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的人物分析 王铎评红楼梦之七三


红楼梦晴雯的人物分析 王铎评红楼梦之七三(1)

晴雯


红楼梦晴雯的人物分析 王铎评红楼梦之七三(2)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红楼梦晴雯的人物分析 王铎评红楼梦之七三(3)

晴雯补裘

王铎评《红楼梦》之七三:如何破解晴雯之命运?

是呀,看官,我们如何破解晴雯之命运呢?这可是女性读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晴雯的身上,有太多雨过天晴的地方,还有太多浓云密雾的地方。正所谓寻常看不见,危难现真情。又可以说是刀子嘴,水晶心,这便是晴雯。还有人喜欢拿晴雯来比黛玉,称她是黛玉的一面镜子。依我所见,是也哉,非也哉,照猫画虎罢了。其实,晴雯自有一番自己的天地。

我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当读到晴雯被赶出大观园之后,我不知不觉地落泪了。是冷泪,而不是热泪。是静眼观的泪,而不是心潮起伏的泪。是鲜花遭毁的泪,而不是倍感伤情的泪。说句到家的话,所谓怡红院的色彩,似乎只在晴雯一人身上。她一去,整个怡红院就黑下来了,暗淡了,没旋律了,丢了魂魄了。

晴雯之美,在其天然出水,不加雕饰,故有芙蓉之质。而其艳而不香,丽而不染,真而不幻,更加令人称奇。晴雯胜黛玉的地方,是其淋漓任性之姿,心肠火热之态。晴雯之大美,全在她一身的缺点和无拘无束的人本品格。惟其如此,便是晴雯。

呵呵,看官,刚才我的一番宏论,显然是些人皆尽知废话。闲言莫论,下面,就让我们先从晴雯的判词说起吧。

且说贾宝玉在翻看警幻仙子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时,揭开一看:

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在此处,脂砚斋的批语是:

恰极之至!“病补雀金裘”回中,与此合看。

看官,这是脂砚斋在提醒读者,看这段判词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着书中第五十二回的“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来看,不然就会走入误区,流于盲目和塞听。

那好,咱们就按照脂砚斋的迷津“指点”,先来读一读这第五十二回,看看里面包裹的都些什么货色。

原来,在这第五十二回里,主要说了两件事情,都与晴雯有关。一件是找到了“虾须镯”的事,另一件就是“补雀金裘”的事了。

先前,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有史湘云与平儿一起吃烤鹿肉的一段故事。因为烤鹿肉非常油腻,故平儿临时“退去手上的镯子”。等到她们“吃毕,洗了一回手。平儿带镯子时,却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了—番,踪迹全无”,这下,可急坏了平儿。后来知道,这原来是叫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给偷去了。

在第五十二回中,平儿因为找到了虾须镯,便将这事背着晴雯,悄悄告诉了麝月:

平儿道:“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二奶奶就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嬷嬷们,小心查访。我们只疑惑邢姑娘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了起来也是有的。再不料定是你们这里的。幸而二奶奶没有在屋里,你们这里的宋嬷嬷去了,拿着这只镯子,说是小丫头子坠儿偷起来的,被她看见,来回二奶奶的。我赶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这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镯子的来了。而且更偷到街坊上去了。偏是她这样,偏是她的人打嘴。所以,我倒忙叮咛宋嬷,千万别告诉宝玉,只当没有这事,别和一个人提起。第二件,老太太、太太听见也生气。三则,袭人和你们也不好看。所以我回二奶奶,只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我就拣了起来。’二奶奶也就信了,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以后,防着她些,别使唤她到别处去。等袭人回来,你们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出去就完了。”

麝月道:“这小蹄子也见过些东西,怎么这么眼皮子浅?”

平儿道:“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的,说这叫‘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她,她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了,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说着便作辞而去。

看官,看了以上平儿的叙述,有几点需要谨记:

一、本来怀疑的重点是邢岫烟的丫头,认为“穷则盗”,这是一般的世间规律。后来发现,盗贼出在了怡红院里,偏偏是宝玉的小丫头,这问题可就大了。

二、过去大观园里,也曾经出过一个名叫“良儿”的贼,偷的是“玉”,早给撵出去了;这回又来一个偷“金”的,名叫“坠儿”,也应该“变着法子打发出去”,别把事情闹大了,现眼丢丑。

三、平儿已将镯子的“下落”编了瞎话儿,称:“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这其实是一种息事宁人的补救方法,照顾到了各个方面的关系和面子。

