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主要观点(丝绸之路要义新注)

“丝绸之路”是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线路,又是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经云贵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经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沙漠丝绸之路”;经蒙古和俄罗斯的“草原丝绸之路”;经太平洋或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丝绸之路主要观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丝绸之路主要观点(丝绸之路要义新注)

丝绸之路主要观点

“丝绸之路”是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线路,又是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经云贵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经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沙漠丝绸之路”;经蒙古和俄罗斯的“草原丝绸之路”;经太平洋或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精神——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相关史实:

鉴真东渡。鉴真(688—763年)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唐玄宗时期,应日本僧阶代表天皇来中国多次邀请、帮助日本整顿僧人戒律(当时许多日本僧人不守戒律)曾六次东渡(743—753年),前五次渡海行动都没有成功:第一次,弟子诬告鉴真一行出海是与海盗勾结,被官方拘禁;第二次,出海后遭大风飘到舟山群岛;第三次,越州(绍兴)僧人为挽留鉴真,故意编造日本“引诱”阴谋,遭官方截留;第四次.弟子担心师父安全,央求扬州官府阻拦;第五次.海上遇强风漂流至海南岛,由于辛劳过度、庸医所致双目失明。第六次.从扬州秘密改自连云港出发,历经34天抵达日本,时年66岁。756年担任日本“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建立正规戒律制度。763年在日本唐招提寺(原为日本天皇赐鉴真宅邸)圆寂,享年75岁。一直被视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1254—1324年),意大利旅行家、巨商。17岁跟随父亲和叔叔从地中海东岸出发,沿陆地丝绸之路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近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其叔、父曾在华经商,此次来华是向忽必烈汇报出使罗马教廷情况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担任元朝官员,考察访问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292年春与叔、父随波斯国王专使娶亲(忽必烈将阔阔真公主允亲给波斯国王)团,从泉州起航经波斯,于1295年回到意大利。

马可波罗回国后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东方之行的所见所闻,一名作家狱友将其编为《马可·波罗行记》,对新航路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1298年马可波罗获释回家,终成巨商。

郑和下西洋。郑和(1371-1433年),原姓马,云南昆阳人。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洪武十三年(1381年)明军进攻云南,年仅十岁的马和被掠至南京,阉割成太监进入朱棣燕王府。永乐二年(1404年)因战功,明成祖赐马和郑姓,并升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郑和智略超凡,知兵习战,明成祖对其十分信赖 。1405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62岁的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今属印度)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下西洋之目的:1、构建大中华文化圈。2、发展海外贸易。3、宣扬大明威德。4、招揽海外诸国称藩纳贡。5、寻找建文帝——明朝历史文献里,留有一些建文帝可能没有被烧死,而逃亡海外之传言;又说出家于二十年后,曾返北京。所以,有人认为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原因是寻找建文帝。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张骞、班超、唐玄奘等人的动人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