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

1883年,在武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辛机枪问世,也带来了第一种实用化的帆布弹链,这种弹链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重量巨大且可靠性不佳,但在当时绝对是划时代的发明。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1)

随着自动武器进一步发展,又延伸出美国等西方国家惯用的全可散式弹链和苏俄制武器常用的不可散弹链两大门派。

老当益壮的不可散弹链

不可散弹链是弹链家族的鼻祖,马克辛机枪上使用的帆布弹链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可散弹链。二战时期美军常用的M1919等.30口径机枪也同样使用过帆布弹链。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2)

受到污染过后的帆布弹链还极易引起枪械发生故障,而这对于作为班组主要支援火力的机枪来说,显然是致命的。

为了改善帆布弹链可靠性不佳的缺点,武器设计师们应用过一段时间的金属抱弹板。抗日剧中日军普遍使用的92式重机枪,用的就是类似的东西。抱弹板虽然解决了可靠性问题,但火力持续性又受到了限制,难以发挥压制性的火力。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3)

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后来又演变出金属材质的不可散弹链,这种弹链虽然解决了材料问题,但重量相比帆布又再次上升,射手击发过后的弹链成为了无用的重量,长长的弹链也不利于士兵在战场上随心所欲的做出战术动作。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4)

但凭借其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苏俄制武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不可散弹链作为制式装备,如著名的“德什卡”12.7毫米重机枪,PK系列通用机枪的早期型号都曾是不可散弹链的使用者。

设计科学但成本昂贵的全可散弹链

全可散弹链顾名思义,就是组成弹链的链接片会在子弹射出以后随弹壳一起散开抛出。这种弹链胜在发射以后散开的弹链片不会占用载具或战壕内的空间,还便于士兵在发射后转移自己的射击位置。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5)

同时全可散弹链也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更改弹链长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机枪的便携性

除了携带上的好处,全可散弹链相比不可散弹链可靠性也高了很多,传统的不可散弹链一旦在战场上脏污甚至损坏,就极可能造成整条弹链的供弹故障,全可散弹链就没有这个问题。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6)

全可散弹链在多次战争中都有过极其出色的表现,通过搭配各种观瞄设备,美国大兵不仅可以边走边打,还能够以比敌方更加精准的机枪火力施以狂风骤雨般的压制效果

虽然全可散弹链设计上的确十分科学,但可散式弹链的特点导致回收后的链接片必须使用专门的辅助器械才能重新组装为一条新弹链,这在条件简陋的战场上注定了回收困难,使用成本高昂。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7)

正因如此,财大气粗的土豪西方国家是可散式弹链的使用大户。以美军为例,从作为班组支援火力的M249班用机枪到美制UH60直升机上搭载的M134加特林机枪,都能见到全可散弹链的身影。

博采众长的半可散弹链

简单来说,美俄对两种弹链的使用习惯不同,主要来源于现实条件和功能取舍的差异。美军财大气粗,在弹链的选择上更加看中功能性,而苏俄经济差一点,就看中了经济性,选择勤俭持家。

而中国则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极具创意的玩出了新花样,发明了半可散弹链

这种弹链综合了全可散弹链的便携性和不可散弹链的经济性。相邻小节之间可以随意链接,但子弹击发后,又不至于散的到处都是,回收难度小了很多。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8)

半可散弹链最具颠覆性的创造就是将子弹本身作为了弹链之间的衔接件,这样的设计使得射手可以提前规划好弹药长度,并在掉落后尽可能高效地回收弹链。这一不可散弹链基础上的迭代设计,同时也收获了苏俄制武器的喜爱。

像俄制PKM通用机枪就将老式PK上的不可散弹链换成了25发子弹为一小节的半可散弹链,在保持使用成本依旧低廉的同时,也让机枪的便携性得到极大加强。使得俄罗斯特种部队可以更加轻松地发扬他们将通用机枪当突击步枪使用的传统艺能。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9)

但相比于全可散弹链,半可散弹链依旧是在成本和功能两者间妥协后的产品,最近我国新一代单兵武器家族中的新型班用机枪又曝出将会改用全可散弹链的消息,这也说明全可散弹链确实具备无法替代的技术优势,依旧是弹链的主要发展方向。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10)

中美俄采用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弹链,都是其综合现实情况所做出的最优选择。弹链作为目前班用支援火力最常用的供弹形式,也逐渐迎来一些变化,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就曾在近年以弹匣供弹的M27IAR替换了原本承担班组支援任务的M249SAW。

俄罗斯12.7毫米机枪和美国勃朗宁(中美俄三国机枪的弹链)(11)

虽然从如今的表现来看,此举只是海军陆战队推动步枪换装的烟雾弹,但班用支援火力确实在朝着更精确的方向转变。或许有朝一日,弹链和传统弹药也会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不受弹药限制的定向能武器和全新的战争形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