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冬天作文500字(故乡的冬天)

  几年没感受老家的冬天了  去年春节回家,一下火车,满眼的雪直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脚底踩下去,一路尽是“咯吱咯吱”音乐一样动听的声音姐姐来接站,给衣着单薄的我带了一件裘皮大衣  故乡小城很小,在中国版图上,她标注在鸡颈上,像雄鸡一根美丽的毳毛从西安回东北,三千里路走来,都市铅华便被抛在了脑后  一场厚雪罩住的故乡小城,在天地间缥缈起来,回家住了十来天,我幸运地赶上了第二场大雪  雪后第二天,我和父亲到集市上置办年货那已是年关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父亲穿了一双厚底的军工皮鞋,踩在雪地上留下一个个大脚印,我踩到父亲的脚印里,恍惚中仿佛就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记得那年也是一场大雪,我在镇上广播站做编播,赶上值班,雪却下个不停漫天大雪,自行车自然是骑不成了,父亲也是穿了一双军工皮鞋,裤脚绑得严严实实的,在前面给我蹚路从家到单位,两公里的路程,我和父亲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二十年后,父亲伟岸的身躯佝偻了我很自然地把手挽进父亲的胳膊里,想搀扶年近七旬的老父亲一把也许父亲不习惯女儿的亲昵动作,也许是父亲不想在女儿面前显露出老态来,父亲极不自在地把胳膊抽了出来,并且往前紧走了几步,走到我前面去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泪忽然涌了出来第一次发现自己作为女儿,对父母的理解与付出是如此之少,这么多年,我竟然忽视了父母正一天天老去,父亲的鬓发也仿佛是一夜间忽然变白的  第二天,又一件事触动了我母亲穿上我买的一件新棉衣,兴致勃勃地出去买鸡蛋,不料归途中一个趔趄,十斤鸡蛋摔在雪地里成了浆糊  我说:“妈,大雪天的,这点事还要您亲自去办”  母亲说:“这棉衣穿在身上轻飘飘、暖乎乎的,我想出去遛达遛达,没想到瞎了这些鸡蛋,唉”  母亲一脸懊悔的样子  我的心里堵住一般,父母养育我四十年,到头来竟不习惯我的关爱,我越发感觉亏欠老人的太多了  父母住的是平房,“房龄”几乎和父亲同龄了,我称它为“老宅”老宅三间,是东北那种老式房子,父母住一头,奶奶住一头,中间一间大的灶房,两个锅灶各通两铺大炕  这三间老宅,父母总舍不得拆掉就是舍得,也难过奶奶这一关奶奶九十八岁了,她绝大部分的光阴都是在这老宅度过的,这里盛装着她一生一世的过往  奶奶的炕角有一口雕花橱柜,橱柜旁立了超过半个多世纪的梳妆镜,映照过奶奶年轻时的容颜墙上挂着黑白老照片,里面镶着奶奶年轻时的照片,还有父亲几岁时穿着长袍马褂和小伙伴的合影  父亲是奶奶的独生子,快七十岁了,还经常被奶奶叫着乳名呼来唤去,父亲也曾抱怨,说没有一个人能帮他其实这样说,父亲是希望儿孙们经常回去,围在老人身边烘烘寂寥的老宅  父母也老了,他们和奶奶一样怕寂寞人活得越久,同龄者越少,就越孤独三个老人守着老宅,那陈年酒酿般的味道就把老宅里的时光定格住了每次回家,我们兄弟姐妹聚在老宅里,天南海北地聊着聊着就好像回到了童年时光  晚上睡在奶奶的大炕上,半夜里就听见对面闲置的那铺炕上有老鼠一家在开会灶膛里熏着稻草,一股只有在老宅才能嗅到的香气,似乎透过身底下的炕面浸润到肺腑里  想起小的时候,老宅里四铺大炕,我们兄弟姐妹八人,总是把这炕挤得满满的,窗户上结着厚厚的霜花,全家人吃着清汤寡水的饭菜,穿着上也没有现在的呢绒、保暖衣之类,甚至几个小的还经常挂着两串清鼻涕奇怪的是,我对故乡没有关于冷的记忆  那次回家,也许是离家太远太久的缘故,我对家的概念竟越发凝重起来  回到西安,有朋友问我东北冷不冷,我说不冷  朋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要知道,那段日子,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里,长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42℃  我想,如果没有了老宅,故乡的冬天会很冷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阿勒泰的冬天作文500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阿勒泰的冬天作文500字(故乡的冬天)

