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福建各地都有莆田人(福建莆田是广东潮汕人的)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世间之人,必有其祖”,数典不忘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潮州人,福建祖”,早就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饶宗颐教授总纂的《潮州志》明确记载:“唐时中华氏姓迁入者,有潮阳洪氏,来自莆田”,“自宋以来闽人多迁潮,而仕宦占籍尤众,以莆田为最多”,其中有黄、郑、方、陈、萧、魏、丘和兴化蔡诸氏莆田则是中华先民南迁的“中转站”为此,在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春日,汕头都市报“根之旅”新闻采风团满怀“亲情”踏上旅程,去找寻潮人先祖南迁的足迹和古老奇丽的血缘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啥福建各地都有莆田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啥福建各地都有莆田人(福建莆田是广东潮汕人的)

为啥福建各地都有莆田人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世间之人,必有其祖”,数典不忘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潮州人,福建祖”,早就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饶宗颐教授总纂的《潮州志》明确记载:“唐时中华氏姓迁入者,有潮阳洪氏,来自莆田”,“自宋以来闽人多迁潮,而仕宦占籍尤众,以莆田为最多”,其中有黄、郑、方、陈、萧、魏、丘和兴化蔡诸氏。莆田则是中华先民南迁的“中转站”。为此,在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春日,汕头都市报“根之旅”新闻采风团满怀“亲情”踏上旅程,去找寻潮人先祖南迁的足迹和古老奇丽的血缘故事。

采风团驱车数千公里,辗转闽南十余县市,经漳州,入厦门,进泉州……记者一路披星戴月,车轮滚滚,风尘仆仆,边采边走,而后直奔心仪已久的潮人祖地莆田。

在莆田期间,记者所到之处,都享受“嫡亲”的待遇,尽管语言有差异,但不影响与乡亲们的感情交流。在莆田市委宣传部精心安排下,记者与当地资深的姓氏源流研究专家们欢聚一堂,请他们厘清“福建祖”的“根系”。专家们侃侃而谈,清晰地勾勒出中原先民南迁的“路线图”,即从河南固始、潢川等地南迁后,部分留居莆田,部分从沿海的莆田再次南下,经泉、漳直至潮汕,特别在宋代,由闽南迁入潮汕的移民明显增加,至宋淳佑六年已达60多万人,动迁的原因“或以屯戍,或以避乱,或则迁谪而留住,或因勤王而播迁”(新编《潮州志》第七册P3038)。莆田有不少姓氏分衍潮汕地区,如宋高宗建炎年间,黄汝詹到潮州任职后,因“爱潮阳山中之胜”,便定居竹山龙陂,即今西胪镇波美村,为来潮之祖。澄海东里镇宋氏先祖两兄弟,是明嘉靖年间由莆田九莲山迁来的。林南垅于元至正年间迁至揭阳,成为锡场林姓祖。潮州吴姓多始于莆田,宋末之乱,吴定迁居大吴,分创三乡,成为大吴、银湖、龙吉美三乡始祖……。专家们还特别介绍,世界华人巨富李嘉诚的先祖,就在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

当记者赶到洋尾村时,那里民俗巡游活动正热烈进行,身着绚丽古装的童男童女骑马,在村民的簇拥下,穿街过巷,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记者走进李氏大宗祠,只见里面还挂着“热烈欢迎广东省汕头市李氏宗亲来祖祠谒祖”的横额。这些年,潮汕的李氏宗亲谒祖团不断前来洋尾村,其中的澄海谒祖团是由24个村的宗亲代表组成。

