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禅意的山僧(向往恬淡的生活)

有人抱怨生活冷清,日复一日都是平平无奇的模样;有人厌恶红尘喧扰,到处灯红酒绿躲不开的嘈杂。然后开始选择、迷失、认清自己,幸运地找到自己的归属;不幸的是一生浑浑噩噩。

最有禅意的山僧(向往恬淡的生活)(1)

读唐代的诗《答人》,诗人兴许是皈依道教的太上隐者,从来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或有人问起,也只用这句诗来回答: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这像极了自言自语,旁若无人的答话,却可以回答俗世中诸多提问,譬如:

你何时到这里来?

家住何方,仙乡何处?

今年贵庚,在此做甚?

家中人口……

恬淡自在的个性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偶”字一出,便见诗人无拘无束、自在潇洒的模样。偶然间来到此处,见着古松,树下休憩,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又不被外物所牵绊,因此幕天席地,以石为枕,酣睡入眠。

最有禅意的山僧(向往恬淡的生活)(2)

提到“高枕”,大抵都知道是《战国策》孟尝君高枕无忧的典故,身心安逸舒适,不为俗世所困恼,鼻尖萦绕着草木芬芳,彻底融入山林之中。这种闲情逸致,也只有不为功名利禄奔波的人才能享受到吧!

(读到这里我有点好奇,山里面一只蚊子也没有吗?嗯,心静,则百毒不侵)。

跨越时空的隐士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山中过了几日,世上又过了几年,谁知道呢?想象下在没有手机、电脑、手表等电子设备的环境里,也记不清太阳东升西落多少次,又没有鲁滨逊树上刻画日子急切想要离开荒岛的心思。今夕何夕,毫不在意。

当遇见他的旅人询问,今儿什么日子?隐者如何回答呢?“无历日”即身在山中没有计算时间的本事,宋代诗人强幼安借此衍生出“山僧不解数甲子”的诗句,然后补充“一叶落知天下秋”。

最有禅意的山僧(向往恬淡的生活)(3)

在古代偏远的地方,没有特意去记时间的人们,只会记住四季轮回,而不会有时间概念。而这位太上隐者也只知“岁暮”,不知何年,就像误闯武陵源的渔夫,离开桃花源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山中无岁月,一梦已千年。

无论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无论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对于这位太上隐者来说,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穿梭在自由的时间里旁若无人,享受心安理得,凡尘旧事如过眼云烟。

超凡脱俗,连李白都自愧不如

联想到诗仙李白经典的《山中问答》,别名《山中答俗人问》: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诗中出现“问余”,表明至少身边确实还有一个人的存在;“碧山”二字将自己栖息之地都告之于世,显然也希望有好友来相寻;“桃花流水”说的是眼前的美景,不排除有自夸炫耀的成分;“非人间”指的是空间的独立。

最有禅意的山僧(向往恬淡的生活)(4)

两首诗对比,李白更多的是追求呼朋唤友遨游山水之间、诗词唱和等文人雅事,而不是真正归隐山林的隐者。而那位不知名姓的太上隐者则更多是道教的淡然无争、万事随缘,视名利如浮云,修心的状态。

这样超脱的心境,天上下凡的“谪仙人”也比不上,李白晚年的穷困落魄背后也有追求建功立业的影子存在。

结语

太上隐者的自在逍遥,对于红尘中的我们来说难度极高,没有抛却一切的勇气和自食其力的手段只能是空谈。不过我们可以修炼这样的心态,摒弃无穷无尽的烦恼,偶尔发发呆放空下自己,或者沉浸于一本书、一首诗的世界里短暂地休息。

最有禅意的山僧(向往恬淡的生活)(5)

我是荒废了许久的@晴空莽莽,感谢关注,喜欢诗词,接着来读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