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活雷锋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天台活雷锋)

2018-12-13 11:21 | 台州日报 | 朱玲巧 通讯员 芦微微

12月11日

《台州日报》头版头条

刊登了《“清江来了”——

记36年扎根天台雷峰乡

卫生院的老院长洪清江》

并配发评论

读了这篇报道,深受鼓舞,深受教育。最美乡村医生洪清江,扎根乡村,吃苦在前,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在基层医护岗位上勇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者,值得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天台县委书记 管文新

现将原文予以转载

与大家共享

深圳活雷锋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天台活雷锋)(1)

深圳活雷锋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天台活雷锋)(2)

“清江来了”

——记36年扎根天台雷峰乡

卫生院的老院长洪清江

“你再闹,我喊清江过来。”

“清江,真的来了?”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停止了抽噎,乖乖拿起筷子埋头扒拉饭。

天台县雷峰乡,老老少少口中常亲切唤着的“清江”,是雷峰乡卫生院的老院长洪清江。

看到他,闹腾的孩子,会暂时收敛脾气,他们不少是清江接生的;久病的老人,像看到亲生儿子般一展笑颜;卫生院的同事,会忆起老洪院长一次次在洪水、困境中的坚守……

36年扎根山里,雷峰乡有多少个慢性病患者,有几个瘫痪在床,哪些家庭困难,谁到了续药的节点……洪清江是“活档案”。

今年65岁的洪清江,仍在激流勇进。他“二次就业”,适应从一个卫生院院长到家庭医生的转变。

“清江,你来了”

12月1日,沿着雷峰乡卫生院前的羊肠小道绕上几弯,洪清江熟门熟路,走进了一间老房子。

“今天来看看你呀。”

厚实的棉被中,82岁的许金芽探出了脑袋,望着走进门来的洪清江,眼神渐渐清亮。

“呃——呃”年初中风后,喉咙只剩模糊不清的声音,她只能伸出一只手来迎接。

“体温降下来了,精神看上去好多咯。”洪清江俯身上前握住。

一旁许阿婆的儿媳蔡青说起深受震动的一幕:洪清江曾毫不犹豫戴上手套,亲自上阵为婆婆吸痰、导尿,“他真是把老年病人当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

一个冬夜,卫生院值班室的电话又响起了。“清江,我的老伴发烧得厉害。”

洪清江立马翻身下床,披上军大衣,头上绑上自制的探灯,抓起医药箱,骑上自行车冲进了凛冽的寒风中。

81岁的崔树秀永远不能忘怀,洪清江一次次与死神赛跑的身影。

15年来,崔树秀的老伴接连患三次癌症,体质十分虚弱。洪清江就经常上门指导用药、挂葡萄糖,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去年老伴去世。

“相依相伴15年,清江早已是我们的亲人。”崔树秀红了眼眶。

军大衣,是洪清江十年部队生活的印记。

1972年12月底,洪清江到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队服役,1974年就入了党,之后又担任卫生班班长。

“紧急的手术台上,要是递错了一把止血钳,‘啪’的一声,会被扔到地上。”部队的严格要求,洪清江一刻不忘。

因为表现优异,队长一次次挽留,洪清江一干十年,全团最后一个退伍。

工作后,他也一直保持军人的习惯,每天清晨六点左右就开始诊病,让赶早班车来的老人早早回家。

“党员就要带头干。”这是洪清江不多的口头禅之一。

捕鱼人触电了,没有救生设备,洪清江就和同事轮流人工呼吸20多分钟,坚持到救护车来;小孩子烫伤了,正在插秧的洪清江,拔起泥腿就往病人家里跑;过去,卫生院的夜里总是格外忙碌,有时一晚上扎堆接生四五个小孩……

“清江,再给我来一碗。”洪清江开小灶,给产妇们煮的木耳汤和豆皮,她们一口气能喝好几碗。

“不走了,我的家在这里”