阿勒泰的冬天作文500字

  几年没感受老家的冬天了。  去年春节回家,一下火车,满眼的雪直晃得人睁不开眼睛。脚底踩下去,一路尽是“咯吱咯吱”音乐一样动听的声音。姐姐来接站,给衣着单薄的我带了一件裘皮大衣。  故乡小城很小,在中国版图上,她标注在鸡颈上,像雄鸡一根美丽的毳毛。从西安回东北,三千里路走来,都市铅华便被抛在了脑后。  一场厚雪罩住的故乡小城,在天地间缥缈起来,回家住了十来天,我幸运地赶上了第二场大雪。  雪后第二天,我和父亲到集市上置办年货。那已是年关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父亲穿了一双厚底的军工皮鞋,踩在雪地上留下一个个大脚印,我踩到父亲的脚印里,恍惚中仿佛就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记得那年也是一场大雪,我在镇上广播站做编播,赶上值班,雪却下个不停。漫天大雪,自行车自然是骑不成了,父亲也是穿了一双军工皮鞋,裤脚绑得严严实实的,在前面给我蹚路。从家到单位,两公里的路程,我和父亲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二十年后,父亲伟岸的身躯佝偻了。我很自然地把手挽进父亲的胳膊里,想搀扶年近七旬的老父亲一把。也许父亲不习惯女儿的亲昵动作,也许是父亲不想在女儿面前显露出老态来,父亲极不自在地把胳膊抽了出来,并且往前紧走了几步,走到我前面去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泪忽然涌了出来。第一次发现自己作为女儿,对父母的理解与付出是如此之少,这么多年,我竟然忽视了父母正一天天老去,父亲的鬓发也仿佛是一夜间忽然变白的。  第二天,又一件事触动了我。母亲穿上我买的一件新棉衣,兴致勃勃地出去买鸡蛋,不料归途中一个趔趄,十斤鸡蛋摔在雪地里成了浆糊。  我说:“妈,大雪天的,这点事还要您亲自去办。”  母亲说:“这棉衣穿在身上轻飘飘、暖乎乎的,我想出去遛达遛达,没想到瞎了这些鸡蛋,唉!”  母亲一脸懊悔的样子。  我的心里堵住一般,父母养育我四十年,到头来竟不习惯我的关爱,我越发感觉亏欠老人的太多了。  父母住的是平房,“房龄”几乎和父亲同龄了,我称它为“老宅”。老宅三间,是东北那种老式房子,父母住一头,奶奶住一头,中间一间大的灶房,两个锅灶各通两铺大炕。  这三间老宅,父母总舍不得拆掉。就是舍得,也难过奶奶这一关。奶奶九十八岁了,她绝大部分的光阴都是在这老宅度过的,这里盛装着她一生一世的过往。  奶奶的炕角有一口雕花橱柜,橱柜旁立了超过半个多世纪的梳妆镜,映照过奶奶年轻时的容颜。墙上挂着黑白老照片,里面镶着奶奶年轻时的照片,还有父亲几岁时穿着长袍马褂和小伙伴的合影。  父亲是奶奶的独生子,快七十岁了,还经常被奶奶叫着乳名呼来唤去,父亲也曾抱怨,说没有一个人能帮他。其实这样说,父亲是希望儿孙们经常回去,围在老人身边烘烘寂寥的老宅。  父母也老了,他们和奶奶一样怕寂寞。人活得越久,同龄者越少,就越孤独。三个老人守着老宅,那陈年酒酿般的味道就把老宅里的时光定格住了。每次回家,我们兄弟姐妹聚在老宅里,天南海北地聊着聊着就好像回到了童年时光。  晚上睡在奶奶的大炕上,半夜里就听见对面闲置的那铺炕上有老鼠一家在开会。灶膛里熏着稻草,一股只有在老宅才能嗅到的香气,似乎透过身底下的炕面浸润到肺腑里。  想起小的时候,老宅里四铺大炕,我们兄弟姐妹八人,总是把这炕挤得满满的,窗户上结着厚厚的霜花,全家人吃着清汤寡水的饭菜,穿着上也没有现在的呢绒、保暖衣之类,甚至几个小的还经常挂着两串清鼻涕。奇怪的是,我对故乡没有关于冷的记忆。  那次回家,也许是离家太远太久的缘故,我对家的概念竟越发凝重起来。  回到西安,有朋友问我东北冷不冷,我说不冷。  朋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要知道,那段日子,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里,长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42℃。  我想,如果没有了老宅,故乡的冬天会很冷。  

来源 通化日报 (作者 尹振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