四、此事可以告诉袭人,由袭人和麝月暗地里商量着办,把事做在暗处,不能让宝玉知道。尤其是不能让晴雯知道。因为晴雯“是块爆炭”,性情一来,掌握不住分寸,会把事情搞砸了。

看官,这是平儿的一片苦心,原本会“欺上瞒下”地混将过去。可谁知晴雯偏偏“火眼金睛”,料定平儿突然来探视,其中必有缘故。所以,在宝玉偷听了平儿和麝月的这段对话之后,睛雯便知道了谜底:

宝玉听了,又喜又气又叹。喜的是平儿竟能体贴自己;气的是坠儿小窃;叹的是坠儿那样一个伶俐人,作出这丑事来。因而回至房中,把平儿之语一长一短告诉了晴雯。又说:“她说你是个要强的,如今病着,听了这话越发要添病,等好了再告诉你。”

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宝玉忙劝道:“你这一喊出来,岂不辜负了平儿待你我之心了。不如领她这个情,过后打发她就完了。”

晴雯道:“虽如此说,只是这口气如何忍得!”

宝玉道:“这有什么气的?你只养病就是了。”

看官,看完了上面的对话,就此,我要把这件“虾须镯”,再讲一下。

所谓的“虾须锣”,是指一根像虾须一样的镯子。此金虾须,长长的,一头大,一头小,大头粗,小头细,只圈两三道,大头顶上镶一颗珍珠。这种镯子不起眼儿,不很值钱,不影响干活儿,所以凤姐将它赏给了平儿。可是,此镯上的珍珠怕油腻,容易腐蚀,所以平儿在抓吃烤鹿肉时,就要把它摘下来。

另外,坠儿是个末等的小丫头,平日根本见不着平儿,跟大观园里的这些个小姐、姑娘靠不上边儿。因而,她也不知道捡到的这一只“虾须镯”就是平儿的。如果知道,她讨好还来不及呢!再说,坠儿捡到了这只镯子,发现并不怎么名贵,所以也就自己昧下了。可谁知,长眼的不光有她。一旁的宋嬷嬷比她的眼更尖,于是这事也就东窗事发了。

接下来,大概好就过了约摸有一天多的光景,晴雯的病还没好,就遇见小丫头坠儿了。脂砚斋在这里批道:

(晴雯)是卧病之时。

脂砚斋的意思是说,接下来晴雯的这些举动,都是带有一些“病态”的样子,如果换了平时,恐怕做事也不会这么极端。你看书中是怎么写的:

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那里钻沙去了!瞅着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

唬的小丫头子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

晴雯道:“别人都死绝了,就剩了你不成?”

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

晴雯道:“你瞧瞧这小蹄子,不问,她还不来呢!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你该跑在头里了。你往前些,我不是老虎,吃了你?”

坠儿只得前凑。

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她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她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

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麝月忙拉开坠儿,按晴雯睡下,笑道:“才出了汗,又作死。等你好了,要打多少打不得?这会子闹什么!”

晴雯便命人叫宋嬷嬷进来,说道:“宝二爷才吩咐了我,叫我告诉你们,坠儿很懒。宝二爷当面使她,她拨嘴儿不动。连袭人使他,她背后骂她。今儿务必打发她出去,明儿宝二爷亲自回太太就是了。”

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她。”

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

麝月道:“这也罢了。早也是去,晚也是去,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宋嬷嬷听了,只得出去唤了她母亲来,打点了她的东西,又来见晴雯等,说道:“姑娘们怎么了,你侄女儿不好,你们教导她,怎么撵出去?也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

晴雯道:“你这话只等宝玉来问她,与我们无干。”

那媳妇冷笑道:“我有胆子问他去?他那一件事不是听姑娘们的调停?他纵依了,姑娘们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晴雯听说,一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

麝月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她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哪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话,且带了她去,你回了林大娘,叫她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说着,便叫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

那媳妇听了,无言可对,亦不敢久立,赌气带了坠儿就走。

宋嬷嬷忙道:“怪道你这嫂子不知规矩,你女儿在这屋里一场,临去时,也给姑娘们磕个头。没有别的谢礼罢了,便有谢礼,她们也不希罕,不过磕个头,尽了心。怎么说走就走?”

