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1)

立夏二三事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今天是5月6日,也是今年的第七个节气——立夏。“立夏”起,草木庄稼蓬勃生长。明人高濂所著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说:“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一句便是一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2)

夏天是要指令司徒官去各地勉农的,告诉农民抓紧耕作。立夏时,帝王会率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红色礼服,配朱色的玉佩,马匹车骑都是朱红的。为什么?这是对司夏之神的敬意,红红火火是对夏粮丰收的祈求。

“夏”指的是宏伟、庞大的东西,中国人自称“华夏儿女”,《说文解字》中说:“夏,中国之人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在古时还有大的意思,“夏”和“假”读音相近,古人便用“假”来解释“夏”。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3)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4)

立夏过后炎热的夏天来到,人们往往会因疰夏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因此立夏时,人们会吃一些特别的小吃来祈求身体健康。例如,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立夏饭”,还可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

周代起,中国人就发明了贮冰抵御炎夏的方法。《周礼·天宫》记载:“鉴如瓶,大口,以盛水,置食其中,以避瘟气。”清代《燕京岁时记》还记载了当时人们的夏日冷饮:酸梅汤、西瓜汁、杏仁豆腐和什锦盘。

立夏三候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5)

空庭泥湿鸣蝼蝈,夜气如秋梦不成。——[宋]周密《暑夜》

一候 | 蝼蝈鸣

蝼蝈这种害虫在立夏时会在田间鸣叫,它还会啃食庄稼,常常造成庄稼的大片死亡。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6)

蚯蚓在泥穴,出缩常似盈。龙蟠亦以蟠,龙鸣亦以鸣。——[宋]梅尧臣《蚯蚓》

二候 | 蚯蚓出

立夏时,蚯蚓开始活动,因其能够疏松土壤,一直以来被视为对农业有益的昆虫。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7)

路入东昌停客棹,时逢长夏觅王瓜。——[明]陶益《喜王瓜》

三候 | 王瓜生

王瓜处处可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可入药。立夏气温回升,王瓜的藤蔓快速生长。

节气箴言:守拙归园田

文/于丹

我们今天去看很多青史留名的人,最先见到的介绍一定都是这个人的官衔。但是陶渊明是谁呢?他不过就是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不好功名利禄,做官数年断然选择“归园田”。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8)

陶渊明归来的是什么地方?

“田”和“园”这两个字写得挺有意思,都是有边框的。归田是什么呢?就是回到了自己有边界的生活中。

人年轻的时候希望生活没有边界,希望一次次在山巅水涯中风流飞扬,志得意满。但是边界之内有一份可以把握的朴素温暖,这要走远之后回头看,才会看得明白。

归来的终点是哪里呢?是回到自己的心,回到自己的观念里。陶渊明在他的《饮酒》里面说:“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9)

寒暑代谢,岁岁年华都会追逐着流水走远,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吗?但只有通达的人能够真正看透这件事。有多少人不舍地追问,有多少人扼腕叹息,很多人都说好年光没有留下,人已经老了,梦已经远了。

但是陶渊明说,过好今天,过好此刻,一切连起来就是你把握住的今生,为什么要对所有的过去充满了叹息,对所有的未来充满了迷惑呢?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10)

陶渊明回来在干什么?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读是中国人的一个理想状态。出门干活有土地,回家休闲可读书,这种既耕亦读的日子就是中国文人生活状态的归属。取财于地,取法于天。不误农时,回来了有闲心闲情还能念书。

陶渊明真正回来之后,在他的第一首《归园田居》里面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的本性就是爱自然山水,要想适应当时的官场社会对他来讲挺为难的。但是人都在社会化的路上,“误落尘网中”。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11)

什么叫“误落”?这两个字挺有意思,因为一个人长大要上学,要读书,要接受价值观,要去建功立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会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恍然觉得失去了什么。陶渊明认为,他是错误地掉进了深深的尘世大网中。

而他说“一去三十年”,若说陶渊明当了三十年的官,那就太抬举这位散仙了。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十年”应该是“十三年”才对。

但我认为,他说的三十年,是说世俗的日子。那样的世俗纷纭里也许他并没做官,只是有些交游,但是他认为那也不是自己想象的生活,所以还是执意要回来。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12)

陶渊明如何坚守“归园田”这份心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所有生物的本性是什么?被关着的小鸟,它一定想念当年自由的山林;在池塘里面养着的游鱼,一定梦想回到宽阔的深渊,这就是本性。

人都会在局限的、规矩的、束缚的、狭小的环境中怀念天性本真的自由与尊严。陶渊明就这样回来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自家南边找一片荒野,开开荒种点地,回到农耕文明朴素的幸福中。

“守拙”,“拙”字向来是和“巧”字对应的。我们都希望一个小孩子是聪明的,是灵巧的,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呢?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立夏夏木已成阴)(13)

有的时候,笨拙是一个人向这个世界发表的宣言——我不要那么聪明,那么耍心眼、用心机,而陶渊明的宣言更透彻、更勇敢。

他说的是“守拙”。当别人都在追逐聪明的时候,他不仅是“拙”的,而且他能守得住。一个人愿意“守拙”可不容易,别人会劝你失守,要想守得住,那要有定力。陶渊明正是因为守得住那份朴拙性情,所以他归得来一方自由田园。

(摘编自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