“能加把条凳就好了。”初来到雷峰乡卫生院,洪清江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

租的民房,缺门少窗,只有一把破条凳。36年前,他结束10年部队生活,到这个“家徒四壁”的卫生院当院长。

雷峰乡,约1.6万人,崔家片、祥和片、祥塘片三个片区呈“Y”字形。从卫生院到最里面的潘岙杨,约有20里路,有些路窄得开不了车。

过去,常常能看到洪清江带着“电瓶车队”,行驶在羊肠小道上。一人一车一机器,下村给村民们体检。几年工夫,他骑坏了5辆电瓶车。

那时候,卫生院条件不好,村民更是穷困潦倒。

“以后再说”“先欠一点”“实在没有”……“欠账”是家常便饭,多则两三百,少则两三块。

医改前,卫生院自负盈亏,眼看着连工资都发不出了。每年大年三十,洪清江只能拿着厚厚的账单进村讨账,常常又空手而归。

“家庭困难的、没钱结账的干脆就免掉了……下一年重头再来嘛。”以前这些医药费都是洪清江自掏腰包。

可一遇到病人,洪清江又不忍心了。

一个村民脑梗塞,药品、氧气费、补液费,前后半个多月的康复费,加起来上千元,对于二十年前的卫生院来说,是一笔“巨款”。

患者实在掏不出这笔钱,剩下的320元,洪清江自己垫付了。

乡村卫生院终究能力有限,洪清江对一些生命的逝去耿耿于怀。

有一年,山路上一场大型车祸,5人负伤,卫生院5个医护人员全部上阵,还是没能挽回其中一个重伤患者的生命。

“山里条件不好,调到县卫生院吧。”在县里当干部的老同学看不下去了,抛来橄榄枝,他拒绝了。

“有个岗位空缺,你可以补上。”县卫生局干部征求他意见,洪清江摇摇头:“你还是让年轻的同志出去,我留下。”

深圳活雷锋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天台活雷锋)(3)

部队的老队长来探望洪清江,看到简陋的老卫生院,说出了埋在心里多年的愧疚:“在部队留了你那么多年,却没能给你安排一个好单位,对不住你啊!”

“为什么要离开雷峰呢?我是土生土长的雷峰人,雷峰就是我的家,我的老娘亲在这里,我的乡亲们在这里。”洪清江宽慰他。

因为一直当院长,洪清江一家就干脆住在卫生院,夫妻两人成了义务值班员。两个孩子都是在卫生院长大的。

“多亏了你拉我一把”

雷峰乡,两边都是山,中间一条崔岙溪,典型的峡谷型山区。洪水一来,就如排山倒海。

每到台风天,洪清江就会时刻关注崔岙溪的水位变化。洪清江深知,这条看似温驯的溪流,会随时化身洪魔,掀起滔天浊浪。

1989年夏,设在野战医院旧址的雷峰乡卫生院遭遇洪水之夜。有着危机意识的洪清江喊醒妻子,背着两个孩子跳出了围墙。几分钟后,卫生院部分屋子被冲毁,围墙倒了……

2015年8月8日,超强台风“苏迪罗”悍然杀来。当晚,雨水引发洪水,瞬间冲垮了乡里一座几十米长的大桥。很快,洪水涌进了卫生院。

洪清江一边指挥着让年轻的护士先撤离,一边蹚着不断上涨的洪水努力把卫生院的药品、电脑、电子器械等搬到高处,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值班的年轻护士郑珊珊正待出门登高,几秒钟,洪水就顺势漫过膝盖……漫过腰际……满到胸腹……就在她即将被洪水冲走之际,一只大手猛然抓住了她的左手臂,奋力把她从洪水中拉了回来。

“是老洪院长不顾安危救了我,当时两个人随时会一起被洪水冲走……”郑珊珊现在想起那个场景还心有余悸。另外,还有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事逃水时,一脚踩进窨井盖,也被洪清江拉住了。

洪清江被天台县委、县政府评为防御“苏迪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先进个人。

5次先进、8次受嘉奖、10余次优秀先进共产党员……他总是主动把荣誉让给同事,同事再次推选他,他又让……

深圳活雷锋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天台活雷锋)(4)