坠儿听了,只得翻身进来,给她两个磕了两个头,又找秋纹等。她们也不睬她。那媳妇嗐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看官,你看看上面这一大篇文字,描写得多么复杂,多么有层次,现场感多么强。晴雯的天性多么烈,从大丫鬟、小丫头到婆子、佣人的等级多么森严。有了这些个描述,你就全明白了。其中,晴雯手里的“一丈青”,那是她头上的玉钗。晴雯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也是因为坠儿是她手底下使唤的丫鬟。出了这么大的事,她的脸上也无光,所以她执意要将坠儿撵走,毫不留情。

再往后,就该晴雯深夜为宝玉病补“雀金裘”了。这一段写得当然非常精彩,令人难以忘怀,因与前面的判词关系不大,所以在此我就不重点讲述了。

下面,咱们着重来了解一下那幅图画和判词的大致含义吧:

说到图画,书中只写了六个字,即“满纸乌云浊雾”。这就是古人写小说的一种反衬法,睹阴思晴,暗含着“晴雯”之意。所谓“晴雯”一词,即指雨后的彩虹,平日难见,艳丽而灿烂。从晴雯在书中一段段故事的描写,亦可让人们感受到晴雯的如彩虹乍现,五彩缤纷,美丽动人。

往下,就是对判词的理解了:

头一句“霁月难逢”,是说平日“晴上一个月,也难见彩虹”。这里的“霁”,是天放晴的意思。以此隐喻晴雯做事,都是做在了点子上、关键处。熟读《红楼梦》的人,对于晴雯做过的几件事情,心中自明。

第二句“彩云易散”中的“彩云”,在这里也是指彩虹。大家都知道,雨后的彩虹,尽管鲜明亮丽,可也是短暂的,故曰“易散”。这也是指晴雯一生的机遇和运势,精彩而短暂。

第三句“心比天高”,说的是她处理事,无所顾忌,不计后果。比如她处理坠儿“偷金镯”这件事,就把自己当“主子”了。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知天高地厚,从而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第四句“身为下贱”,是指晴雯的出身,最为卑贱。不仅姓氏、父母和家乡皆无。且长到十岁时,是赖大家用银子买了她,作为佣人。又因赖嬷嬷带她经常进贾府,被贾母相中,故给贾母当了丫鬟。晴雯还有个姑舅哥哥,名叫吴贵,也是赖家养活了他。你想,像晴雯这样的出身,在贾府的大丫鬟里,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晴雯对于世间的事理、规矩和人际关系,就不如袭人和麝月那么通明事理,运用自如,这也是她的祸根之源。

第五句“风流灵巧招人怨”,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必多说。

第六句“寿夭多因诽谤生”,也道出了晴雯处事不圆滑、欠考虑,常常招人诽议,行路越来越难。

最后一句“多情公子空牵念”,说的是“多情公子”贾宝玉对于晴雯的爱护和关照,心有余而力不足,终至酿成悲剧。在书的后面,《芙蓉女儿诔》里面,还有贾宝玉“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的一句自白。

看官,晴雯的一生,虽说只有短短的十六年,但真如她的名字一样,七色毕现,灿然而夺目。贾宝玉在晴雯死后,还写有一篇诔文,名曰《芙蓉女儿诔》,以示纪念。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篇奇文吧。此诔,见于《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因贾宝玉见到了池边芙蓉,又想起了小丫鬟们说的晴雯做了芙蓉花神,悲悯之余,他便酣畅淋漓地写下了这样一篇祭文:

芙蓉女儿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看官,书中暗表,此诔为“前序后歌”,因而以上算是一段小“序言”。贾宝玉虔诚之至,亦自称“浊玉”。此“序言”,脂砚斋只给出了一个“奇”字。他说,“年便奇”,月“是八月”,“日更奇”。序中说的“群花之蕊”,为“奇香”;“冰鲛之縠”,为“奇帛”。“沁芳之泉”,为“奇奠”。“枫露之茗”,为“奇名”。而“芙蓉女儿”者,为“奇称”。看过这些脂批的“奇评”之后,正文当在如下: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在此段中,脂砚斋仍有批语道:

世不浊,内物所混而浊也,前后便有照应。“女儿”,称妙!盖思普天下之称,断不能有如此二字之清洁者。亦是宝玉真心。

方十六岁而夭,亦伤矣。

忽又有此文,不可后来,亦可伤矣。

相共不足六载,一旦夭别,岂不可伤!

看官,此处,脂先生又一连说了三个“伤”字,实伤怀、伤感与伤情也。

正文曰: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

脂批曰:

《离騷》。薋、葹皆恶草,以别邪佞。茝兰,芳草,以别君子。

正文:

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故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

脂批:

《离騷》:“长顑颔亦何伤?”面黄色。

正文:

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

脂批:

《离騷》:“朝许夕替”,废也。“恐尤而相诟詥”,同攘取也。

正文:

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贞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脂批:

汲黯辈嫉,贾谊之才,谲贬长沙。

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騷》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正文:

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露阶晚砌,穿帘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萎。

脂砚斋在此处,仅批了两个字,道:

极恰!

