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浮沉半世此时此刻你孤独吗(你的人生中可曾参透过)

经历了浮沉半世此时此刻你孤独吗(你的人生中可曾参透过)(1)

19岁,索契冬奥会,羽生结弦获金牌后回到日本,倾城相迎,连天皇都亲自接见。那一刻,仿佛仙童下凡,他脚踏祥云、风光无限、灿若烟花,人生之好莫过如此。

28岁,北京冬奥会,羽生结弦排名第四,无缘奖牌,人生跌至谷底。

羽生结弦终究没能够延续辉煌,从高高的云端跌落凡尘,天意终究难参!


60岁,关云长败走麦城。此前,他英雄盖世,华夏闻名,连曹操都要迁都以避其锋,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却落得身首异外、埋骨他乡。天意何苦如此?

天意究竟是什么?天意究竟在哪里?世上苍天不遂人愿之事多矣,这其中,谁又能说得清楚?为什么对于我们寄予厚望的事,总是泼来满满的凉水;为什么对于满目期待的事,总是迎头棒喝?

1

天意难“参”终须“参”

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遇,决定出山。临行前,他嘱咐其弟诸葛均:

“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吾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诸葛亮希望功成之后,功隐旧园,逍遥渡余生。然而,天不遂人愿,最后秋风五丈原,他再也没有回到隆中。

经历了浮沉半世此时此刻你孤独吗(你的人生中可曾参透过)(2)

《三国演义》是大开大合之作,写的都是历史人物的风云际遇,对于小女儿情状很少描述。诸葛亮最后内心的感伤和对故园的思念,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学范蠡逍遥游太湖,幸福渡余年,却一直是他功成名就后的夙愿,可惜,秋风中,他溘然长逝,再未踏上故园的土地。

天意是何,实在难“参”

以诸葛之能掐会算之硕大本事,他焉能不知星陨之结局?对于寿命永年,他尚且可以推算,出山时,他怎会不知归不了故园?然而,世事难料,武侯终究魂归五丈原。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话是对年轻人说的,年轻时还有从头再来的资本,还有折腾的资本,充满豪情的话可以轻易说出口,但对于一个处于人生下坡路的中年,甚至壮年来说,更多的只能是英雄迟暮的悲沧和感溉了。

关云长在败走麦城之前,心里也是左思量右权衡,以云长当年之勇,弃麦城而走又能怎样?只不过从头再来,待到来年,杀他个回头枪,再从东吴手上夺回荆州,岂就不行?

然而,时机变了呀,此时的云长已是烈士暮年、花甲之年。他深知这次麦城一走,恐怕有生之年再难回来了;他深知这次麦城一走,恐怕就要盖棺定论了;他深知这次麦城一走,恐怕就没有以后了呀。所以,云长的败走麦城才是那样的艰难,才是那么的悲壮和凄凉。

天意给了云长丰富的征战经验,让他水淹七军;给了他足够的守城经验,让他小看陆逊,却没有给他最好的华年呀!烈士暮年驻守战略要地荆州,前狼后虎,曹孙两个集团最核心的力量都对着他,这本身就十足的危险,就是独木撑林的悲壮。

经历了浮沉半世此时此刻你孤独吗(你的人生中可曾参透过)(3)

云长败走麦城身死东吴后,败局接二连三:先是刘备火烧连营,托孤白帝城;再是秋风五丈原大星陨落;再后来就是渡阴平蜀汉二世而亡了。

云长败走麦城,就是蜀汉政权败亡的序幕和前兆。

读历史,看到了风云际会,看到了征战频仍,更看到了人力无法回天的悲凉和无奈。

有几人能料到,一个云长败走麦城,会带来他们兄弟辛苦打拼下来的江山毁于一旦?事实上,从败走麦城那刻起,后面的多米诺骨牌已经倾倒,接二连三以不可挽回的姿态坠落。即使后来有诸葛亮的力挽狂澜,终究只是缓解下坠之势罢了,终究无力回天。

天意从云长败走麦城那一刻已经移向了曹魏,移向了司马,结局已经注定。只是,所有这些,看过风云的你是否当时已经察觉?

所有的结果其实在很早的以前就已注定了结局,很久很久的以前,只是你从未留意,只是你从未料到会是如此结果。


羽生结弦的下坠又是何而始,你看出明白了吗?

事业是艰难的,无数的人耗尽心血,也难保不会付之东流;人生是艰难的,即使经过诸般努力,也难保就会圆满。小年轻意气风发,是因为他料不到后面的诸般难堪,中年人鸡毛一地,是因为他历经了世事艰难。

艰难,乃是人生之常态。

经历了浮沉半世此时此刻你孤独吗(你的人生中可曾参透过)(4)

“自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人到中年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那种寂寞与悲凉的心境,又有几人可以参透?

就如白乐天一样,一生苦苦的求索,临到终了,却发现命运其实在数十年前就已写就,就已明晃晃地摆在那,只是粗心的你从未留意罢了。只好不住地溉叹,数十年的努力白费了,人生是如此的没有眼光,怨得了谁呢?

