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意识的含义(意识的结构)

一、意识结构存在的前提(1)行动、言语(行动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哲学上意识的含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哲学上意识的含义(意识的结构)

哲学上意识的含义

一、意识结构存在的前提

(1)行动、言语(行动层)

(2) 感觉、知觉(觉知层)

(3)心觉

(觉知层)

(5)心理信息、心意地位

(信息层)

(4)感受

(觉知层)

(6)自我(核心层)

(7)记忆

(8)大脑的生理基础

(基础层)

(1)意识没有灯光的照射;在意识中是不存在探照灯的。如此带来的是:我们心理的演员、舞台和布景等他们自身都能“发光”,是“自明的”,自身具有觉知性,自身具有的觉知性而不需要灯光的照射。最初,是产生的感觉具有了觉知性,从而带动知觉、心觉和感受具有觉知性。感觉的觉知性是天然形成的,是生物生化的过程;如同灯有了电流而发光一样自然。感觉没有觉知性就没有了感觉本身。感觉、知觉、心觉和感受的觉知性是天然地形成的生化过程,是自然形成的;自身能“发光”而不需要灯光的照射。没有灯光照射的感觉、知觉、心觉和感受是能够被自我所觉知到的,觉知到它们的存在和运动。

意识是由多个意识成分相互结合的结果。由于意识成分——知觉、心觉和感受(演员、舞台、布景等)都具有觉知性,从而让结果的意识(即使意识包括更多的成分)也具有了觉知性;这就是意识觉知性的根本来源。由它们组成的心理活动也具有了觉知性。

(2)意识中的自我,是我们的人格,是我们的修养水平,是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的体现;是我们的需要、欲望和品性的集合体;是我们的习惯、经验和心理定势的集合体。在记忆中的信息由于被激活而进入到我们的心理中成为心理的原始状态,成为我们心理的主宰,是心理活动的支配者和调控者。自我是意识的主体,它处于意识的核心层中。

(3)在意识中,还存在着无意识的心理信息,它是意识心理活动的核心,是意识心理活动的主轴,是意识心理活动的内涵所在。

(4)意识不是笼统的,抽象的,它是一个个具体的心理活动而非意识流;如想象、思维、注意、学习、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它有很多具体而独特的成分,它们是感觉、知觉、心觉、感受,它们是心理信息、心理能量,同时还包括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的心理活动就是由这些成分有机结合的结果。

意识的成分就是意识的元素,它们是:

感觉(心理学中的感觉概念)

知觉(心理学中的知觉概念)

心觉(心理学中的表象或心象)

感受(内心的体验)

心理信息(含义、内容、意义)

心意地位(心理能量)

自我(调控中心)。

其中,感觉、知觉、心觉和感受都具有觉知性,同时,它们还是矢量;它们既具有觉知性(相当于方向),又带有一定的心理信息,它可以成为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作为心理活动的工具。感受(内心的体验),存在良好的体验和不良的体验。

感觉由于出现的概率小常被省略掉了。

自我、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不具有觉性,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是“无意识”的。自我是意识的核心和大脑中枢;心理信息是自我需要表达的涵义和内容;心意地位专为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如欲望的强度,需求在我们内心中的位置高低。

二、意识结构

自我是心理或者心理活动的主体,它是心理活动的支配者、调控者和监督者;它是心理的支柱,是“大脑中枢”;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受到自我的监控和调节,最终完成相应的心理活动。知觉、注意、想象、思维、学习、反省都是在自我的调节下进行的。自我是无意识的及隐藏于心灵深处,由于难以注意到我们常常把它给省略掉了。自我不具有觉知性,是无意识的,变化极快,即便是间接觉知时间也很短。自我相当于电脑中的中央处理器和系统软件,我们是感觉不到,意识不到它的,可它却对心理活动起着无比大的支柱作用。自我本身无觉知性,是无意识的;可是,它却可以对心理对象或心理内容进行审视和观测,可以对这些心理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屋内的观察员观察屋外的景观一样,如此,自我才显得神秘。

我们发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它们都是在自我的调控下完成的;但这些心理活动都不是在自我所在的核心层中出现和展开的,也就是说,心理活动都不是在核心层中产生的;它们是在核心层之外的心理层中产生的;虽然是在自我的支配调控下,但心理活动本身却是在心理层中产生并运行的。

心理层中的心理材料:知觉、心觉、心理信息、感受和心意地位相互进行了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心理活动。同样,在心理层面之外还存在受到自我支配的言语和行动。或者是说,心理层面是介于核心层面和外在言语和行动层面之间的那一环节,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场所。核心层中的自我支配和调节心理层面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发出了外在的言语和行动。

——可以看出意识包括了三个层面:

1.是居住在核心层中,在心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自我,它专门支配和调控心理层中的材料进行心理活动,最终表达自己的意志。

自我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的主体,是意识的发出者和觉知者;它是处于心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层面——核心层,即自我所处的这一层次;它是我们意识或者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支配、调节和监控意识的最终决策者,是我们的品性和人格所在。

2.是受到自我调控而在心理层中形成心理活动的成分:感觉、知觉、心觉、感受、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它们是形成心理活动的材料,最终在心理层中组织形成心理活动,体现自我的意志和想法。

在心理层,由于具有觉知性的,同时作为对象或材料的感觉、知觉、心觉和感受占居了觉知层,不具有觉知性的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又占居了信息层让整个心理层面显得宏大并成为了意识的主要部分。

心理层,即我们正常地形成心理活动的层次,是能被我们觉知的心理层,是我们意识产生的层面,是心理活动产生的层面。在这一层次还可分为信息层和觉知层。在信息层中居住着心理信息和心意地位,它们不具有觉知性,是无意识的。在觉知层中产生着感觉、知觉、心觉和感受,它们具有天然的觉知性,能够被我们所觉知;如此,带来了意识的觉知性。

觉知层是我们能够觉知到的层面。在觉知层中,我们所觉知到的主观信息是组成意识或者心理活动的材料;它主要从二个方面给予提供:

(1)是身体内部或外部的物质对感官的刺激而形成的感觉、知觉,为感觉的产生而形成的感受等知觉材料。

(2)是我们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来的心觉或表象信息。这是我们主动地提取的心觉材料。

3.在心理层外是受到自我支配的行动和言语,它们是外在形式,属于行动层。行动层是任务的执行层,是体现自我的意志而发出的;主要指我们主动发出的言语或行动所形成的知觉,它是知觉的外在形式层;是我们和他人能够觉知到的。

自我深藏在核心层中,我们难以觉察;行动和言语又只在外面表露而显肤浅;可以看出心理活动的主要部分应属心理层。不过,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主要是这三个层面的合体;缺了谁都不完整,心理活动也无法正常地进行。从觉知性这一角度来看,意识主要是指心理层和行动层,因为自我常被省略掉了。

(1)行动、言语(行动层)

(2) 感觉、知觉(觉知层)

(3)心觉

(觉知层)

(5)心理信息、心意地位

(信息层)

(4)感受

(觉知层)

(6)自我(核心层)

(7)记忆

(8)大脑的生理基础

(基础层)

注:1.行动层和觉知层是意识的(1)(2)(3)(4)。感觉、知觉、心觉、感受或者言语、行动是具有觉知性的元素或现象;我们能够觉知它们,发现它们。

2.信息层、核心层和基础层是无意识的(5)(6)(7)(8)。心意地位、心理信息、自我是不具有觉知性的元素或心理的主体和核心;它们是无意识的,我们不能直接地觉知。

3.基础层中记忆只是为心理活动提供材料而已(7)。

4.心理层由觉知层和信息层组成(2) (3) (4) (5);人的心理活动就是在心理层中产生的;包括核心层(6)。

5.梦心理的产生场所(3)(5)(6)(7)

在通常情况,自我存储于记忆腔中;当人处于觉醒状态时,自我将受到刺激而被激活进入到核心层中恢复生命和活力。

心理信息是在自我或人格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同时受到自我的调控和监督;是为自我或人格服务的具体心理活动的内容或涵义。

三、意识成分的特性

在意识成分中,由于不同的成分自身的特点不同,那么,它在意识(心理)的组合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1)知觉和心觉自身没有自主能力,又不能提供心理能量,不过,它具有觉知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们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工具是再适合不过了。所以说,知觉、心觉(包括形体的和符号的,视觉的和听觉的,载体的、创建的和联结的三种)常常作为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受支配的工具;如在思维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在想象的过程中起着工具的作用,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既有载体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

(2)心理信息没有觉知性,又没有自主能力,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行,它又没有自己的特长,好象一无是处;可是,心理信息变化莫测,是隐形的“杀手”它是自我的手臂,专为自我服务,是自我的表达途径。

心理信息是意识或心理活动的内容或涵义,它是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是言语或文字的内涵,它是无意识的,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

心理信息是在自我或人格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同时受到自我的调控和监督;是为自我或人格服务的具体心理活动的内容或涵义。

(3)感受,自身没有自主能力,自己具有的觉知性又较差,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可以;还好,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或者说“绝招”,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靠自身来为意识,心理活动增添色彩,提供心理能量,让我们的世界不在单调,沉闷。感受常常作为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心意地位的升高或降低,它为心理、意识提供情感色彩。

