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个你听说的老故事(人文夜读曹乃谦)

讲述一个你听说的老故事(人文夜读曹乃谦)(1)

朗读丨《同声四调》作者:曹乃谦

人文夜读,来这里聆听经典

朗读:曹乃谦丨原文选自 《同声四调》

原 文

刘科长成天恼恨恨的样子,看见我们学生,就好像是看见了阶级敌人,这不对那不对地挑我们毛病。不行!给你们发的工作服咋不穿?都穿都穿!

我的工作服给了表弟忠义,不能往回要,只好去求小范,看看能不能花钱跟库里买一套。我那身工作服就是在他的手里领的。小范说买啥,我工作服好几套,给上你一套。我给他钱他不要,说你帮我写作,使我成了营里头的名人了,那该值多少钱呢?我叔叔还夸你呢,说全凭人家小曹。我说不要你甭要。

衣服统一了,又说不行,东一个西一个等了这个等那个,不行,得集中住宿。他就跟矿上反映,让我们调宿舍,把我们集中到了矿招待所。为的是矿招待所距离俱乐部近,五分钟就到。

这倒是不错,我们半点意见也没有不说,还盼着他再有点啥看不对的地方。

盼着盼着,盼来了。

那天上午王队长跟我说,刘科长让你出趟差。

我不懂“出趟差”是干什么,问说啥出趟差?他说,不是出趟差,是出差。我说啥叫出差?他说,唉呀呀你高中生连出差也不懂得?

课本里没碰到过这个词,生活中也没听过这个词。刚跟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十九岁的我,真的不知道啥叫出差。

讲述一个你听说的老故事(人文夜读曹乃谦)(2)

我说我真的不懂的。他说看来再聪明的人也有不知道的地方,去哇,你到刘科长办公室就知道了。

我去了刘科长办公室。他说听说你懂的乐器多,你说说咱们乐队里还该配置些什么,叫工会给买。

我想也没想就说,最紧要的是该把低胡换成大提琴,再给拉板胡的池师傅买把高胡,有些曲子用板胡,效果不好,换成高胡就好了。我接住又说还应该有把中胡。

心想着再买把中阮,因为我知道有的曲子用中阮比三弦要好。但我没提,我怕他怀疑我是自私自利,为自己。

他说:“好哇,你给出这趟差哇。”

我正琢磨出这趟差是干啥,他紧接着又说,我听王队长说现在的这把大三弦是你自己花钱买的,这么大的矿能让个人买乐器,叫人笑掉大牙。你把发票拿来,让工会给报了。

我说我那次是跟张家口买的,人家没给开啥发票。他说,那这次还到张家口去买,顺便叫他们把你那个三弦的发票补上。

“明天就跟俱乐部的李靖去哇。”他说。

我心里不由地在喊,刘科长万岁!

我想起那天吴福有跟我骂刘科长说,这个家伙多会死了才好。当时我说,你真是一个小孩子。吴福有是老三届初中生,比我小一岁。可回头又想想我刚才喊万岁,这也是小孩心理。

我回了后台跟吴福有一说,吴福有高兴得往高蹦了两蹦。

听说我第二天要到张家口出差,赵喜民说你等等,我到商店买点东西,你给我去眊眊我姐姐去。不一会儿他买回了十包咖啡半方糖。

赵喜民五岁他姐姐九岁时,父母就不在世了。是姥姥把他姐弟俩拉扯大。去年他姐姐结婚了,姐夫在张家口一个部队当营长。

我到俱乐部跟李靖打招呼,说我得先回家跟我妈说说要出差呀,我跟他约好了时间,第二天上午九点在北门外长途汽车站见面。

我回了圆通寺,我妈不在家。隔壁枊姐姐说,你妈去怀仁走了几天了,正好俺娃回来了,我正还说,俺娃要是不回的话,咋办呀?