在莆田采访期间,适逢一股冷空气南下,当地的气温骤然降至8℃左右,然而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了记者寻“根”的脚步,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涵江区涵头镇黄巷村的黄冈祠。祠里的执事黄春泉老人说,这里便是潮汕地区黄氏的祖地,“每年正月初六至初八,都有一批又一批的黄氏宗亲,不约而同地从汕头、潮州和揭阳等地前来这里祭祖。”记者举目环视,只见挂在宗祠里面墙上的一面面锦旗,均是潮汕地区宗亲赠送的,其中揭阳江夏文化研究会和汕头达濠埭头永思堂、永锡堂赠送的锦旗上,分别缀有“慎终追远”、“黄冈衍派传闽粤”的字样。记者临行前也曾了解到,潮汕地区的普宁市洪阳镇共有32个村庄,其中,其祖先是从莆田迁去的就有13个,还有10个村庄的祖先是从闽南的漳浦、南靖等地迁去的。姓氏源流研究专家吴奎信教授则明确指出,百分之七、八十潮汕人的祖先是莆田先民。所以,莆田是众多潮汕百姓的祖地已确定无疑,莫怪乎莆田的专家们深情地说:“不仅是潮州人福建祖,而且是潮州人莆田祖!”并热切地希望潮汕地区的乡亲多来莆田走亲戚,进行族谱对接,增强文化认同,携手共建美好未来。

白塘镇洋尾村 李嘉诚祖籍地

二月的莆田,春寒料峭。 适逢传统节日“跑廿六”“大闹热”,距离莆田市区大约30多分钟车程的白塘镇洋尾村,却是鼓乐阵阵,热闹非凡。

一路引领记者前往的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鸿恩突然“爆料”:“李嘉诚祖籍地就在莆田,而且就在洋尾村!”

李嘉诚:我是半个福建人

穿过一片桃花林,进入白塘镇洋尾村,只见这里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摆上香案,燃放爆竹,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今天是我们村的大节日,每年在这一天都要举行大型民俗活动。”在村里的李氏小宗祠门口,莆田市李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李金星对记者说。当天的活动中,该村由各家各户的小孩骑着巡游于村里巷道的马匹有120匹之多。记者看到,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中,还有30多名女子扛着写着各自姓氏的“姓旗”,好不热闹!

走进李氏小宗祠,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幅李嘉诚先生的照片,让来自潮汕的记者倍感亲切。知名潮人侨领、全球商界“超人”李嘉诚先生真的和福建莆田有血缘之亲?大概是看出记者的一丝不解,李金星会长告诉记者,早在1993年8月18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就曾经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对当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陈光毅说:“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接着,李会长向记者展示了当地政协部门题为《关于“李嘉诚祖籍地”专题调研初步成果的汇报》,以及《关于“李嘉诚祖籍地”专题调研初步成果的再汇报》两份呈阅件。李会长还介绍,通过族谱查证等也发现李嘉诚的祖籍地就是洋尾村。

潮汕李氏后人常来认祖

“除了建于清朝的李氏小宗祠,我们村里还有一个建于明朝的李氏大宗祠。”从李氏小宗祠出来,记者一行在李金星的热情带引下,不久就找到了李氏大宗祠。这里祠堂门口正在演出木偶戏,精彩演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节日气氛更为浓烈。

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潮汕多个地方的李氏移民后代前来认祖祭祖,其中包括汕头澄海、潮州、揭阳,还有汕尾的海丰和陆丰等。前来祭祖者一般都选择在每年4月份和6月份,汕头一些祭祖者则选择在春节期间前来祭拜。潮汕祭祖者规模较大的是来自汕头澄海,有时一次便多达50人左右。“宗亲会都会为这些来自潮汕各地的祭祖者准备好祭品,他们风尘仆仆抵达这里后,先在李氏小宗祠看族谱并祭拜。吃完午饭后,又到李氏大宗祠祭拜,接着还会去祭拜祖墓,这样整个祭祖过程才算完成。”李会长介绍说。

中原移民 由闽入潮 三次迁徙

据族谱记载,潮汕移民,几乎都来自中原,但直接从中原移居潮汕的为数极少,绝大多数是先占籍福建,而后转徙潮汕。中原移民由闽入潮汕,主要有三次,即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和南宋末年。专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仅大大增加了潮汕的人口总量,而且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经验,促进了潮汕农业、商贸的发展。福建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也随之传入潮汕,故有“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之说。

编辑:赖书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