心意地位没有觉知性,又没有自主能力,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可以,它又没有自己的特长,好象一无是处;可是,它专为心理信息提供能量,提供动力,这是直接的动力;它是联系感受与心理信息的桥梁,是动力的桥梁;它是专门支撑心意在我们心中的份量和位置的。心意地位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或能量系统,它专为心理、意识(主要是心意)提供能量和动力。

自我有着强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动作用,同时它又不具有觉知性(它具有了觉知性,就不在神秘了,世人早就认识它了),它能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主体,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支配者或“大脑中枢”真是上帝的安排。自我是心理、意识的“大脑中枢”,控制中心,它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

核心层中的自我是心理的主体或者心灵,它是我们的人格和品性,是我们的修养水平,是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它专门对我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起调配和监控的作用。在记忆中由于被激活而进入到我们的心理中成为心理的原始状态,成为我们心理的主宰。

自我是无意识的,它本身不具有觉知性,即便灯光照射到它我们也看不见。在通常情况,自我存储于记忆腔中;当人处于觉醒状况时,自我将受到刺激而被激活进入到核心层中恢复生命和活力。

——可以看出:知觉、心觉是心理、意识的载体或工具;感受为心理、意识提供色彩;心意地位为心理、意识和欲望提供能量和动力;心理信息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核心,是自我的表达途径;自我却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中枢,是发出者和觉知者。

四、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产生是在自我的调控和监督下,知觉(形体的和符号的)和心觉(形体的和符号的)按照自我的要求进行组合,使心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觉知性,都是以知觉或心觉作为载体或工具,并表达一定的意思或涵义,最终体现自我的意志和意愿。

1.来自外界对感官的刺激在觉知层中形成感觉或知觉,如形成的痛觉或形成的汽车的知觉。感觉或知觉本身具有觉知性而不需要灯光的照射,这如同电流经过灯泡而发光一样的自然,而不需要其它照射物的存在。如图:

外界刺激——感受器——感觉或知觉

2.在觉知层中产生的心觉主要来源于记忆腔的记忆信息,它是由自我的主动调控,提取记忆信息进入到觉知层中形成心觉;如回忆起老家的水牛(形体心觉),回忆起先前所说的话语(符号心觉)。同时,自我也主动调控我们的行动,支配我们的行为。如图:

自我——记忆信息——心觉

或自我——行动

3.感受也是在觉知层中得以产生,它是感觉产生后的心理体验。它将促进我们心理状态的发展、演化,情绪的变化。如图:

感觉——先天性心意——感受——心态或情绪

4.觉知层中产生的感觉或知觉或者心觉将刺激核心层中的自我,自我(就是我自己)为了自身的安全、方便、尊重、自由、利益的需要将进行相应的思维活动,这思维活动通过言语或行动在觉知层中得已表达——形成能被我们觉知到的思维过程,最终形成相应的结论,以行动或言语的形式来表达,如评估、判断,猜测。如图:

知觉或心觉(觉知层)——自我支配的思维(觉知层)——结果:言语或行动(觉知层)

或知觉、心觉——思维——结果。它们都是在觉知层中完成的。

若只有:知觉、心觉——思维——,说明还没有完成思考。

5.无意识的产生

这里所谈的无意识是指心理无意识——即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不包括其它的生理无意识等。

觉知层中产生的感觉或知觉或者心觉将刺激核心层中的自我,自我(就是我自己)为了自身的安全、方便、尊重、自由、利益的需要将进行相应的无意识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没有通过言语或行动在觉知层中得已表达——没有形成能被我们觉知到的思维过程,它是自我进行的无意识的思维活动,只是以心理信息的方式得已表现,不过,其结果必定以行动或言语的形式来表达,通过觉知层可以觉知到。如暗示、灵感、直觉、意会(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习惯、心理定势。如图:

知觉、心觉(觉知层)——自我进行的无意识思维(核心层)——结果:言语或行动(觉知层)

(1)在参考消息(2005年3月16日)引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2月28日一期文章,题为“探索无意识之谜”中提到了一种称为适应性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它能让我们驾车转过一个街角,而无需用复杂的计算来找出精确的转弯角度,汽车速度和驾驶半径。我们驾车转过街角,没有什么考虑,推测,仅是看到了那个街角而已,就能不知不觉,毫无意识地转过街角,转过这个街角需要的速度,驾驶半径我们也没有过多考虑,好象是自然就轻松转过去了。这一过程我们仅意识到了街角(看到了),其它的什么也没有意识到,这“其它”过程的支配力量就是适应性无意识。实际上,这一过程是有心理活动的,是一心理过程,是我们在不知不觉,自然中转过去的;只是我们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意识到而已;并不是没有发生心理活动。假若真没有发生一丝丝的心理活动,我们的心理没有一丝丝的变化,而我们又很自然地转过了街角那就太神了。有的人骑自行车转过一个街角时很粗心,撞到了街角处那墙壁上;他很后悔:早知道这样,把自行车的龙头(方向架)转急一点就好了。当他撞到墙上时,他的心理活动就非常明显了。这也能间接地说明:我们骑自行车转过一个街角时是有心理活动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感觉到而已。这时的心理活动(心神的单独运动)由于没有相应的载体而不明显。当我们骑着自行车走近街角时,街角的位置(它带有相应的信息)通过视觉印入到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内心在默默地评估(依据以往的经验)街角处在我们正前方的什么位置:距离有多远?街道有多宽?我们在多大的范围内能够正常的转过街角?只不过这一过程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由心神独自去完成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没有知觉作为载体使我们难以感觉到,意识到,我们好似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