她说的咋办呀,原来是她的大伯子跟广灵县老家来了,她想在我家住两天。

我说住哇么。

大概是见我有点走思,她又解释说俺娃小不懂的,小叔子可以跟嫂子一个炕上睡,大伯子就不能跟兄弟媳妇一个炕上睡。我黑夜也得在你家跟俺娃一个炕上睡。

我走思是我在想,我要出差呀,要去张家口买乐器去呀,大三弦的钱,领导也能给报呀,我想跟我妈说说这个,可我妈正好就不在。

我说睡哇么。

枊姐姐说你妈说你宣传队忙,顾不得回家。可走的时候还吩咐我,说万一招娃子回来,让你到我家吃晚饭。

大伯子来了枊姐姐正好吃好的,晚上做了西瓜皮馅儿饺子,给我送来了。

枊姐姐家永远有晒干的西瓜皮。一到西瓜下来的日子,她就到大街拾西瓜皮。拾回来把硬的绿皮切掉,把里边的刮刮后,就把西瓜皮切成条儿,晾晒在文革的传单纸上。如果西瓜是个半个壳子的话,她会把这半个壳子旋成一条很长很长的长条,盘着担在院外晾衣的铁丝上。晒干收起来,预备着冬天吃。

枊姐姐的西瓜皮馅儿饺子真好吃。

睡觉的时候,枊姐姐在我妈的褥子上铺了几张大纸,说是来了,身上不干净,怕把我妈的褥子弄脏。

我本来可以到老王家去睡,可自从发生了工资事件后,好不容易现在老王跟我说开话了,可想提出说在人家家睡,我是不敢张这个嘴的。

跟枊姐姐睡一个炕就睡哇,无所谓的。在我眼里,枊姐姐就像是我们家的一个人似的。小时候,她还常常搂着我睡,鼻孔呼出的气息,吹得我头皮麻舒舒的,奶子一鼓一鼓地顶着我的脸。让我永远忘不了。

拉灭灯了,枊姐姐身底下的纸,一会“圪欻”一声,一会“圪欻”一声,那“圪欻圪欻”的声音,总是在我耳边响,响了一黑夜。

第二天早晨我走的时候,我把我的家门鈅匙留给了她,我说我到张家口呀。她问走几天,我说我也不知道。

讲述一个你听说的老故事(人文夜读曹乃谦)(3)

我们是乘坐着长途汽车到的张家口。买了大提琴,买了高胡,买了中胡,给李生儒郭祥贺金生三个人一人买了一竿能控制松紧的二胡弓,又给王队长买了新疆手鼓和串铃。我还另买了个上海牌口琴。我掏钱的时候李靖说,算了,一并儿让他用咱们的支票吧。我说别价别价,你就把上次的三弦钱给算进去就行了。他说你自己花钱买三弦给九矿宣传队用了这么长时间,难道还不值这四五块钱吗?我说我那是怕下了井,让我妈麻烦。他说行了,我主了,报销单儿上别出现口琴,开在别的乐器上。

用支票结账时,商店给我把上次的三弦钱三百八十块,找出来现钱,李靖让我自己装了起来,我没说客气话就装兜里了。

长途汽车上人多,拥挤,怕把乐器挤坏,我们决定坐火车回大同。

坐火车就是得在第二天的上午回,我说我正好到部队替赵喜民看看他姐姐去。李靖也说有个啥亲戚要去看看。

在火车站附近找好了旅馆,把乐器放进房间,我们就散开了,各走各的。

喜民姐姐认不得咖啡半方糖,我教给她咋喝,姐姐骂喜民,说他瞎花钱。

姐姐给讲喜民的身世,说喜民小时候在舅舅家,吃饭看眼色,表哥们不想吃了,他才开始吃。其实舅舅家的人们都跟他挺好,是他自己要瞎拿心。讲着讲着姐姐哭了。我心想,喜民的身世跟老王真有像,怪不得性格也有像。跟曹操相反,宁叫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姐姐流着泪说,一看你俩就是好朋友,问我弟兄几个。我说我妈就我一个孩子,姐姐说正好你们两个也是个伴儿。

姐姐留我在他家吃的晚饭,泡大的黄豆和腐干丁儿炒在一起。主食是米饭。真好吃。

我走的时候,姐姐给我拿了两个方的铁皮饼干桶。我以为是给赵喜民拿的饼干。用手一提,挺沉。每个的重量足有五斤。姐姐说里面装的是东北大黄豆,一桶让给我妈,一桶让给喜民,说泡泡煮着吃。

