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西汉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国学成语故事71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春秋西汉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西汉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国学成语故事71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春秋西汉时期的成语故事简短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公元前403年,春秋列强之一的晋国发生了一起震动“国际社会”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

周威烈王“强颜欢笑”,任命来自晋国的三位大夫跻身诸侯之列。

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把这一事件作为开篇之作: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

至此,曾经的春秋列强——晋国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永远走进了历史深处(晋国彻底消失是在前375年,韩赵魏三国瓜分了它仅余的土地)。

这一历史事件也是史学界公认的春秋战国的分野,当然也有个别不同看法。

(上)智伯不智 利令智昏

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时光回溯到公元前633年,晋文公重耳为了构建晋国行政运作的四梁八柱,特建三军设六卿,由此,六卿开始掌控国家军政大权。

实事求是地说,“三军(行)六卿”制为晋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所谓有一利就有一弊,该制度最终成了晋国的“掘墓者”。

春秋末期,随着诸侯争霸,许多小诸侯国灰飞烟灭。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君权旁落,被强势崛起的大家族取而代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而三家分晋的导火索,从一个聪明人的愚蠢之举开始,此人叫智瑶。

智瑶是晋国末年“四大家族”中势力最强的智氏家族的首领。当年,他的老爹智宣子想立继承人,第一人选就是智瑶。

说来智瑶的确是难得的人才,不仅长得帅,而且文武双全、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坚毅果敢。

但族人智果却不同意,说智瑶有五大优点,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甚不仁”,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必定灭族。

智宣子认为这纯粹是胡说八道,置之不理。智果于是向内史写“申请”脱离智氏,另立为辅氏。

不得不说,这世上真有聪明人,后来智氏被灭族,“唯辅果在”。

智瑶“接班”后,随着地位稳固,开始目中无人。一次,智瑶和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竟然多次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他的家相(大管家)段规。

智瑶的家臣听说后劝他悠着点,说这是取祸之道,智瑶大笑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收拾他们就谢天谢地了,还敢兴风作浪?”

也许正应了韩国某部电影里的那句话“太自信的人会变成恶魔的”,随着智瑶自信心一天天爆棚,其贪婪之心也日益膨胀。

一天,他叫来“软柿子”韩康子向他要地。韩康子觉得肉疼,打算拒绝,家臣段规说:“这家伙贪财好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会立刻攻打我们,不如先迎合他,让他更加狂妄,早晚有人收拾他。”

韩康子答应了,派使者给了智瑶一个有上万户居民的封地(万家之邑)。

智瑶大喜,又再接再厉向魏桓子“请地”。魏桓子真心舍不得,家臣任章说:“《周书》说,将与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我们给他土地,他必定骄傲轻敌,还会四处索取,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那时候他的败亡就不远了。”

魏桓子觉得有理,咬咬牙也给了智瑶万家之邑。

地盘来得如此容易,智瑶的贪欲愈发膨胀,又向赵襄子要求蔡和皋狼之地。没想到这次碰上了硬茬,被一口回绝。

智瑶勃然大怒,拉上韩、魏两家的甲兵三比一“群殴”赵襄子。

赵襄子势单力薄,想要出逃。眼前有三条出路:城高墙厚的长子城、粮仓充盈的邯郸城和尹铎驻守的晋阳城。

赵襄子选择了晋阳。

国学经典欣赏: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资治通鉴·周纪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