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一时的思想观念信息落后不要紧)

读《毛泽东传》

①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节,韶山一带又闹粮荒。饥民们组织起来“吃大户”,劫走了毛顺生准备运往县城粜出的一批大米。毛顺生气得要命,毛泽东并不同情父亲,“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

『青黄不接在这里指的是旧粮已用完,新粮食还没送到,粮食供应不上。』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于这样一个中立的状态,对矛盾双方保留意见,下不出结论。父亲是富人,被劫走的这一批大米对他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面临饥荒的村民们却是救命稻草。但村民的方式也不妥当,如今提到的观念“不要平均主义,不要劫富济贫,人人都能多劳多得获得自己的财富”,村民的诉求是明显的,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能长期为他们带来这样的获益。』

②一九一〇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他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东山小学堂在湘乡县城附近的东台山下。同旧式私塾相比,它除了传统的经籍外,还有些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在这里,毛泽东才知道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已经死了,新皇帝宣统已在朝两年。

『光绪帝和慈禧都是1908年去世,时隔两年才知道,而且是在学堂上得知,可见当时信息滞后程度。出了韶山走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见的世面就多了,获取信息也就更加便捷了。』

③他并不知道,此时孙中山主张的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而成为时代的主流。但革命派把主要精力放在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上面,没有在思想启蒙上下很大工夫。革命派所办的刊物在内地也不能公开流传。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日本刊印《新民丛报》,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在国内风靡一时。湖南又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梁启超曾主讲于长沙的时务学堂。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要从维新派那里接受政治启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时的思想观念信息落后不要紧,关键是要有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态度,也有为之改变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思想启蒙重不重要呢?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思想不启蒙,人民不觉醒,就不能动员人民发动起来,就没有相对应的群众基础,革命名不正言不顺,很难进行下去。这里也出现两个方阵,孙中山重视联络会党与发动人民武装起义的“行动”上面。而梁启超则更注重思想文化上的启智与传播。思想的启蒙与传播是胜利的基础,而行动是证实思想正确性的唯一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戊戌变法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怎样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一时的思想观念信息落后不要紧)(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