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

本文各代名臣按朝代及出生年为序,供大家参考。

介子推

介子推(?—前636年),春秋时期晋国人,春秋三杰之一(另外二人:伍子胥、管仲)。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早年间因晋国内乱,重耳遭受追杀,被迫逃亡。介子推跟随重耳逃亡19年。期间,重耳因为资粮被盗,食不果腹,介子推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与野菜煮汤给重耳充饥。这就是著名的介子椎“割股奉君”的典故。

重耳回到晋国,结束逃亡生涯,成为国君晋文公。介子推认为对君主效忠是理所当然的,并且认为接受奖赏是可耻的;而一些没有帮助过重耳的人也来请赏,让介子推很生气,于是他辞官隐居在绵山。晋文公得知介子推隐居绵山,亲自带人去寻找未果,听信小人的愚蠢计谋,放火烧山企图逼介子推出来。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也没有看到介子推,最终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

晋文公对介子推愧疚,于是改绵山为介山,修庙祭祀。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把清明节前两天定为“寒食节”,在这一天要禁火,只吃冷食,以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介休绵山因介子推母子在此隐居而有名,现在是国家5A级景区。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1)

割股奉君示意图

霍光

霍光(?—前68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著名政治家,西汉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弟弟。霍光位高权重,立刘贺继位,但27天后即废除刘贺地位,又立汉宣帝刘询继位。

霍光生前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死后,因霍家“谋反”,被满门抄斩。霍光常被后人用来类比权高位重操作政权,最终必将遭遇厄运的人,例如宋朝的丁谓、明朝的张居正等。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2)

权倾朝野霍光

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太原祁县(今山西晋中祁县)人,东汉末年大臣。

王允因著名“反间计”而闻名于世。董卓义子吕布武艺超群,在当时位列天下第一。王允收“四大美女”之一貂蝉为义女,献给董卓,又故意让貂蝉勾引吕布,导致吕布与董卓反目,董卓被吕布所杀。王允成功依靠貂蝉使用“反间计”铲除奸臣国贼董卓,而名传千古。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3)

新《三国》陈好饰演的貂蝉

裴寂

裴寂(570年—632年),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第一位宰相、开国功臣。策划晋阳起兵,辅佐李渊攻破长安。

李渊称帝后,裴寂因功被拜为宰相,深得唐高祖李渊恩宠。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4)

裴寂

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

做地方官时,能体察民情,心系民生。狄仁杰是著名的“神探”,曾一年之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却没有一人冤诉。

做宰相时,辅国安邦,忠义廉洁,深得武则天信任,被后世历代政治文人称道。

狄仁杰的名字家喻户晓,有大量的传说、小说、电影、电视剧流传,其中“元芳,你怎么看”的电视剧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5)

狄仁杰与李元芳

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中期政治家、文学家。

安史之乱以后,地方藩镇割据叛乱时有发生,唐朝政权屡受冲击。裴度自愿奔赴前线,平定了持续三年的淮西之乱。还引荐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文臣,重用李光颜、李愬等武将,辅佐唐宪宗李纯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还用心唐敬宗李湛,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杀害后,裴度等人铲除刘克明,迎立江王李昂(唐文宗)为帝。

裴度生于乱世,朝堂内外都有艰险祸患,外部藩镇割据叛乱不断,内部朝堂奸臣小人结党营私,裴度却能坚持任用贤能有才之士,努力稳固朝堂,出生入死,被历代仁人称颂。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6)

裴度雕像

毕士安

毕士安(938年—1005年),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宋宰相、诗人。宋真宗时,任宰相,不顾皇帝赵恒对寇准的厌恶(因寇准的性格和被人陷害给刘恒印象不好),力荐寇准,使其得以被重用,毕士安与寇准同为宋国宰相。支持寇准决策,在契丹军队南下时,规劝宋帝不要逃跑,又力主宋真宗北上亲征契丹,才有后来澶渊之盟,使宋朝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解除内忧外患。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7)

澶渊之盟示意图

寇准

寇准(961年—1023年),山西太谷人,人称寇老西儿(“老西儿”是山西人的别称),北宋宰相,政治家、诗人。寇准在宋太宗赵光义时就被重用。宋真宗时,因性情刚直且被人陷害,不招皇帝待见。在宰相毕士安的极力推荐下,才得以被重用。

寇准坚持宋真宗北上亲征,鼓舞军心,抵抗辽军南下,并促使双方签订“澶渊之盟”,既避免了宋朝连年战争带来的内忧外患,也使辽国内部政权稳固,双方得以和平共处将近120年之久。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8)

葛优扮演的寇老西儿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086年),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是北宋名臣,辅佐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皇帝。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在后世影响力巨大。《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前后共1362年。总结了期间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对后世达官贵人、文人雅客学习历史、政治、参考文献,都有重要作用。

在政治制度上,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为了改变宋朝日趋严重的危机,司马光重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司马光虽然与王安石在通过变法实现国家振兴的目标一致,但在具体的一些改革措施中政见不同,尤其对“青苗法”表示不满。后认为“保甲法”、“免役法”、“将兵法”是“病民伤国,有害无益”。最终司马光废除了王安石几乎所有新法。

司马光还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9)

幼年司马光砸缸

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人。清初名臣,康熙帝赞其“清官第一”,称其为“天下第一廉吏”,官至江南江西总督。

于成龙在很多地方做过官,所到之处,都能体恤黎民,政绩卓著,而他自己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深受各地百姓爱戴。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10)

一代廉吏于成龙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11)

天下第一廉吏

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1712年),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阳城)人,清代大臣。康熙帝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陈廷敬是康熙帝师,生平好学,诗、文、乐兼备,诗风“清雅醇厚”。最大成就是主编《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

陈廷敬故居在山西省晋城市皇城相府(国家级AAAAA级景区),原名“中道庄”,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故名“皇城”。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12)

一代名相陈廷敬

徐继畬

徐继畬(1795年—1873年),山西代州五台县(今山西忻州)人,晚清名臣、学者、地理学家。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1848年出版《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

《瀛寰志略》首先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罢官后,回到山西成为平遥超山书院山长(山长:书院讲学者),开始教书写作、学术研究。

徐继畬在文学、历史、书法也有一定成就,著有《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13)

平遥古城超山书院徐继畬

祁寯藻

祁寯藻(1793—1866年),山西省寿阳县人。清朝大臣、学者、书法家、诗人,是晚清一代名相。寯:读jùn。

祁寯藻被后世称为“三代帝师、四朝文臣”。三代皇帝: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历任军机大臣,左都御史、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曾亲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祁寯藻为官政绩卓著,多次受到皇帝奖赏。去世后,皇帝评价其“学粹品端,忠清亮直”,并加恩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

祁寯藻在母逝后回寿阳老家守孝期间,研究农学,著有《马首农言》一书来指导农耕。在文史方面,著有《谷曼谷九亭诗集》《祁大夫字说》《皇朝谥法考》《十三经断句考补》《京口山水考》《勤学斋笔记》等二十余部书籍。

生活在晚清的祁寯藻,忧国爱民,帝国主义对清朝的欺凌他都看在眼里,又能体恤民间疾苦,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全部。

山西有多少名臣 山西古代史上的名臣(14)

电视剧《天地民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