所有的结局都不是在一刹那写就的,甚至数年、数十年前就已暗示,大到国事,小到家事、个人事,事事皆有迹可寻。你所要做的就是培养起那看透世事的精明的眼光。

2

天意难“参”用心“参”

我在一县级公职单位工作了半生,其间,拼尽了力气,学得了十八般本事,甚至不眠不休,把自己逼到了极点,只是渴望一个带着丁点光和亮的未来。

然而过了几十年,蓦然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再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再大的付出也是枉费心血,一切的一切从进入这个门时,结局已经注定。当你明白这一点时,你的心里是何等的悲凉和凄怆。

在这个门内,你不能向上走,不是因为你不优秀,不是因为你不努力,仅仅是因为你不符合某个条件和框框,而条件和框框却是在位者肆意划就。

无奈乃是人生的常态。

多年来,我一直不鼓励晚辈们进入体制,是因为他们真的体会不到里面的心酸。

在这个行当里,真的不在乎你有多大努力,真的不在乎你有多大本事,这是一个讲究出身和资本为条件的行当。事实上,有些条件你一辈子也达不到,你爹妈把你生在那样的家庭,你已经不可能具备了那样的条件和资源;更可恨的是,有些条件不是明晃晃地摆在那里,而只是摆在桌子下,潜入人的意识里,说句大实话,你这一辈子根本就没有可能达到那样的条件,只能指望下辈子吧。

向上走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外面的人不懂得里面的苦楚,即使反复讲,他依然听不明白,所有这些,只有用心去“悟”了,能“悟”到,人生少走几十年的弯路,“悟”不到,只有大着胆去走,等撞了南墙再回头,那时已经年岁渐长,青春不再,时机已丧。

在这个行当里,一个985毕业的名校生真的不一定就比一个三本院校的强,除非985毕业的那个自带资源,否则,无济于事。我用尽平生心血践行了这些经验的无比正确,然而,能够听进去的人少之又少,我在里面沉浮了半生,却始终一无所获,其中的艰难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当然,说实在的,你要是个平庸之人,没有多大的本事,没有突出的个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喝酒聊天,逍遥快活,我告诉你,这个行当是你最好的选择。但凡你有一点上进心,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你千万别进去。

我知道我这样讲,太多的人不认可,但我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样例子:周边但凡有上进心的同事,他们的子女都选择留在了异地,没有进入这个行当,我由此感知,虽然这辈子就这样了,但他们的认知和我是一样的。

经历了浮沉半世此时此刻你孤独吗(你的人生中可曾参透过)(5)

一直以来,我认为这个行当是封闭的、狭隘的,容不得人出众,容不得人出彩,现在多少有些醒悟,这只是表面的表象,根源是这仅仅是县级的机关,处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底端。

太多的摆不上桌面的事只能在背后不停地演绎着权力的杀伐决断。

你仔细看看:

做了有钱人家的上门女婿;当个包工头家的傻儿子,甩出了硬通货;习惯于陪领导喝酒闲玩……总之,这里面最容不得的就是“才华”这玩意,所以,你真的有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望,还有点真才实学,你非常喜欢这个职业,那你就往上走,往上一级的机关走,底层的这些机关,人性的阴暗、嫉妒、丑陋是超出你的底限的,对此,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和说的那个拼命脱离底层是一样的。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选择了低配的生活,以为放低身段可以做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事实上,即使低到尘埃,依然有嫉妒的目光始终盯在你的身上,让你一步不得前进。

人活在世上,真的很难。

我这一生最大最糟糕的地方,就是平白无故地弄了一身“才华”出来,总想做成点事,因此,处处受到打击、处处受到排挤,事隔数十年后,同辈人对我还恨得咬牙切齿,恨我当年风茫太盛,盖过了他,让他一无是处。你可知,人性的这种嫉妒之心有多阴暗。

3

天意难“参”终可“参”

多年以来,我特别喜欢看毛主席老人家的文章,是因为,从文章里看到了自由和对光明的向往,看到了路径和方法,只要拼命地努力,终究有一条可走,终究可以到达光明的顶点。

1924年的毛泽东,当时按照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按照党中央的政策,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成为了国民党驻上海分部的组织部长。

然而,无论他怎样努力,却在共产党内部得不到肯定。

张国焘以不满的口吻说,毛正忙于“国民党的工作。”

李立三等人嘲笑他过分 热衷于国民党的工作,简直成了胡汉民的秘书。

当时孙中山处于肝癌晚期,党内派系复杂,人心浮动,两边工作中都是处处受到梗阻。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退回内地,他回到韶山了,回到了他革命的起点。他后来冷漠地回忆说:“那年冬天,我因病到湖南去休养——我在上海生了病。”

经历了浮沉半世此时此刻你孤独吗(你的人生中可曾参透过)(6)

毛主席老人家善于随机应变,这种技巧使他受益终生。如果说他能够受一时的感情驱使而冲动起来的话,他同样也知道如何退却。该撤退的时候,他会退回到应该回去的地方。即使受到重重排挤和嫉妒,他依然能够倔强地走出来。

天无绝人之路,当在一个体系内,你实在行走不通时,当你拼尽全力依然不能前行时,你可以撤退回到你的起始点,静待时机,重新开始下一个征程。

对于羽生结弦来说,他终究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人生自当笑看;对于云长来说,烈士暮年死得其所,也是最好的选择了;对于诸葛亮来说,天下事都是不了了之,也无需为憾。现实总是差强人意,但有了一颗强大的灵魂,天意终究可参,寻找到每个人的生命彼岸。

全文完,如果喜欢,点个赞吧,余香会萦绕在你的手上。

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