姐夫是营长,他叫司机把我送回了旅馆。

李靖在亲戚家喝多了酒,衣服也没脱,就那么躺在床上睡着了。我喊醒他,他到了趟厕所,回来脱了衣服,钻进被窝。

李靖问我小曹打呼噜不打,我说不打。他说我可能会有点动静。我问说什么动静,他不回答。他已经睡着了,还没等我的衣服脱完,他就已经在打呼噜了。

哦,他说的动静大概就是指打呼噜。

唉呀呀,这动静是不是也来得太急了点。

我拉灭了灯。

我妈我爹两个人都打呼噜,可我妈我爹的呼噜是正常的那种呼噜。再说,打上一阵子也要停一停。

可李靖呼噜很不一般,先是很响的一声大吸气,接住在往出呼气的时候,伴着一种很特别的音响,这种音响经过我认真的琢磨和细细地领会后,终于能够想象出是种什么音响了,那就是一个人在用手指使劲地在布上抠抠抠,而且是在一块扽紧的布面上,抠抠抠。

一个人的嘴里怎么会有这种音响效果呢?我又认真地细细地琢磨和领会一番后,明白了,他这是在磨牙。

头天夜里是枊姐姐身底下的那些纸们在“圪欻”“圪欻”地响着,响得我一夜没睡好。现在的耳边又是这不一般的呼噜,和永不休止的音响。我用被子蒙住脑袋,又用手指塞住耳朵,还是让吵得睡不着。

不行,我得往醒推推他。

推一下不理睬,又推一下又不理睬,又用力地推,就推就喊:“李师傅求求你了,让我也睡会儿行不行,李师傅。”

“李师傅求求你了,让我也睡会儿行不行?”

李师傅终于被叫醒了,欠起些身问说:“唔?我是不是有些动静?”

我赶紧说:“有有有,李师傅,有动静。”

他坐起了,说要不你先睡,我给尿点去。说完,披了个袄儿出去了。

我赶快抓紧时间,睡,快快睡着。可越是着急还越是睡不着。

听的李师傅进来了,他没急着往下躺,而是倒了杯水在喝。我知道他这是让我先睡着,他再睡。

李师傅真好,我快睡。快睡。快睡。快睡。可最后也不知道是睡着了一会儿没有,耳边又响起了那特别的不一般的被称作是“动静”的呼噜声。

我失去了睡觉的信心,也坐起身,喝了一杯水。也不知道是几点。

我是个刚上班的学生没表,李靖师傅家里困难,也没戴手表。

反正也睡不着,我就穿了衣裳到服务台去看看,已经是半夜三点半了。

有人跟服务台结帐,要去赶火车。我一下子想起,赶快跟服务台说,想再换个房,好睡会儿。服务台说换也行,你得再交个半费。我心想整费也行。

就这样,这一夜,我终于也睡了有两个小时。

在火车上,我说:“李师傅,你的那呼噜可是打出点国际水平了。”

他说:“哪呢,哪有个啥国际水平。我那是瞎打呢。”

“哈……”我笑得差点儿给背过气去。

背景音乐 班得瑞-Moonglow

【人文夜读】 来这里,与经典相遇

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电台【人文读书声】

已在喜马拉雅FM、蜻蜓FM开播 欢迎关注收听

今天是【人文夜读】第二十五夜,我们每周都会为大家带来两段精彩的文字朗读,播音推送的时间为每周二、周五晚,欢迎收听。

今夜,我们为大家播放的是著名作家曹乃谦创作的个人回忆录《同声四调》,曹乃谦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妙趣横生,让我们仿佛跟随文字回到了他的青年时代。

讲述一个你听说的老故事(人文夜读曹乃谦)(4)

关于《同声四调》

汪曾祺看完他的小说,脱口而出“好!”

马悦然称他为“天才的作家”

王安忆说他的写作“乡情郁郁而古风淳淳”

这本书是曹乃谦的长篇散文,写自己在“文革”期间的经历,在工宣队,下煤窑,在铁匠房,在政工办,主线则是养父母,尤其是养母对他至深至纯的爱。在书中,一个青年和大时代若即若离,和养母血脉相依。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夫人陈文芬作序推荐。

曹乃谦是养母偷来的儿子,养母换梅是这个传奇的主角。曹乃谦爱她,敬她,怕她,宠她,而最终,都是为了写她。曹乃谦的书,能看到人间最温馨的画面,能体会人世最质朴的情感。

他的书,文字似清风徐来,人心满绿意盎然。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即可进入京东购书页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到当当购买页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