科幻的需求便开始膨胀。在此之前,周星驰的《百变星君》和《长江七号》便已经开始了关于科技与太空的想象,《流浪地球》之后,从《逆时营救》到《疯狂外星人》,再到《明日战记》与《独行月球》……国产科幻电影正在朝着穿越、太空、外星人等种类精细化方向持续探索。

从暑期档看来,在细分类型的全域开发之外,科幻电影这个舶来品正在寻找「适配」的「沈马组合」。

从童话到动画,从灾难到喜剧,从流量明星到特效加权,科幻电影正在想方设法地与观众寻找「认同感」。

不论是《外太空的莫扎特》中熊猫玩偶与外星人的意外融合,还是《逆时营救》中杨幂饰演的夏天一人三角的穿越设定,亦或是百亿影帝组合黄渤、沈腾与外星人的搞笑故事……国产科幻电影都在不同维度尽力尝试着适配的张力。

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5)

图片来源:豆瓣

但从成绩而言,尚未被超越的《流浪地球》证明了,科幻电影想要更好地本土化,需要的还是故事认同感。

与西方的「移民说」不同,中国人对于故土的眷恋是刻在骨子里的。因此,《流浪地球》中刘培强最终走向的是一条用自我牺牲保护家园的路,独孤月会决定成为挡在地球与陨石之间的「中间人」,泰来也始终坚持绝不放弃B16区的每一个人。

这种有张力的情绪共鸣,在观众与科幻电影之间实现了共通,也成为了科幻电影的情感「安全区」。

而也正是情感安全区的出现,让科幻电影开始了高容错率的相对量产。

在「彷徨」中停滞

于科幻电影而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最写实的创作过程。

其科技含量的可见一斑让独属于科幻电影的「未来感」偏重成为了最吸睛的看点。但如今的国产科幻电影却逐渐走入了「从偏重到失衡」的误区。

在前期宣发中,对于特效制作的着重强调成为了科幻电影反复提及的要点。《独行月球》中,比含腾量更高的是全片超2000个的特效镜头,而《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的背书则更是将「联动效应」拉满,更不必说对于「全球顶流」金刚鼠的制作困难,从毛发到肌肉的渲染耗时耗力。无独有偶,《明日战记》中高达90%的1700个特效镜头也是电影宣发的最强支点。

这种「真实感」与「无违和」已然成为科幻电影必须要反复带到台前炫耀的优势。电影人这种攻坚克难、追求完美的品质,固然是每一个观众都需要了解的不易,但这种偏重明显的宣发更容易引发的,是电影科技高含量与剧情匮乏度之间严重失衡的观感与走向。

《明日战记》便是「成也偏重,败也偏重」最好的例证。99分钟,即使对于一部单纯的剧情片也显得略微紧凑,但《明日战记》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却敢于大幅删减文戏,全然聚焦于机甲博弈。满级的热血让《明日战记》毫不拖沓地呈现了无愧于「首部国产机甲爽片」的视听盛宴。

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6)

图片来源:豆瓣

但这种极度失衡的比例却也让不少观众为之诟病,其中不乏「港片抓内鬼已经降级到这种程度」的质疑,更有不少观众对于仅存的文戏结构提出质疑,不论是被救小女孩突兀的功能性,还是小绿与光仔之间生硬的爱情戏,都印证着《明日战记》的「壮士断腕」显然存有犹疑。

如果说《明日战记》呈现的是科幻电影要素失衡的极端,那么《独行月球》则是扎堆在舒适圈中的软科幻电影的代表。

「科幻 」是当前国产科幻电影最稳妥的也最受青睐的输出设定,将重头戏放在其他类型要素中,以确保在兼顾科幻的同时保证观众的接受度,是一个赢下路人盘的上策。

但这种形式上努力贴近「科幻」的概念,在故事讲述中达成的只是不同类型的剧情加权,结果就是让本来可以脑洞大开的科幻电影,止步于展现科技的高精尖。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关于神秘的阿尔法18星球,只有莫扎特口中「能力与音乐挂钩」的寥寥数语,《独行月球》中为地球排除隐患的「月盾计划」与《明日战记》中形容不清的「天幕」与「潘多拉」,这些充满未来概念的设定或是主角增益,或是背景设定,又或是反派Boss,最后却都只沦为单纯的「剧情背景板」。