再读正文:

捉迷屏后,莲瓣无声。

脂批:

元微之诗:“小楼深迷藏。”

正文:

斗草庭前,兰芳枉待。抛残绣线,银笺彩袖谁裁?褶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近抛孤柩。及闻蕙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

脂批:

唐诗云:“光开石棺,木可为棺。”晋杨公回诗云:“生为并身杨,死作同棺灰。”

正文:

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馀衷,点点诉凭冷月。

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脂批:

《庄子》:“箝杨墨之口。”《孟子》谓:“诐辞知其所蔽。”

正文:

在卿之尘缘虽浅,而玉之鄙意尤深。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谆谆之问。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其位?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降于兹,特不揣鄙俗之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

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

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

驱丰隆以为庇从兮,望舒月以临耶?

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鹥以征耶?

闻馥郁而薆然兮,纫蘅杜以为纕耶?

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

借葳蕤而成坛畤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

文瓠瓟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

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耶?

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

期汗漫而无夭阏兮,忍捐弃予于尘埃耶?

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

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噭而何为耶?

卿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

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又奚化耶?

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

来兮止兮,卿其来耶?

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烟萝而为步障,列苍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爰格爰诚,匪簠匪莒。发轫乎霞城,还旌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氲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忡忡,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怅望,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筼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

看官,《芙蓉女儿诔》读罢,其情感真挚,千回百转,令人慨叹!最后,值得我们再次回眸的是,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还有好几段贾宝玉在寻找林黛玉的途中,突遇晴雯的情景。你看,这几段“意外相逢”是如何记载的:

一、梦入仙境

看官,下面的引文是说,宝玉自失玉之后,死去活来,昏噩不醒,“魂魄早已出了窍了”。此时,他跟着鸳鸯来到一处仙境。你看:

忽见别有一洞天,楼阁高耸,殿角玲珑,且有好些宫女隐约其间。

宝玉贪看景致,竟将鸳鸯忘了。宝玉顺步走入一座宫门,内有奇花异卉,都也认不明白,惟有白石花栏围着一颗青草,叶头上略有红色,但不知是何名草,这样矜贵?只见微风动处,那青草已摆摇不休。虽说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妩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

看官,你道此仙草是谁?正是林黛玉的化身——绛珠仙草。这是林黛玉死后,回到仙界的样子。请接着看:

宝玉只管呆呆的看着,只听见旁边有一人说道:“你是那里来的蠢物,在此窥探仙草!”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回头看时,却是一位仙女,便施礼道:“我找鸳鸯姐姐,误入仙境,恕我冒昧之罪。请问神仙姐姐:这里是何地方?怎么我鸳鸯姐姐到此?还说是林妹妹叫我?望乞明示。”

请看官切记,此仙女,正是他的晴雯姐姐。

二、遇见花神

咱们接着往下看:

那人道:“谁知你的姐姐妹妹?我是看管仙草的,不许凡人在此逗留。”

宝玉欲待要出来,又舍不得,只得央告道:“神仙姐姐既是那管理仙草的,必然是花神姐姐了,但不知这草有何好处?”

那仙女道:“你要知道这草,说起来话长着呢。那草本在灵河岸上,名曰‘绛珠草’。因那时萎败,幸得一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后来降凡历劫,还报了灌溉之恩,今返归真境。所以警幻仙子命我看管,不令蜂缠蝶恋。”

宝玉听了不解,一心疑定必是遇见了花神了,今日断不可当面错过,便问:“管这草的是神仙姐姐了。还有无数名花,必有专管的,我也不敢烦问,只有看管芙蓉花的是那位神仙?”

那仙女道:“我却不知,除是我主人方晓。”

宝玉便问道:“姐姐的主人是谁?”

那仙女道:“我主人是潇湘妃子。”

宝玉听道:“是了,你不知道,这位妃子就是我的表妹林黛玉。”

那仙女道:“胡说!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潇湘妃子,并不是娥皇女英之辈,何得与凡人有

亲?你少来混说!瞧着,叫力士打你出去。”

在这一段中,看官想必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其中,宝玉因为念念不忘晴雯,还曾试探着问起“管芙蓉花的是那位神仙”,这自然是明知故问了。可此时的晴雯,已入仙界,不想说破。所以不仅批驳了宝玉对“潇湘妃子”的判断,而且对自己的身世,也自不言说。还准备叫“力士”把宝玉赶将出去。呵呵!