在功夫影片中,侠客用剑朝主人公刺来,在千钧一发之际,主人公没有思索,犹豫,立即闪身。我们分析一下主人公在当时的心理状态:当侠客用剑朝主人公刺来时,主人公是知道的,主人公或许还会认为:这可能会对我造成伤害,我得立即闪开,于是,发出行动——闪身。假若主人公并不知道侠客用剑已朝自己刺来,他是不会闪身的。假若主人公知道侠客在用剑朝自己刺来,而自己又认为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主人公也是不会闪身的;他觉得侠客的剑是用纸做成的,或者主人公觉得侠客的剑刺偏了,伤不到自己。只有当主人公认识到剑的刺来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时他才会闪身,而这一心理过程,主人公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意会到了而已)。他只知道侠客的剑朝我刺来时,我得立即闪身。主人公的这一心理过程是存在的,只是他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意识到而已。当时那心理活动的内涵就是心神,它没有载体,以致感觉不到,意识不到。假若主人公看见剑已刺来,而自己没有任何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他是不会闪身的;相当于他没有看见剑已刺来。即使我们正常的人在遭到意外袭击而躲过一劫时,也会心有余悸,心情难以平静(我的妈呀,好险啦!)。上述两例是存在心理活动的,只是由于(心神或者心理活动)没有载体而使我们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意识到;这就是心理活动中的心理无意识(感应性无意识,它是心理无意识的一种)的本质所在;当然,这也是心神的单独行动,是心神无载体的行动。

如在商场推购物车的过程,走路绕过一个障碍物的过程。我们都没有仔细地考虑,推敲,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地就这样过去了;这就是心理无意识的作用。

……心理无意识是人们在临时(突然)感应到了外界的刺激而作出的随机应变(无意识地);于是,作者把这样的心理无意识称为感应性无意识,也称为适应性无意识。感应性无意识似“本能反应”,完全随机应变;为了自己的安全,方便,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它是心理的临时反应。

它的特点:就是随机应变。

它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的方便,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

在我们行走的大路上有一个坑,我们得绕过这个坑再往前走;我们能绕过这个坑是感应性无意识的支配;我们没有去想就自自然然地过去了。我们过马路时,左右看一下,评估一下汽车离我们有多远,速度有多快,我们按照正常的速度能否安全地走过马路;我们没有想,没有思索,只是意会到了而已;这就是感应性无意识的调配。

(2)顾名思义,习惯性无意识指的就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习惯而形成的无意识。如习惯性言语,动作,行为,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前曾经是意识的行动,但由于不断重复而自动化了,因而日益变成非意识的;”(《普通心理学》:苏)。习惯性无意识就是我们在形成某种习惯后,会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地进行相应的活动。习惯性无意识是心理信息无载体的行动,我们难以明显地感觉到,意识到。如:拿盆——拿毛巾——舀水——洗脸——倒水这一过程我们是不知不觉地顺理成章地进行,我们没有思索,考虑,自自然然地进行,没有“意识”的有意安排;而它是习惯性无意识的安排。习惯性无意识是起联结的作用,它把各个动作或者事物有机地接合在一起;它让我们干事更为简单,自然,同时又是那样的协调和迅速,我们毫无费心,费力,不加思索地自自然然地就完成了。

习惯性无意识是事物之间的一种默默的心理纽带,也是多个动作能够协调完成的一种纽带。习惯性无意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多个连续的动作经过反复的有机接合在内心形成的心理纽带。

习惯性无意识一旦形成就程序化,定型化,有时显得比较古板,也难以更改。

6.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差异

(1)意识的思维活动有知觉或心觉为载体,无意识却没有载体。

(2)意识能明显觉知到,觉知到知觉或心觉;无意识难以觉知到。

(3)意识的运行速度慢,无意识的运行速度快。

(4)意识活动可以长时间地进行,无意识活动只能在刹那间进行。

刹那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