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非遗科(非遗天水刘云帆)

【非遗天水】

刘云帆:扎根乡土的文化守护者

天水非遗科(非遗天水刘云帆)(1)

天水非遗科(非遗天水刘云帆)(2)

说到刺绣,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是晴雯补裘的灵巧聪慧,还是江南园林里的手帕和绣娘?在大西北,甘肃天水的麦积山下,却有这么一位清瘦的男青年,他熟读史书、心灵手巧、创新创业,在飞针走线之间,为世人打破刻板印象,他是武山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云帆。

“传”与“承” 扎根乡土的文化守护者

1980年,刘云帆出生在天水市武山县山丹乡(今山丹镇),祖母赵绣珍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手艺人,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四五岁起,刘云帆就跟着奶奶学针线,少年时便被同村的奶奶赞叹:“这男娃儿手咋这么巧,我们绣了一辈子还不如这男娃儿!”

刘云帆的奶奶从未碰过纸笔,她用剪纸作为绣花纹样的创作底稿,“剪纸就相当于刺绣的白描,这是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刘云帆说:“江南地区富庶,丝线染成后采用清油固色,所以光泽较好。咱们本地的手艺人因地制宜,采用家乡产量极高的土豆,提取其淀粉作为固色剂,虽然光泽稍欠,但更有一种古朴的美感。”

若不是根植于乡土,若不是刘云帆从小跟着奶奶和邻居们一纹一样地学,一针一线地绣,这样原始的、充满着细节的传承,恐怕早就在车轮滚滚的工业化过程中烟消云散了。

作为极具天赋的手工艺者,刘云帆的刺绣很快在小范围内传播开来,无论孩子满月还是女儿出嫁,总有乡亲请他来绣些小肚兜、绣花鞋、绣花枕头什么的,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刘云帆的刺绣针法细腻、纹样吉祥,上门托他做绣活儿的人络绎不绝,收入颇丰。他本可以在故乡舒舒服服过日子,当一个“老天爷赏饭吃”的手艺人,可刘云帆并不满足。他遍访当地手艺人,收集了不少老一辈手艺人的绣品纹样,反复琢磨针法、纹样、材质,在不断学习和反复琢磨中,技艺日臻成熟。

刘云帆认为,“传承”是创新的基础,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传下去”和“承接好”,那传承人就必须知道这门艺术是怎么来的。

“有纹必有样,有样必吉祥”,刘云帆拿出他收藏的老绣品,如数家珍,“每个地域的刺绣纹样能够代代传承下来,一定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这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容不得半点抄袭和弄虚作假,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学”与“研” 坚定地域文化自信

2019年,刘云帆成为武山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技艺”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更多的问题开始困扰着他:武山的刺绣和庆阳的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名满天下的苏杭刺绣纹样针法又是什么样的,究竟好在哪里?

刘云帆奔赴苏州,到江南大学学习刺绣技艺、练习各种针法,凭借出色的刺绣技艺,他很快便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受到了苏州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清华访问学者梁雪芳的青睐,并被其推荐到清华大学研学。

说起在清华的求学经历,刘云帆用了一个词——头脑风暴。“那不是刺绣技艺的学习,是头脑的风暴,是重塑你的大脑和认知。”他师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学”与“研”的水平突飞猛进。

林教授认为这个来自西北的小伙子踏实好学,便介绍常沙娜先生与他认识。陪着常沙娜先生看丝绸之路展览的刘云帆,仿佛在丝绸之路千年的光影里穿梭,这让他对甘肃、对敦煌、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咱们甘肃的一级文物——刺绣佛画残片,是中国刺绣从实用刺绣走向欣赏刺绣的转折。此前的刺绣都是穿在身上的,是实用性的装饰品,刺绣佛像显然不是为了穿在身上装饰自己,而是对美的客体的欣赏。”

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刘云帆对甘肃本土的刺绣文化着了迷:“秦安大地湾出土的骨针堪比绣花针,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汉代绢底平绣屯戍人物图,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以人为表现对象的刺绣作品。最令人惊叹的是蛙纹彩陶,这个彩陶纹样将青蛙与纺织纹样结合在了一起,而青蛙所象征着的祈福驱邪的含义,在甘肃本地至今还是流传广泛的刺绣纹样。”

这些学习和研究使刘云帆更加坚定了地域文化自信:“陇绣在历史上是非常辉煌的,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刺绣文脉。”

“融”与“创” 走向“新丝绸之路”

近年来,刘云帆致力于以敦煌文化、丝路文化为创作载体,用简约的构图、凝练的表现形式进行刺绣艺术创作,代表作《石窟遗韵》及敦煌莫高窟壁画、麦积山石窟系列作品,分别获2012年、2014年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陇上天马》获得第二届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刺绣比赛二等奖。同年,刺绣作品《敦煌菩萨》被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收藏……

刘云帆以针线为纸笔,把对乡土的眷恋与热忱绣成一幅幅作品,厚积薄发的他还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碰撞出的创意,乃是非遗的新生。传承不是对老工艺、老技法的复制粘贴,融合与创新才是时代的主题。刘云帆要用工艺美术大师的匠心,去创作更多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目光的产品,让非遗走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彰显年轻人的生活品位,引发年轻人情感和审美上的共鸣。

谈起销量最好的一款产品,刘云帆说工坊接到订单最多的是天水麦积山飞天塑像氛围灯。

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素有“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之称,其中距离地面约70米的窟顶之上,有着极其罕见的“薄肉塑”飞天壁画,这是一种彩绘与浮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诸飞天鲜活灵动,似乎破壁欲出。

“薄肉塑”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彩绘浮雕的艺术效果,用刺绣来表现这种轻浮雕的效果恰到好处,而且飞天本身就是吉祥美丽的天乐神,所以这款氛围灯就很受欢迎。

除此之外,以敦煌壁画为创作对象的佛像团扇也很受欢迎,采用刺绣技法将莫高窟壁画中的佛像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来,佛像雍容娴雅的神态能令持扇之人心境平和,逍遥自在。

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云帆的新丝绸之路,奋斗的青春永远在路上,未来,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