国产科幻电影面临的「彷徨」,不仅是剧情的匮乏,更是对于未来概念的浅层化应用。

在实现科技的赶超后,科幻电影已然满足了视听上的东方想象,但对于未来,将其简化为科技加持下人力的全能碾压未免过于浅薄。

关于「人与未来」的命题,国产科幻电影还有待深造。

科幻电影,在等一个文武双全的未来

从未来概念到科技进程,以及具体的新颖设定,科幻电影所架构的是一个基于当前现实,也高于当前现实的全新世界观。

也正是碍于宏大的背景介绍,科幻电影无形之中在时间维度上用于讲故事的篇幅会被相应的压缩。尤其对于当前的国产科幻电影而言,这些讲不完的故事,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憾事。

而对于此,系列IP化的搭建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也为下一部留出足够的「固粉」空间。但逃不开的「续集拉胯」定律和市场不确定性之下的不安往往让更多电影人仍然选择用120分钟讲完一个故事。

说到底,对于讲好科幻电影和科幻电影市场的不自信依旧是横亘其中的一把利刃。但其实,科幻电影或许可以在场外迎来新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影视市场一直存在的「鄙视链」是从观众到从业者都无法避免的行业潜网。网大《倩女幽魂》的总策划刘朝晖在自白中便提及,自出走湖南卫视转向网络电影后,他就「已经被牢牢定位在影视行业鄙视链的底端」。

这样的认知其实不仅是从业者的自轻,现实是,前有《千古玦尘》打着周冬雨大荧幕之外的首部仙侠之作,后有冯小刚导演评分4.9的女性群像剧《北辙南辕》,这类的电影人「下凡之作」总免不了「惨淡收场」。

大小屏创作的不兼容,是影视行业走不出的矛盾。因此,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中,大屏的内容输出和小屏的集中宣发是最合适的解法。

但于科幻电影,大小屏之间其实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尽管以动画《星游记》设定开创电影作品的《冲出地球》并没有在暑期档激起多少水花,但其沿用国产动画从小屏幕走向大荧幕的传统路线,或许是科幻电影创新大小屏互动的破局之法。

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国产科幻电影止步)(7)

图片来源:豆瓣

将IP打造的目光放置于大小屏之间,让作为主角的科幻电影,可以不再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作为影视市场收益回报的终点,而是利用全链路的跨屏内容共建呈现更加全面的科幻世界,以真正实现IP化。

从破除影视鄙视链到内容的跨屏输出,理想化的IP呈现或许过于不切实际,但有爱奇艺的「一鱼多吃」在前,国产影视行业的未来也一定经得起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

面对国产科幻电影过重的科技感下,剧情与情感权重的不平衡,更需要的是愿意「等子弹飞一会儿」的观影舆论。

一个事实是,观众对于国内电影苛刻标准正在与日俱增,这是一个观影愈加严谨的时代。于观众,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需要有合情合理、合法合规、要有大场面的震撼,也需要有累积到位的情绪和后劲。

这一点在口碑票房两极分化的《明日战记》和《独行月球》中便可见一斑,流浪地球之后,观众的标准就在不断高于流浪地球。但事实是,如今国产科幻电影却只能实现视效的不断刷新,而文戏方面的短板,与关于如何讲好电影故事这个恒久命题的探讨有关,也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攻克。

中国式科幻,还需要用很长时间来实现「文武双全」。

1号结语

在国产科幻片的聚众狂欢里,关于未来世界的侧写正在被以不同的角度描摹。但在狂欢之外,国产科幻片更需要在国内外科幻电影佳作中,认清自己的不足。

作为预见未来的窗口,科幻电影值得更多的期待。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 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2. 中国科幻片“到哪了”?

mp.weixin.qq/s/lq3q4LsPeI6c3T6l9UqXK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