三、斩断尘缘

看官,还是接着往下看吧:

宝玉听了发怔,只觉自形秽浊。正要退出,又听见有人赶来,说道:“里面叫请神瑛侍者。”

那人道:“我奉命等了好些时,总不见有神瑛侍者过来,你叫我那里请去?”

那一个笑道:“才退去的不是么?”

那侍女慌忙赶出来,说:“请神瑛侍者回来。”

宝玉只道是问别人,又怕被人追赶,只得踉跄而逃。正走时,只见一人手提宝剑,迎面拦住,说:“那里走!”

吓得宝玉惊惶无措。仗着胆抬头一看,却不是别人,就是尤三姐。

宝玉见了,略定些神,央告道:“姐姐,怎么你也来逼起我来了?”

那人道:“你们弟兄没有一个好人:败人名节,破人婚姻,今儿你到这里,是不饶你的了!”

宝玉听了话头不好,正自着急,只听后面有人叫道:“姐姐快快拦住,不要放他走了。”

尤三姐道:“我奉妃子之命,等候已久。今儿见了,必定要一剑斩断你的尘缘!”

宝玉听了,益发着忙,又不懂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得回头要跑。

你看,到了此时,这尤三姐也已成仙,并且要给宝玉斩断尘缘,只因他是神瑛侍者,仙缘未绝。

四、晴雯现身

看官,宝玉因心里只念着黛玉和晴雯,所以,对晴雯越看越真。你看这书中怎么说:

岂知身后说话的并非别人,却是晴雯。

宝玉一见,悲喜交集,便说:“我一个人走迷了道儿,遇见仇人,我要逃回,却不见你们一人跟着我。如今好了,晴雯姐姐,快快的带我回家去罢!”

晴雯道:“侍者不必多疑。我非晴雯,我是奉妃子之命,特来请你一会,并不难为你。”

宝玉满腹狐疑,只得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是何人?”

晴雯道:“此时不必问,到了那里自然知道。”

宝玉没法,只得跟着走。细看那人背后举动,恰是晴雯,“那面目声音是不错的了,怎么他说不是?我此时心里模糊,且别管她。到了那边,见了妃子,就有不是,那时再求她。到底女人的心肠是慈悲的,必定恕我冒失。”

正想着,不多时到了一个所在。只见殿宇精致,彩色辉煌,庭中一丛翠丛,户外数本苍松。廊檐下立着几个侍女都是宫妆打扮,见了宝玉进来,便悄悄的说道:“这就是神瑛侍者么?”

引着宝玉的说道:“就是,你快进去通报罢。”

五、亲见黛玉

看官,请再往下看,看不懂不要紧,看得糊涂也不要紧:

有一侍女笑着招手,宝玉便跟着进去。

过了几层房舍,见一正房,珠帘高挂。

那侍女说:“站着候旨。”

宝玉听了,也不敢则声,只好在外等着。

那侍女进去不多时,出来说:“请侍者参见。”

又有一人卷起珠帘。

只见一女子头戴花冠,身穿绣服,端坐在内。

宝玉略一抬头,见是黛玉的形容,便不禁的说道:“妹妹在这里,叫我好想!”

那帘外的侍女悄咤道:“这侍者无礼,快快出去!”说犹未了,又见一个侍儿将珠帘放下。

宝玉此时欲待进去又不敢,要走又不舍,待要问明,见那些侍女并不认得,又被驱逐,无奈出来。

心想要问晴雯,回头四顾,并不见有晴雯。心下狐疑,只得怏怏出来,又无人引着。正欲找原路而去,却又找不出旧路了。

看官,你看看,这虽是宝玉的一段段梦境,可分明已是脂砚斋称做的“情榜”了。因为前面已经说过宝玉第二次来到了太虚幻境,又看过《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和副册,又亲历过这一幕幕“情痴之路”,后面还有凤姐出现等等。我要说,晴雯之对于宝玉,虽明丽如彩虹,灿烂如烟霞,但终究还是一场情人之梦。

有人说《红楼梦》是写这写那,几百年下来,说写什么的都有。可要我说,《红楼梦》的缘起乃是“佛缘”,它与明代社会所营造出的种种人间苦闷和挣扎紧密相联。或曰万象皆空,或曰终归一梦,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今天所说的晴雯一段,亦乃梦幻之一种罢了。此晴雯,乃彼“情问”也。不管我们读多少遍《红楼梦》,要想找到确切的答案,还是不可能的。此正是《红楼梦》的迷人之处、感人之处和耐嚼回味之处也!不是么?呵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