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个人形象(闻一多还是画家和篆刻艺术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3日讯(驻京记者柯立)4月22日,“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献礼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澳门回归祖国时的主题曲歌词,源于爱国诗人闻一多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出生于湖北浠水的闻一多先生,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作家、爱国主义民主战士。其实,他还有一重身份人们知之甚少——他也是画家和篆刻艺术家。

闻一多个人形象(闻一多还是画家和篆刻艺术家)(1)

闻一多先生的篆刻作品吸引观众驻足欣赏。记者柯立 摄

现场展出闻一多的速写水彩、装帧设计、书法篆刻、照片信札,以及其子闻立鹏的油画作品共计260余组件,为观众呈现闻一多父子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魅力,唤起师生对前辈学人的缅怀与敬仰。

艺术展专门有一个单元,以老照片墙和文字介绍闻一多的艺术与创作经历:1912年,13岁的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园里学习了10年,在图画课中表现出特殊的艺术天分,曾与同学共同发起成立清华美术社、清华文学社;1922年夏天,闻一多到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美术,他是清华第一位赴美研读美术的学生,留美时期,对故乡的思念使他写下诗集《红烛》,开创一代诗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历史上的地位;1925年归国,闻一多历任北京艺专、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及文学院长、中文系主任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随清华大学南迁,从长沙徒步到昆明,途中以画笔记录了沿途风物,留下50余帧速写,成为珍贵的文史资料在现场展出。1946年,他反内战、争民主,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暗杀,年仅47岁。儿子闻立鹏用油画铭记父亲血染白石的悲壮时刻……

闻一多生平爱好篆刻,在西南联大期间,因物价暴涨、货币贬值,闻先生夫妇和5个孩子的生活陷入困境,“书籍衣物变卖殆尽,时常在断炊中度日”,他沉潜于学术和教学的同时,不得不靠篆刻贴补家用。据传他帮人治印逾千枚,但如今欲睹实物却非易事。

长江日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闻一多亲手钤盖的印谱5册,自用印3枚,为朱自清、华罗庚、孙毓棠、冯友兰等好友所治印章5枚,皆为首次公开亮相。从中不仅可窥闻先生篆刻艺术之神采,亦可从孙毓棠、华罗庚两方印章边款中,感受闻先生的风骨与诙谐。

现场还展示了《闻一多全集·美术卷》收入其绘画作品38幅、书籍装帧设计及插图37幅、书法作品52件、篆刻作品561方。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