从雷峰乡卫生院出去的党员医生纷纷以他的口头语“党员就要带头干”为行为标准,先后有六七位担纲过其他乡镇(街道)卫生院的负责人。

“清江,又回来了”

村民们太信任清江了。

“等清江来看了再说。”崔一村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不行了,家人一定要等照顾多年的洪院长查看,宣布老人走了才开始操办后事。

“这是我们新来的院长。”2014年11月,洪清江领着雷峰乡卫生院现任院长叶挺强,敲开了村民们的家门。

深圳活雷锋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天台活雷锋)(5)

“清江要退休了。”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雷峰乡。

“没有看到你这张熟面孔,看病不习惯啊。”他与村民36年的亲情,如何一朝割舍。

况且,他一走,雷峰乡卫生院只剩下一个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任务那么繁重,卫生院需要他。

洪清江心一软,留下了。

“有了老洪院长,雷峰乡卫生院永远有大夫在值班。”叶挺强打开值班表,11月份,洪清江周末全勤。

深圳活雷锋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天台活雷锋)(6)

“年轻人家里事情忙,周末值班的事就交给我。”洪清江总是说。

今年4月,雷峰乡卫生院搬进了新大楼,面貌焕然一新,也搬进了不少智能化设备。

5月24日,洪清江成为雷峰乡卫生院打造的“1 1 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的首个“1”——1名全科医生。

……

一次下村随访几百人的数据,需要5天之内录入电脑。

65岁的洪清江,一直是手写档案,连拼音都没学过,这可怎么办?

年轻护士徐丽丽发现,老洪院长总能早早完成任务。她纳闷:老洪院长是不是请了“外援”?

一天清晨,她无意中的一瞥,才有了答案:洪清江坐在电脑前,面前摊着一本字典和随访记录册,先用铅笔把体检表上每个字标注拼音,再用“二指禅”输入电脑。

“年龄再大,也不能拖后腿,笨鸟先飞嘛。”洪清江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有时候得录到晚上十一二点。

“洪院长总是带头学习,他自己从部队回来还到县卫生学校进修,考上了大专。”年长的同事们告诉徐丽丽。

洪清江还学会了用智能机接收微信通知,新院引进的智能医疗设备,他也用得溜。

“我没有其他爱好,能一直给乡亲看病,生活就很踏实。”洪清江这样概括自己的“二次就业”。

清江,就似一江清水,澄净如练。

洪清江的“真善美”

黄保才

洪清江这个名字,每个字都有三点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位天台县雷峰乡卫生院老院长,真是人如其名,“一江清水”,泽被乡里”。

作为医者,他仁心仁术,36年如一日,倾情服务乡里乡亲,视患者为父母兄弟姐妹乃至己出的骨肉。“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竭尽乡村医生之本分,将高尚的医德医风发扬光大,捂暖了多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他退休了,乡亲们离不开他,在他们眼里,洪清江就是最美乡村医生。

作为院长,他勇于担当,恪尽己责。危难之际,把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让于同事,山洪中挺身救人;平常日子,为卫生院生存发展殚精竭虑,更为患者贫病窘境操心。见不得病人痛,他有叫必到,有求必应;见不得乡亲苦,他一再减免诊费,还倒贴钱。洪清江拥有这等至善情怀,无怪乎乡亲们信他、依他、敬他、亲他,须臾难离。

作为党员,他更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攻坚克难时率先垂范,一马当先;评功摆好时一意推让,扶携后进。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却时时处处可见共产党员的言行标准,在他身上熠熠生光。这样初心不易、本真如一的老共产党员,老百姓怎么能不引以为贴心人呢。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洪清江扎根乡土36年,其间是有机会调离那个偏远落后、难以为继的卫生院,到城里医院当个医生的,但他愣是放弃了。是与生俱来的故土情结、多年结下的乡情亲情、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让他作出了义无反顾的选择——继续当一名乡村医生,为缺医少药的乡亲们缓解病痛,守护健康。

乡亲们回报他的,不外乎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和一份信赖。洪清江自觉地将人生价值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他因此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原标题《《台州日报》头版头条表扬天台“活雷锋”,是什么让他坚守了36年?》。编辑 刘程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