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简介35字(备考知识之名人篇)

【人物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简介35字(备考知识之名人篇)(1)

杜牧曾三次为官,因为要实现他进步的政治主张。他的思想在《阿房宫赋》里已有深刻的阐述,但结局堪悲。杜牧的落魄是因为无缘报国,对朋党倾轧、宦官专权写出了痛心疾首之作:“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奢事荔枝为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而《泊秦淮》对统治者的批判更是入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为文人的杜牧,即使做了官也脱不掉一遇腐败就拍案而起的秉性,这无疑是他终生不得志的原因,也实为做官之大忌、招祸之根本。

【人物素材运用】

1.帮助人民发声——杜牧把雄壮与秀美相结合,有人曾经说过杜牧的诗歌,很尖锐,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对社会缺点的看法,以及帮助人民发声的内容。正是由于杜牧不畏权贵、帮助人民发声,不仅使其在诗歌中体现道理、增强诗歌的可读性,更加使他的诗歌对后世解读那段历史有借鉴意义。

2.敢于坚持做自己——当时正流行诗歌圆润的写法,其中缺少在叙述大事时,存在的风骨,但杜牧的诗歌中有自己的锋芒。正是他的这种没有随大流、敢于坚持做自己的精神,使他以一己之力开辟了一种新的诗歌表现手法,也使诗歌的种类一步一步的扩大,让以后学习的人有可以参考、可以学习模仿的东西,这是很强大的一种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